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念咒语、佛号的时候,头顶有时候发疼、发痒,有跳动的感觉,有时候感觉整个头空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答:这都没有什么。如果今生没有修过什么特殊的法的话,那可能是前世修的一些。比如说前世修神通的,今生自然就有神通。通过这些感应、现象来看,这也是可能前世修过一些这样的法。这是好事,不执着就行,就一颗平常心对待就可以了。
问:念咒语、佛号的时候,头顶有时候发疼、发痒,有跳动的感觉,有时候感觉整个头空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答:这都没有什么。如果今生没有修过什么特殊的法的话,那可能是前世修的一些。比如说前世修神通的,今生自然就有神通。通过这些感应、现象来看,这也是可能前世修过一些这样的法。这是好事,不执着就行,就一颗平常心对待就可以了。
【有执受】即是有感觉的意思。亦即被心、心所法所执持的众生之身体。反之,则称无执受、非执受。俱舍宗认为有生命即有执受,因众生之眼、耳、鼻、舌、身五根,与色、香、味、触等四境,合之为九界,共为心与心所法所执持,且亦为心与心所法之依处,故称为有执受。此五根、四境即有情众生的‘有根身’,..
【无执受】又作非执受。为‘有执受’的对称。执受,感觉之意。无执受,即对外境无有执著觉受者。如眼等五根及、色、香、味、触四境,于现在位堕有情处是有执受;于过去未来为无执受。总之,无感觉者即无执受。参阅‘有执受’条。..
【境】境为感觉作用的对象,又作境界、尘。即根与识的对象,亦即心与感官所感觉或思惟的对象。引起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感觉思惟作用的对象,即色、声、香、味、触、法六境,以其能污染人心,故又称为六尘。唯识大乘自本质之有无将境分为性境、独影境、带质境三种,以论见、相二分种子之异同。..
将获得初禅定的人,其身上所发生的八种感触,即一、动触,即在坐禅的时候,身体忽然生起颤动的现象;二、痒触,即身体上发痒,好像无置身之处;三、轻触,即感觉身轻如云,好像在天空中飞行一样;四、重触,即感觉身重如山,不能移动分毫;五、冷触,即感到身冷如冰;六、暖触,即感到身热如火;七、涩..
舒州海会通禅师,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柿桶盖棕笠。」曰:「学人不晓。」师曰:「行时头顶戴,坐则挂高壁。」
忠曰:“讽诵之后愿文,以所修善业,回向所愿事也。”《敕修清规·圣节》云:“维那举楞严咒,回向。”《摩诃止观》云:“回向者,回众善向菩提。一切贤圣,功德广大,我今随喜,福亦广大。众生无善,我以善施;施众生已,正回向菩提。如回声入角,响闻则远,回向为大利。”知礼《修忏要旨》云:“修回..
声论云。盘那寐或云槃淡。华言礼○地持论云。五轮着地○长阿含经云。二肘。二膝。头顶。谓之五轮。轮者。圆转之义也。亦云。五体。凡礼拜必先并足正身。合掌俯首。以手褰衣(衣即袈裟也。五百问云。不褰三衣礼拜。得众多罪)先以右膝着地。次下左膝。以二肘着地。舒二掌过额。承空示有接足之敬也。以头..
同回向。回是回转,向是趣向,回转自己所修的功德以趣向于众生或庄严佛净土,叫做回向。回向约可分为三类,即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
身受业和心受业。身受业是欲界的恶业,由眼耳鼻等五根产生感觉相应的异熟苦果;心受业是色界中间定至有顶天的善业,能产生与意根相应的异熟果。
如来的头顶上有肉髻,一切人天不能见,故名无见顶相,为三十二相之一。
(一)梵语abhisecana 或 abhiseka。即以水灌于头顶,受灌者即获晋升一定地位之仪式。原为古代印度帝王即位及立太子之一种仪式,国师以四大海之水灌其头顶,表示祝福。据旧华严经卷二十七“十地品”载,菩萨于十地中之第九地入第十法云地时,诸佛以智水灌其顶,以为受法王职之证明,此称受职灌顶,或称授..
