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在做功德回向时,应该回向给法界一切父母众生。但我还是希望自己的父母健康,孩子考试顺利。

达真堪布答:能够回向给一切众生,这其中就都包括了你的父母,你的儿女。这样比单独回向给他们,所得到的功德、善根更大。能做到回向给一切众生是最好的。如果实在做不到,心里实在放不下,就先回向给一切众生,再单独回向给父母、儿女,这样也可以。
为什么要把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很多人还是没有真正明白这个道理。若是明白了,你的功德、善根、福德就都变得不可思议了,对父母、对儿女就更有利益了。
问:在做功德回向时,应该回向给法界一切父母众生。但我还是希望自己的父母健康,孩子考试顺利。

达真堪布答:能够回向给一切众生,这其中就都包括了你的父母,你的儿女。这样比单独回向给他们,所得到的功德、善根更大。能做到回向给一切众生是最好的。如果实在做不到,心里实在放不下,就先回向给一切众生,再单独回向给父母、儿女,这样也可以。
为什么要把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很多人还是没有真正明白这个道理。若是明白了,你的功德、善根、福德就都变得不可思议了,对父母、对儿女就更有利益了。
【一切种戒】 p0005瑜伽四十二卷二页云:云何菩萨一切种戒?当知此戒,以要言之;六种、七种、总十三种。言六种者,一、回向戒。回向大菩提故。二、广博戒。广摄一切所学处故。三、无罪欢喜处戒。远离耽着欲乐自苦二边行故。四、恒常戒。虽尽寿命;亦不弃舍所学处故。五、坚固戒。一切利养恭敬、他论,..
【一因恭敬听法】 p0010瑜伽八十二卷一页云:一因者:谓恭敬听法,现前能证利益安乐故。此中或有利益非安乐等四句。如菩萨地法受中已说。
[出华严经疏]二门者。盖言华严一经而具显行布圆融二门。皆能通入法界也。一行布门谓经中广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四十二位法门。行列分布。令诸菩萨修行证入。从浅至深。次第不同。故名行布门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性。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
[出华严经疏]一利今谓佛在世。当机之众。闻法悟道。获大利益。是名利今。二利后谓佛灭后。一切众生。亦得闻经受法。修行悟道。获大利益。是名利后。
祖师忌回向文首唱俪语或偈文,言白真。《备用清规·达磨祖师忌》云:“维那白真宣疏。”
忠曰:“疏及回向首叹佛语,言白佛。白者,表白义。”《敕修清规·圣节》云:“维那白佛宣疏。”又〈千秋节〉云:“维那举楞严咒毕,白佛回向。”又〈佛降诞〉云:“维那白佛云:‘一月在天,影涵众水。一佛出世,各坐一华,白毫舒而三界明,甘露洒而四生润。’”..
【十信】菩萨修行的五十二阶位中,最初十位应修之十种心;此十种心在信位,能助成信行。全称十信心。略称十心。即:一、信心,一心决定,乐欲成就。二、念心,常修六念,念佛、法、僧、戒、施及天。三、精进心,闻菩萨藏,精勤修习无间善业。四、定心,于事于义系心安住,远离一切虚伪、轻躁、忆想分别..
【十回向】菩萨修唯识行的四十一阶位中,此为第二十一至第三十位。此位菩萨,上为求菩提,下为度众生,以所修善根回向法界,故立回向之名。此十回向是:一、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此位菩萨,救护众生,离众生相。二、不坏回向:此位菩萨,于三宝起不坏信,以己善根,回向一切有情。三、等诸佛回向:此..
三藏法数云: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三处: 一、真如实际是所证。二、无上菩提是所求。三、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一、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谓由前修十行,神通满足,成就诸佛所行事已,又当修此回向之行,..
月灯三昧经云布施十种利益:布施乃破悭贪之前阵,入道之初门。菩萨行能此者,则获十种利益也:一、降伏悭吝 谓修菩萨行者,若能布施,则悭鄙吝惜之心,自然降伏,不复萌动矣。二、舍心相续 谓修菩萨行者,行于布施,财虽匮乏,而喜舍之心,无有间断也。三、同其资产 谓修菩萨行者,施心无量,观诸众生..
慈忍十种利益:慈即爱念,忍即安忍。谓修菩萨行者,于一切违顺等境,皆能慈忍,故获此十种利益也。一、火不能烧 谓修菩萨行者,但为利益众生,常怀慈忍之心,于一切违逆之境,了知身心,自性本空,悉无所恼,是以嗔恚之火,所不能烧也。二、刀不能割 谓修菩萨行者,但为利益众生,常怀慈忍之心,于一切..
精进十种利益,谓修菩萨行者,于诸梵行,念念进修,精勤无怠,故有十种利益也。一、他不折伏 谓菩萨慧解精勤,行业成就,则不为一切邪论妄计之所折伏也。二、得佛所摄 谓菩萨于诸梵行,精进无怠,则为诸佛之所摄受而不舍也。三、为非人护 非人即鬼神之类,谓菩萨于诸梵行,精进无怠,于一切时处,鬼神..
