问:我们那个放生群都发愿吃素,但“佛法不离世间觉”,有时我们也会坐到荤桌上,请问该怎么解决类似的冲突和矛盾?
索达吉堪布答:平时能吃素最好,实在不行,放生的时候一定要吃素。否则,一边放生一边吃肉,善法就不清净了。
“佛法不离世间觉”,是让我们在修行过程中,懂得随顺世间,并学会从世间觉悟真理。但这并不是说,世间人吃肉,我也吃肉,世间人偷东西,我也偷东西,世间人干坏事,我也干坏事……不是这个意思。
有些事可以随顺,有些事不能随顺。
问:我们那个放生群都发愿吃素,但“佛法不离世间觉”,有时我们也会坐到荤桌上,请问该怎么解决类似的冲突和矛盾?
索达吉堪布答:平时能吃素最好,实在不行,放生的时候一定要吃素。否则,一边放生一边吃肉,善法就不清净了。
“佛法不离世间觉”,是让我们在修行过程中,懂得随顺世间,并学会从世间觉悟真理。但这并不是说,世间人吃肉,我也吃肉,世间人偷东西,我也偷东西,世间人干坏事,我也干坏事……不是这个意思。
有些事可以随顺,有些事不能随顺。
阿地瞿多,汉译无极高,中印度人,深通五明、三藏。因欲宣扬佛法,携带很多梵本从中印度来华,于唐永徽三年(652)正月到长安。他来华的时间在玄奘游学印度归来之后。这时大唐国威远振,国内佛法兴盛,印度高僧陆续前来,阿地瞿多也是应时而来的一人。他到长安以后,唐高宗(李治)很为重视,特下敕安置在..
世间之义,概要言之,迁流虚伪,不常不实。而凡夫处此不常不实之世间,有种种妄惑业染苦报等无量迷着之相状,是为世间相。
人道苦乐相间,在因之时,能行五戒,作中品十善者,感此道生。有四洲、四轮及与十仙之分。盖就处言,则有四洲;就时言,则有四轮;就修言,别有十仙。一、四洲 四洲中,论福报,北洲最胜,南洲最劣;论佛法,南洲最胜,北洲最劣。 一、北俱卢洲 亦云郁单越,此翻胜处,亦翻高上,比余洲福最胜故。寿满..
欲明世界,先释世界之义。世界者,时间、空间、二者是也。世者时之异名,迁流之义,为过现未时之迁行也。界为东、西、南、北之界畔,即有情依止之国土也。又名世间,间者间隔之义,与界义同。又世者迁变无常义,在无常迁变中,谓之世间。..
对于一切世间,有以有情无情二种,分为二世间者。谓有为法之过现未迁流,而其事事物物间隔之世间,大别有二:一、有情世间 由五蕴假和合,有情识以差别鬼畜人天等者。二、器世间 由四大积聚,为山河大地国土家屋等之别,以容受有情者。即有情世间,为有情之正报,器世间为有情之依报是也。..
或有分为三世间者,谓一切有为法,有三种分类:一、五阴世间 又名五众世间,五阴者,色、受、想、行、识之五法,十界之五阴,各各差别也。二、众生世间 又名假名世间,假五阴和合之上名众生,上至佛界,下至地狱,各各差别也。三、国土世间 又名器世间,众生所依之境界,十界各各差别也。..
谛观世间之相无他,唯是生灭、灭生、灭生、生灭而已,是为生灭相。
世界四劫者,历成、住、坏、空之四相也。一、成劫 一成劫,有二十增减。初一增减之间,由初禅天下至地狱界,次第成立。后十九增减之间,光音天中有情,次第降生。最后下生,无间地狱,即器世间有情世间之成立,是谓之成劫。二、住劫 存住于二种世间安稳之时,其间亦经二十劫。三、坏劫 亦有二十增减,..
【二世间】即有情世间与器世间。世者,谓有为法于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之迁流;间者,事事物物之间隔。总别为二,即:有情世间,五蕴假合而有情识,以为鬼、畜、人、天等之差别者。器世间,四大积聚而为山、河、大地、国土、家屋等,以容受有情者。有情世间为有情之正报,器世间为有情之依报。见《俱..
【二假】二假,指无体随情假,与有体施设假。一、无体随情假,乃世间所称的我法,世间之人于心外之境执为实我实法,此法体但是妄情,为遍计所执性摄,而无实体,世人随此妄情而执虚假之我法,故称无体随情假。二、有体施设假,乃于依他起性上假名施设之我法,即内识所变的见、相二分为依他法,从实种子..
【二种因果】世间因果与出世间因果。四圣谛法,有流转、还灭二门,说为二种因果,一者以苦谛为因,集谛为果,名世间因果;二者以道谛为因,灭谛为果,为出世间因果。
【二谛】指真谛与俗谛,并称真俗二谛。谛者真实不虚之理,真谛又作胜义谛、第一义谛,即出世间的真理。俗谛又作世俗谛、世谛,即世间的真理。《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谓,世俗之事乃覆蔽世间的真理,故俗谛又译作覆俗谛、覆谛。二谛的意义于大小乘诸经论所说不一,今仅举唯识宗的二谛如下:窥基于所著《..
【七真如】《解深密经》卷三、卷六载:七真如又作七种如如,即:流转真如,又作生真如、轮转如如,若随相而言,生死流转非以自在等为因,即由分别、依他之因缘而起,此乃真实不虚。实相真如,又作相真如、空相真如,指于一切法上之人法二无我所显的实相。三、唯识真如,又作了别真如、识真如,若随相而..