慧净法师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是万德之所归,万德之结晶,所以赞叹说万德洪名,也就是三明六通、内证外用,通通包含在这六字名号里面。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有阿弥陀佛的心、有阿弥陀佛的眼、有阿弥陀佛的耳,具有阿弥陀佛的见、闻、知。十方世界,不论任何众生,不论何时、何地、何缘之下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 周安士 一、字少易念,不若经咒之难持。 二、随地可念,不必定在佛前。 三、随时可念,不论早晚闲忙。 四、随人可念,不分贵贱智愚。五、增长福德。 六、消灭重罪。经云:至心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七、天神恭敬。 八、恶鬼远离。 九、临终往生,必定蒙佛授记。 摘自《西归直指》..
问: 请问法师, 如未相识已是仇人, 这是否表示我们前生己结怨, 本人身边有两位女小人, 苦缠着我, 使我十分烦恼, 请问法师可有方法可化解这种仇恨, 当我心烦的时候, 只好念着心经, 求法师指引, 谢谢!衍慈法师答:你问的问题是未相识己是仇人?这个「仇」字是自己心生瞋恚,怨恨,所以才会有仇人。佛教重..
善士问: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与平时做人行德积善的关系,不行善积德只念佛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衍慈法师答: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与行善积德是两回事,我们修行有主行和助行。念佛是主行,要在内心做功夫;行善积德是助行,帮助我们念佛得力。念佛能不能往生,关键在于自己的信愿行够不够虔诚。既然..
善导大师在《四帖疏》里面,对这段经文,给我们开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发无上道心怎么发?他这样开示的:“唯发一念厌苦,乐生诸佛境界。”你就从当下这一念,厌离娑婆世界的苦开始。这个比较亲切一点。有时候我们反照我们身体上的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以及我们所处的环境..
生命已入倒计时,首先就要破情执;家亲眷属全是债,讨债还债这一世;身外之物全是假,若能带走是愚痴;放下万缘精进修,灾难只是来考试;深信切愿极乐土,发心成就这一世;一分一秒不空过,弥陀圣号口中持;家乡离我本不远,曲伸臂倾到莲池;阿弥陀佛盼儿归,归心似箭不会迟。请广为传播,功德无量!..
◎ 印 光《譬喻经》云:昔有夫妻二人,祷天求子,妇即怀娠,生四种物:一旃檀米斗,二甘露蜜瓶,三珍宝锦囊,四七节神杖。其人叹曰:吾本求子,何用此物?天神问曰:汝欲得子何为?其人曰:吾欲得子,将来望其养育耳。神曰:斗中之米,取之复盈;甘露瓶中,能消百病;珍宝之囊,用之不竭;七节神杖,以..
佛教讲缘分,有的人觉得既然是缘分,命里有的就会有,命里没有的也不用强求,那好,我就认命了,什么也不用费心、不用努力了这就是错误的认识。学习因明学就是学习正确的思维方式。佛教里讲因果有去年、今年、明年这样时间段上的变化,去年工作干得好,今年有好的结果,今年工作干得好,明年有好的结果..
凡人又被讥笑烦人,人,因为有习气,总是时时刻刻出现烦恼;人,不可能一生没有烦恼,烦恼处理好了,心田的垃圾清了,我们的心才可以容纳别人;烦恼处理不好,就成瞋恚,瞋是最可怕,因为它不但伤害自己,还会影响别人!笔者常带信士放生、礼佛,甚至鼓励大家把荤宴改为素宴,当中难免遇上反对人士。放生是由大乘佛教传..