禅定十种利益:谓修菩萨行者,善能修习禅定,则万缘俱息,定性现前,故获此十种利益也。一、安住仪式 谓菩萨习诸禅定,必须整肃威仪,一遵法式,行之既久,则诸根寂静,正定现前,自然安住,无所勉强,是为安住仪式。二、行慈境界 谓菩萨习诸禅定,常存慈爱之心,而无伤杀之念,于诸众生,悉全安稳,是..
般若十种利益: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菩萨由此智慧,通达无碍,故获十种利益也。一、一切舍不取施想 谓菩萨修行般若,照了万法俱寂,是故虽行布施,而无能施之想,不着所施之物,不见受施之人,是为一切舍不取施想。二、持戒不缺而不依戒 谓菩萨修行般若,虽坚持净戒,无所毁缺,然以空慧照之,则不见..
【五十二位】此乃明菩萨修行的阶位,诸经论所说不一,自古广为大乘诸家所采用的,其名数为:一、十信心,即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法心、戒心、愿心。二、十心住,即发心住、治地心住、修行心住、生贵心住、方便心住、正心住、不退心住、童真心住、法王子心住、灌顶心住。..
【四摄】即菩萨摄受众生,令其生起亲爱心而引入佛道,以至开悟之四种方法。四摄法又作四摄事、四事摄法,简称四摄、四事,四摄即一、布施摄,又作布施摄事、布施随摄方便,即以无所施之心施受真理(法施)与施舍财物(财施)。谓若有众生乐财,则布施财;若乐法,则布施法,令起亲爱之心而依附菩萨受道..
【不坏回向】修唯识行,四十一阶的十回向位的第二位。此位菩萨,于三宝所,得坚固不坏信,以己善根,回向众生,令获善利。参阅‘十回向’条。
【四十一位】大乘菩萨修行,一般采用五十二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以至等觉菩萨,妙觉菩萨。《大智度论》把十信摄入十住位的初发心住,成为四十二位,慈恩窥基大师、把等觉位摄入十地的法云地,这样就成为四十一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妙觉菩萨。..
【随顺一切坚固善根回向】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六位。此位菩萨,以手足身命妻子珍宝等内外财,施与众生,以身代众生苦,坚固安住自性功德,回向是等诸善功德,令一切众生得大智慧,除灭大苦。参阅‘十回向’条。..
【救护众生离众生迥向】菩萨修行历经四十一阶,此为十回向位的第一位。此位菩萨,上求菩提,下度众生,救护众生离众生相,以所修善根回向法界,故立回向之名。参阅‘十回向’条。
【回向】又作回向。以自己所修的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槃。或以自己所修的善根,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稳。诸经论有关回向之说甚多,慧远的《大乘义章》卷九,分回向为三种:一、菩提回向,回己所修之一切善法,以趣求菩提的一切种德。二、众生回向,念众生故,回己所修一切善法,..
【唯识五位】指大乘五位,又作唯识修道五位。唯识宗将大乘菩萨的修道阶位分为五等,即:一、资粮位,即含摄有漏善以达佛果之位。指十住、十行、十回向等诸位菩萨,以福德智慧为助道资粮,故称资粮位。十住、十行、十回向之菩萨阶位又称大乘三贤位。其中,十住偏重修理观,十行偏重修事观,十回向多修理..
【无著无缚解脱心回向】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九位。此位菩萨,于所摄善根,离憍慢等所有缚著,得解脱心,行所修诸善,以无缚著解脱之心,回向饶益一切众生。参阅‘十回向’条。
【无尽功德藏回向】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五位。此位菩萨,修悔过善根,离一切业障,于诸如来一切众生所有善根,皆悉随喜,回向此随喜善根,庄严诸佛净土,常作佛事,具诸功德,得无尽善根。参阅‘十回向’条。..
【等心随顺一切众生回向】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七位。此位菩萨,能增长一切善根,永离颠倒不著诸行,一切善根,皆悉回向,为一切众生作功德藏,普覆一切,拔出生死,令得众善,等无差异。参阅‘十回向’条。..
【等诸佛回向】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三位。此位菩萨,学三世诸佛悲智双行,不著生死,不离菩提,修回向事。参阅‘十回向’条。
【法界无量回向】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十位。向此位菩萨,受大法师记行大法施,严净世界,出生智等,悉同虚空,而无限量,以此善根,修于回向,悉等法界。参阅‘十回向’条。
【如相回向】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八位。此位菩萨,成就正念正智,安住不动,不违一切平等正法,严刹度生,皆顺如相,而为回向。参阅‘十回向’条。
【至一切处回向】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四位。此位菩萨回向所修善根,供养一切三宝,利益一切众生,无处不至。参阅‘十回向’条。
【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一位。此位菩萨,修六度四摄等行,悉为救摄一切有情,令离生死苦,得涅槃乐,曰救护众生。入怨亲平等观,于众生不见怨亲等相,曰离众生相。参阅‘十回向’条。..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