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佛发普渡众生十二大愿: |
药师佛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尽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 如我无异。 药师佛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 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药师佛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药师佛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苦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 药师佛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 恶趣。 药师佛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颠狂、种种病苦;闻我 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药师佛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 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药师佛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 菩提。 药师佛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罥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 上正等菩提。 药师佛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加,缚录鞭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闻我名, 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药师佛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 乐而建立之。 药师佛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 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玩,皆令满足。 版本不同,有所不同,仅供参考。 |
相关推荐

元音老人对药师佛和药师咒的开示
(一)你要往生西方,而心裏总是恋着娑婆世界的妻财子禄,古人谓之抱桩摇橹,行动尚且不能,又如何与弥陀感应道交,打成一片,往生西方净土呢?所以,首先要放下一切,你不放下怎么行呢?玉琳国师曾说过:「想生西方的人放不下,是生不上去的。」假若恋着娑婆世界放不下,你就不要念《阿弥陀经》,还是..

衍慈法师:药师如来之十二大愿
中国寺院大殿常有供奉三方佛,中释迦、左弥陀、右药师。释迦如来欲令众生得到真正解脱,在生之时幸福快乐,死后得到超升,所以特开药师、弥陀二大法门,将济生之事付予东方药师如来,度亡此事则付托西方之阿弥陀佛。以下先介绍一下药师如来。药师如来:药能治病。众生的身体,若四大不调,往往百病丛生;至于心理..

大医王佛:药师佛
药师佛圣诞,农历九月三十日。药师佛,梵文为Bhaisajya guru vaidurya prabharaja,又作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药师琉璃光王佛、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为佛教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以琉璃为名,乃取譬琉璃之光明透彻以喻国土清静无染污。他与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为横三世佛,亦称三宝佛..
次第差别有多种
【次第差别有多种】 p0633瑜伽五十二卷十四页云:又此次第差别多种。或有流转次第。谓无明缘行,广说乃至生缘老死。或有还灭次第。谓无明灭故行灭,乃至生灭故老死灭。或有在家出家行住次第。谓陵旦而起,澡饰其身,被带衣服,修营事业,调畅沐浴,涂饰香鬘,习近食饮,方乃寝息,是在家者,行住次第。..
智遍知
【智遍知】 p1152大毗婆沙论三十四卷一页云:云何智遍知?答:诸智、见、明、觉、现观、是谓智遍知。此中诸名、同显一义。以本论主、于诸字义,得善巧故;作种种说。谓对治无知故名智。对治恶见故名见。对治无明故名明。对治邪觉故名觉。对治邪现观故名现观。问;此中为说何等智等、名智遍知?有作是说..
文殊院
(一)为密教胎藏界曼荼罗十三大院之一。位于上方第三重,即释迦院之东方。以文殊师利菩萨为主尊。文殊之右方,次第安置观音菩萨、髻设尼等文殊五使者、五使者之眷属,左方则依次置有普贤菩萨、光网童子及其眷属四位等等,合之共二十五尊。[大日经义释演密钞、胎藏界大法对受记] (二)位于四川成都。其..
药师佛
药师,梵名Bhaisajyaguru,音译作鞞杀社窭噜。又作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此佛于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导入解脱,故依此愿而成佛,住净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极乐国。此佛誓愿不可思议,若有人..
阙异喻依
因明用语。为因明论式中,阙遗“异喻依”之情形。属于古因明所说阙过中“无体阙”之一;新因明则未说此阙过。凡阙异喻依者,有二种情形:(一)阙宗异品,故阙异喻依。(二)具有宗异品而阙异喻依。盖宗异品之范围宽于异喻依,故若无宗异品时,已足以证明“异品遍无”之规定,此一情形,阙异喻依原属必然,..
离车毗
梵名Licchavi, Lecchavi,巴利名同。为中印度毗舍离城(梵 Vai?āli)之刹帝利种族,乃跋祇族(梵 Vrji)之一部。又作离车、栗呫婆、离车子、利车、黎昌、随舍利、律车、丽掣、理家、[口*栗]磋。意译为薄皮、同皮、仙族王、边地主。据善见律毗婆沙卷十载,往昔婆罗捺国之夫人产一肉胞,因其异常而以为..
弗毗提诃
(地名)东大洲名。弗者,弗利婆之略。译曰东或前。毗提诃者,正洲名也。
尼陀那目得迦
(术语)Nidānamātṛka,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之略名。尼陀那译因缘。目得迦译本事。十二分经中之因缘经与本事经也。
依离染解脱
【依离染解脱】 p0770 大毗婆沙论二十八卷十七页云:云何依离染解脱?答:若离染相应心、已胜解,今胜解,当胜解;是谓依离染解脱。此中解脱、是大地所有心所法中,胜解为自性。然一切法中,有二解脱。一者、无为。谓择灭。二者、有为。谓胜解。此复二种。一者、染污。谓邪胜解。二者、不染污。谓正胜..
依他起自性执无执相
【依他起自性执无执相】 p0772 瑜伽七十四卷五页云:问:依他起自性执无执相、云何应知?答:若由遍计所执自性觉悟执故,复遍计彼所成自性;是名初执。若善了知唯有众相,不遍计彼所成自性;是名无执。若于相缚未永拔者;于诸相中,有所得时;名第二执。若于相缚已永拔者;于无相界正了知故,于相无得..
发心所缘
【发心所缘】 p1161瑜伽三十五卷九页云:又诸菩萨、缘大菩提、及缘有情一切义利,发心希求;非无所缘。是故发心、以大菩提及诸有情一切义利、为所缘境。
发心坚固菩萨所摄善法有二种胜
【发心坚固菩萨所摄善法有二种胜】 p1163瑜伽三十五卷十五页云:最初发心坚固菩萨、由初发心求菩提故;所摄善法,比余一切所摄善法、有二种胜。一者、因胜。二者、果胜。谓诸菩萨所摄善法、皆是无上正等菩提能证因故。所证无上正等菩提、是此果故。比余一切声闻独觉所摄善法、尚为殊胜;何况比余一切有..
愁叹苦懮恼
【愁叹苦懮恼】 p1244瑜伽八十八卷三页云:由可爱事无常转变,悲伤心戚;故名为愁。由彼发言,谘嗟歔欷;故名为叹。因此拊膺;故名为苦。内怀寃结;故名为懮。因兹迷乱;故名为恼。又以丧失财宝无病亲戚等事、随一现前,创生懮恼。说名为愁。由依此故;次乃发言,哀吟悲寃,举身烦热;名叹苦位。过此愁..
圆成实自性真实相
【圆成实自性真实相】 p1241辩中边论中卷二页云:于有非有所有增益及损减见、若知此故,彼便不转;是名圆成实自性真实相。
【注音版】药师佛圣诞祝仪
本祝仪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
普渡众生
(术语)佛谓视众生在世,营营扰扰,如在海中,本慈悲之旨,施宏大法力,悉救济之,使登彼岸也。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