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寿险业者已开始体认到一项事实,即吃素对平均预期寿命具有正面的影响,而且素食(素食食品)者也比较不会罹患重大的疾病。
「动物之友保险公司」(Animal Friends Insurance)是一家非营利的保险公司,他们对不吃肉的保户提供百分之六的保费折扣优惠。这对英国数以百万计的素食者以及其它想选择健康(健康食品)生活方式的人而言,不啻为一项大好消息。
医学证明和研究都显示,不吃肉的人罹患特定癌症(癌症食品)的风险较一般人减少了四成,而罹患心脏病的风险则减少了三成。
英国的寿险业者已开始体认到一项事实,即吃素对平均预期寿命具有正面的影响,而且素食(素食食品)者也比较不会罹患重大的疾病。
「动物之友保险公司」(Animal Friends Insurance)是一家非营利的保险公司,他们对不吃肉的保户提供百分之六的保费折扣优惠。这对英国数以百万计的素食者以及其它想选择健康(健康食品)生活方式的人而言,不啻为一项大好消息。
医学证明和研究都显示,不吃肉的人罹患特定癌症(癌症食品)的风险较一般人减少了四成,而罹患心脏病的风险则减少了三成。
尊敬的陈局长,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记得我在海口,我们在二00四年七月十三号,办了第一次五天的课程。那时候刚好上到第三天还是第四天的时候,当地的教育局长还听了一个下午的课,听完之後,我就送了教育局长下楼去,然後看着他的车子离去。结果那个当下我就蹲了下来,因为我已经感动得泪流满面..
素食对人体健康有很多益处,如增加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减少脂肪的摄入等。然而,不可否认,长期吃素会失掉很多人体必须的营养成分。那么如何在素食中找回丢失的营养成分呢?下面介绍几种素食替代食品,让素食者尽可能达到营养均衡。缺乏维生素B12建议:用深绿色蔬菜+黄豆替代维生素B12由于维生素B1..
素食者专有福利素食者的权利向来被社会大众所忽略,但随着全球素食主义的普及,以及素食人口的增加,在欧洲,素食者现可有了一项令肉食者眼红的福利。去年(2006)11月,荷兰举行了一场下议院的选举,由保护动物权人士所组织成的「荷兰动物党(Party for the Animals)」出乎意料外的在这场具有历史性的选..
【发心坚固菩萨二种善胜意乐】 p1163瑜伽三十五卷十四页云:最初发心坚固菩萨、于诸众生,发起二种善胜意乐。一者、利益意乐。二者、安乐意乐。利益意乐者:谓欲从彼诸不善处、拔济众生,安置善处。安乐意乐者:谓于贫匮无依无怙诸众生所,离染污心,欲与种种饶益乐具。..
梵名Divyāvadāna。据推定,系编于三世纪初之梵文譬喻故事集。书中引用巴利圣典中之长部(Dīgha-Nikāya)、长老偈(Theragāthā)、马鸣之大庄严论经等。为研究大乘佛教成立过程的重要经典之一。现由英国印度学学者喀畏尔(Cowell)与奈尔(Neil)共同整理出版。 p1363 ..
(术语)理趣释下曰:中画摩醯首罗如本形,以八种天围绕之,四门画四供养各本形。
【易养】 p0826 瑜伽二十五卷十九页云:云何易养?谓能独一自得怡养,不待于他,或诸僮仆,或余人众。又不追求余长财宝,令他施者施主等类,谓为难养。是名易养。二解 大毗婆沙论四十二卷二页云:云何易养?答:诸不饕,不极饕,不餮,不极餮,不躭,不极躭,不嗜,不极嗜,不好咀嚼,不好尝啜,不选择..
【种姓菩萨白法相违四随烦恼】 p1262瑜伽三十五卷七页云:何等名为种姓菩萨白法相违四随烦恼?谓放逸者、由先串习诸烦恼故;性成猛利长时烦恼。是名第一随烦恼性。又愚痴者、不善巧者、依附恶友。是名第二随烦恼性。又为尊长夫主王贼及怨敌等所拘逼者、不得自在,其心迷乱。是名第三随烦恼性。又资生具..