广西马山灵阳寺2010年农历八月念佛七法会圣旭法师开示(初六上午) 忏悔念佛前两天跟诸位同修沟通,很多人都认识到过来自己的不是,有些还问我认识以后接下来还要怎么做,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忏悔念佛。我们为什么是凡夫?因为我们迷惑在生死里面。历史圣贤告诉我们的,我们都不学都不要,所以造成生命有障碍。..
大安法师我们只要能够善用其心,都是我们修福德的机会。第一个是遇到顺境的时候,正好修福报。每个人一生,都有顺境,有逆境。顺境就是你这段时间,干什么事情都很顺利,人际关系很和睦,好像好运来了,门板都挡不住。遇到这样的顺境的时候,你自己要思惟,你自己不要得意忘形。要自己思惟,我的家庭现..
念佛层次分明,自己对照自己的心性行。你可以骗其他人,但不要骗了自己。最后哪里也去不了,继续苦海轮回。第一层次:开始修行,口中念佛,有的在寺庙里,参加念佛团,但一会儿,看到一个熟人,立即去打一下招呼。在家里,念一会儿佛,又去看看有没有家务等等,总之,念佛很短时间,就会分心,不一而足..
阿弥陀佛,大家好!有个同修来问我:看到《地藏经》里面讲到地狱的种种痛苦,自己生出厌离心,但是对于念佛方面又没有那么清净,有什么方法呢?还是要分开时间段念比较容易?他说:《无量寿经》里面讲,念《无量寿经》有分早上、中午、晚上,什么时间段念比较好?比较得力呢?《无量寿经》当年释迦牟尼..
捡到放生巴西龟关于巴西龟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它是生态杀手了。市民为积德放生巴西龟,不过巴西龟是不能随意放生的。昨日本报登出《校内捡到巴西龟两同学将其放生》的文章后,随即就有位黄先生发来短信说,巴西龟属于生态杀手,绝不能放生!捡到巴西龟不放生,那该怎么办?昨日,记者采访了福州市动物园的工..
有些人想通过风水先生找风水宝地,其实你找到了,也没有用。你命中没有大福报,你占了风水宝地,也占不了多久。为什么天下名山僧道多,风水好的地方,都被僧道占用。因为修道人福报比较大。一般凡夫没有那个福报。你去住了,就会生病。或者你住不长久。不信,你去五台山山顶住个几天,看你能不能住的下..
莲友问:请问法师,很多学佛人都非常关心因果报应的问题,那么信受弥陀救度的人,他的因果报应的情况是怎么样呢?还请法师开示一下。慧净法师答:信受弥陀救度的人,就是具足“机深信”与“法深信”的人。具足“机深信”就是体悟到:自己是个罪恶深重的生死凡夫,以自己的修行不能解脱自己的生死轮回,..
紫柏大师念佛法门,最为简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无定志。所以千百人念佛,无有一两人成就者。这一句佛,一切菩萨、一切天、一切人,若生西方者,莫不因此这一句阿弥陀佛,而度苦海。然念佛心真不真,勘验关头,直在欢喜、烦恼两处取证,其真假之心,历然可辨。大抵真心念佛人,于欢喜、烦恼中,必然念..
智谕法师有些人不知道念佛怎么念。现在我来告诉你,念佛的时候,要把嘴巴张开,把声音放出来。这时候,有一种开朗的感觉,容易得到受用。假使嘴巴张不开,声音放不出来,就会有一种郁闷的感觉,这就得不到受用。怎么说得不受到用呢?因为你的声音灌不满你的耳朵,换句话说,你我声音和你的心相应,自然..
◎ 弘 缘忧伤是一种情感,但却是温柔的毒药,要想活得快乐就不要去喝。我们可以选择郁郁寡欢,也可以选择快快乐乐,为什么不选择快快乐乐呢?有这样一个佛缘故事。从前,有一座佛殿,佛殿前有一只蜘蛛在结网。由于受到佛法的熏陶,逐渐颇具佛性。就这样过了一千年。一日,佛问蜘蛛,世间最珍贵的是什么..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