这是天台宗的观法。三千者,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等是十法界,这十法界中的每一界各具有十界,则成百界,百界中的每一界又各具有十如,则成千如,千如中的每一如又各具有三种世间(即众生世间、国土世间和五阴世间),则成三千世间,或叫做三千诸法,是一切法的总称..
1、又名同体三宝,或同相三宝,意谓三宝中的每一宝都圆具三宝之义,即:佛中含觉照义,是佛宝,含轨则义,是法宝,无违诤过,是僧宝;法系佛法身,是佛宝,凭之能出三界,证涅槃,是法宝,依法修行,是僧宝;僧具观智,是佛宝,具轨则,是法宝,具和敬,是僧宝。2、慧海禅师说:心是佛,不用将佛求佛;..
天台智者大师把释迦佛一生所说的佛法分为五个时期,叫做五时佛法,即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
(杂语)此言甚深微妙之法,为一切世间众生之难信受者。法华经序品曰:咸得闻知一切世间难信之法。阿弥陀经曰: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印相)又曰三三昧耶摄百印。底哩秘密法中卷所说。不动尊之印明也。其文曰:此印名为功德母,佛法僧法住其中,请善明王及本尊,结此秘印皆云集,以此如来所生印,想为阏伽奉献,诸佛菩萨,诸尊贤圣,供养念诵,速得成就。此印母之内传(金刚坚固内相传)佛心即是。五智(五指)秘于内心,(掌中)教令..
(阿难旁出)末田地尊者。雪山五百仙人之导首也。阿难欲入涅槃至恒河中。其地大动。诸仙知之。飞空而至。俱求出家。阿难即化河水悉成金地。五百仙人俱得出家成阿罗汉(末田地。此翻为中。以诸仙在河中得戒也)时末田地欲先涅槃。阿难嘱云。佛记汝当于罽宾国建立佛法。阿难涅槃后。末田地乃往罽宾。降伏..
一念佛 二念法 三念僧 四念戒 五念舍 六念天 七念入出息 八念死次九想而辩八念者。为除恐怖也。若修九想时。思惟死尸可恶。因此惊怖。[嗇*欠]然毛竖。及为恶魔恼乱。忧惧转增。若存心八念。恐怖即除。故以为次也。通言念者。内心存忆之异名也。专心存忆八种功德。故名为八念。非但能除世间惊怖。若能善..
Fayin佛教术语。亦译法本、本末、忧檀那等。佛教徒用来鉴别佛法真伪的标准。法,指佛教教义,印,喻世俗印玺,能印证真伪的佛法之印,故名法印。佛教认为,凡符合法印的是佛法,违背法印的则非佛法。按佛教发展的顺序,有三法印、四法印、五法印、一法印之分。三法印 较早的小乘经、律、论和大乘经、论..
亦名:不见举并解羯磨羯磨疏·集法缘成篇:“不见举并解者,戒见等四,佛法大纲。反言不见,深乖至理。且信为道源,又为德母。必怀邪信,举弃众表,亦绝僧务。后若折伏,还以法除。”(业疏记卷三·二七·一三)..
子题:三恶道因、三善道因、世间因果、三乘因、出世因果资持记·释钞序:“十不善业,三恶道因;十善五戒,三善道因,此世间因果。三十七道品,六度万行,是三乘因,即出世因果。”(事钞记卷二·三○·一七)..
行事钞·诸杂要行篇:“四分,世间五宝难得:一、值佛出世,二、闻佛说法,三、闻而解之,四、如法而行,五、得信乐心。”资持记释云:“五事希有可贵,故名为宝;初二是胜境;余三即行业;值佛闻法,发解起行,行成有验,信乐立焉。”(事钞记卷四○·三三·一)..
资持记·释钞序:“九代者,自后汉明帝佛法初传,至于大唐祖师出世,凡历九代。后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事钞记卷一·一九·一三)
【一切慧】 p0002瑜伽四十三卷六页云:云何菩萨一切慧?当知此慧、略有二种。一者、世间慧,二者、出世间慧。此二略说,复有三种。一、能于所知,真实随觉通达慧;二、能于如所说五明处及三聚中,决定善巧慧;三、能作一切有情义利慧。若诸菩萨,于离言说法无我性,或于真谛,将欲觉寤,或于真谛正觉寤..
【一向记】 p0002瑜伽八十一卷十五页云:一者、一向记。谓为如理来请问者,无倒建立诸法性相。二解 如四种记中说。三解 佛地经论六卷十五页云:一向记者:如有问言:一切生者,决定灭耶?佛法僧宝,良福田耶?如是等问,应一向记。此义决定。四解 大毗婆沙论十五卷十四页云:云何名应一向记问?此问应..
【一来向】 p0003显扬三卷十页云:三、一来向。谓如有一,或世间道倍离欲界贪已,趣入正性离生。或预流果,为断欲界上中品惑,修对治行。二解 法蕴足论二卷十四页云:一来向者:已得无间道,能证一来果。谓此无间,证一来果。彼于欲界贪欲瞋恚,由世间道,或先已断多分品类;于四圣谛,先未现观,今修..
【一切静虑】 p0005瑜伽四十三卷一页云:云何菩萨一切静虑?谓此静虑,略有二种。一者、世间静虑,二者、出世间静虑。当知此二,随其所应,复有三种。一者、现法乐住静虑,二者、能引菩萨等持功德静虑,三者、饶益有情静虑。若诸菩萨所有静虑,远离一切分别;能生身心轻安;最极寂静;远离憍举;离诸爱..
【一切法空】 p0006辩中边论上卷八页云:菩萨为令力无畏等,一切佛法,皆得清净,而观此空故;名一切法空。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