【寿随相续转】 p1270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十一卷八页云:寿当言随相续转?为一起便住耶?答:若欲界有情、不住无想灭尽等至;当言随相续转。若住无想灭尽等至;及色界无色界有情;当言一起便住。问:何故作此论?答:欲止他宗,显己义故。谓譬喻者、不许有非时命终。所以者何?如契经说:寿终不可救。由此..
【实有九种】 p1272此胜论师义。唯识述记五卷七页云:实有九种。一、地,二、水,三、火,四、风,五、空,六、时,七、方,八、我,九、意。又云:九实体者:若有色味香触;名地。以德显地也。若有色味触及液润;名水。若有色触;名火。若有触;名风。唯有声;名空。别有空大,非空无为,亦非空界色。..
【寻伺】 p1178瑜伽五十八卷八页云:当知寻伺、慧思为性;犹如诸见。若慧、依止意言而生;于所缘境,慞惶推究;虽慧为性,而名寻伺。于诸境界,遽务推求,依止意言、麁慧,名寻。即于此境,不甚遽务、而随究察,依止意言、细慧,名伺。二解集论一卷十页云:何等为寻?谓或依思,或依慧,寻求意言,令心..
【诸地波罗蜜多了义之教】 p1362瑜伽七十八卷十七页云:世尊!于是解深密法门中,此名何教?我当云何奉持?善男子!此名诸地波罗蜜多了义之教。于此诸地波罗蜜多了义之教,汝当奉持。如彼卷一页至十七页广说。..
【苦俱行法】 p0843 品类足论六卷十四页云:苦俱行法云何?谓若法、苦受相应。
(The Bower Manuscript)为西域首次出土之佛典。系英国包尔上尉(Captain Bower,又译作保尔)于一八八九年顷驻印度时,在我国新疆库车(龟兹)一带所发现之桦皮抄本断片。该批文书出自沙漠古城遗迹中,作贝叶本形,其上书写古梵文文字,内容包括孔雀王咒经、药法、咒法、占卜法等七类。包尔将文书携..
指趣向胜果之道,即望胜上之果而欲趣求之道。又称胜胜道、胜道。四果之中,除阿罗汉果外,其余三者皆有胜上之果可求,故得果以后必更趣求之,称为胜果道。如一来向、不还向、阿罗汉向等之向道,即为趣至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等胜果之道;以其胜于前之果位,且更趣向后之果位,故称胜果道。[大毗婆..
善良巧妙之意。指佛菩萨教化众生之方法巧妙。又作善权。为善巧方便(梵upāya-kau?alya,音译作伛和俱舍罗)之略称。佛菩萨为顺应众生之能力素质,而运用种种方便(化他之说法方法),巧妙摄取教化众生,称为善巧摄化。为适应众生,而巧妙运用种种方法以救度之,此种方法,则称善巧方便。[大宝积经卷..
位于山东泰山南麓。传创建于六朝,唐代扩建,明代重建。寺内有六朝古松,枝桠参差有致,月光掩映,蔚成奇观。古松旁有亭,取“古松筛月”之意,命名“筛月亭”。明宣德年间(1426~1434),朝鲜僧满空曾驻锡于此,寺中今犹存有正德十六年(1521)为纪念满空而立之纪念碑。 p4997 ..
为第八地以上之法身菩萨所得之三昧。与“报定”同义。即由第八地之果报自然所生者,故称报生三昧。入此三昧后,其心自然无功用,能任运无作而示现种种身,以济度众生或供养佛。第八地之菩萨除得报生三昧外,亦住如幻三昧,据大智度论卷五十载(大二五·四一八中):“得报生三昧,如人见色,不用心力。..
日本佛教用语。即佛教徒于冬季严寒之日,或坐禅,或托钵、诵经等,作忍耐寒气之修行。又作寒修行。有寒垢离、寒念佛、寒诣等数种。寒垢离意谓沐浴寒水,除身心之垢秽,以祈愿神佛降福;寒念佛即僧俗叩钲念佛或唱和赞,而绕行于市街;寒诣即于寒夜参诣神社佛寺以祈念,又称寒参。普通以一日、三日、七日..
凡二卷。元代自庆编于至正七年(1347)。又称增修教苑清规。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册。本书系天竺大圆觉教寺之云外法师自庆,将天台教苑清规(编者不详,仅知其属天竺山白云堂)再增补修订。内容分为十门,即祝赞门、祈禳门、报本门、住持门、两序门、摄众门、安居门、诫劝门、真归门、法器门等,各门之下..
三国时代魏之文人,为魏武帝第三子,文帝之弟。字子建,谥号“思”,故称陈思王。十岁能属文,以其文才横溢,为武帝所钟爱;然文帝立,忌其才,欲加害,曾令七步作诗。初封东阿王,后改封陈王。与文帝之子(即明帝)亦不和,失意郁忿而薨。曾游鱼山,闻空中梵天之响,乃配合汉曲制成梵呗;又删治太子瑞..
梵语brahma-ātma-aikyam。为奥义书(梵 Upanisad)所代表印度正统婆罗门系统世界观之根本思想。即宇宙根本原理之梵(梵 Brahman)与个人本体之我(梵 ātman)同一不异之思想。据此根本原理,一切万物依一定顺序发生,人类乃至一切生物之灵魂从其业力而有各种形式之轮回。从此轮回中求解脱,即是人生..
(术语)引取顺情之尘境而无厌,谓之贪欲,即贪爱世间之色欲财宝等而无厌也。法界次第上之上曰:引取心无厌足为贪欲。法华经譬喻品曰: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
(术语)贪欲与瞋恚愚痴三种之烦恼也,此三有荼毒人最剧,故称三毒。涅槃经二十九曰:毒中之毒,不过三毒。释门归敬仪中曰:下凡烦恼,微细难知,粗而易见,勿过三毒,自毒毒他,深可厌患。
梵名Brahma-sūtra。印度六派哲学吠檀多学派(梵 Vedānta)之根本圣典。又称吠檀多经(梵 Vedānta-sūtra)、根本思惟经(梵 Sarīraka-sūtra)。本书约成于西元前一世纪跋多罗衍那(梵Bādarāyana)之手,而定型于四○○至四五○年间,共计四篇十六章五五五颂,每一颂文字极其简单,若不经解说传..
梵语brahma-mani。意译净珠。即指宝珠。摩尼,为梵语mani 之音译,又作末尼,乃宝珠之总称;梵,离垢之意,今加“梵”字,以显其洁净。又大梵天王之如意宝珠,亦称梵摩尼。[弥勒上生经疏卷下、翻译名义集卷三](参阅“摩尼”6067) p4647 ..
凡八卷。隋代吉藏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论述净名经(维摩经)之要旨。此书属吉藏晚年著作。初述撰著缘由,次分名题、宗旨、会处三科。引用书籍颇多,有大品经、法华经、涅槃经、大智度论等三十余部经论,并载录道安、鸠摩罗什、僧肇、道生、北土论师等数十家之说。注释书有日本智光之净名玄论略述..
日僧源空所选我国净土教祖师昙鸾、道绰、善导、怀感、少康等五人之画像。相传此画乃应源空之希望,而由重源来宋请至日本者。今二尊院藏有一幅净土五祖像,曼荼罗寺则藏有五幅净土五祖像。 p4683
住于清净心地之菩萨。关于菩萨之地位,各有异说:(一)依地持论卷十,由因位至果位立有七住,第三净心住相当于初地菩萨。(二)依金刚般若论卷上(无著造),立信心、净心、如来三地,净心住为初地以上至十地。以上二说皆以初地以上证得部分真如之理,故称为净心。(三)依往生论注卷下,从初地至七地已还,..
(1011~1088)宋代僧。福建晋江人,俗姓杨。字伯长。号潜叟。受具足戒后,云游诸方。初受华严于五台承迁,次学于横海明覃之门。其后还南,师事长水子璇,听楞严经、圆觉经、大乘起信论。四方宿学推为“教海义龙”,声誉甚隆。尝主持泉州之清凉寺、苏州之报恩寺、观音寺、杭州之祥符寺。未久即迁秀州青..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