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大慈寰中禅师
杭州大慈山寰中禅师,蒲阪卢氏子。顶骨圆耸,其声如钟。少丁母忧,庐于墓所。服阕思报罔极,乃于并州童子寺出家,嵩岳登戒,习诸律学。后参百丈,受心印。辞往南岳常乐寺,结茅于山顶。一日,南泉至。」问:「如何是庵中主?」师曰:「苍天!苍天!」泉曰:「苍天且置,如何是庵中主?」师曰:「会即便..
夺比丘衣戒缘起
亦名:夺衣戒缘起子题:痴相四位、不知诵戒、不知说戒、不知布萨、不知羯磨含注戒本·三十舍堕法:“佛在舍卫国,难陀弟子善能劝化,跋难陀意欲共游行,便先与衣。余比丘言,彼痴不知诵戒说戒布萨羯磨。后去不随,彼即夺衣。比丘诃举,佛因制戒。”(含注戒本卷上·三二·一四)戒本疏·三十舍堕法:“..
忏悔灭几世罪
子题:经论明忏三世律制忏已作、化忏通三世制忏局过去羯磨疏·诸戒受法篇:“问:‘戒发唯现在,缘境通三世,能防局过未。若尔,忏悔者,为灭几世罪?’答:‘经论所显,忏三世也。以过业牵来报,未非起现在;既不说名种,故通约三世也。律制则不尔。唯忏已作;不识名种,罪则不灭。现在无恶,以善恶二..
五浊
【五浊】 p0251瑜伽四十四卷十八页云:言五浊者:一者、寿浊。二者、有情浊。三者、烦恼浊。四者、见浊。五者、劫浊。如于今时,人寿短促;极长寿者,不过百年。昔时不尔。是名寿浊。如于今时,有情多分,不识父母,不识沙门、若婆罗门,不识家长、可尊敬者,作义利者,作所作者;于今世罪,及后世罪,..
放逸处
谓上诸酒。饮已能令心生憍傲。惛醉狂乱。不识尊卑。重惑恶业。皆因此起。放逸所依。名放逸处。
马颊本空禅师
马颊山本空禅师,上堂:「只这施为动转,还合得本来祖翁么?若合得,十二时中无虚弃底道理?若合不得,吃茶说话往往唤作茶话在。」僧便问:「如何免得不成茶话去?」师曰:「你识得口也未?」曰:「如何是口?」师曰:「两片皮也不识。」曰:「如何是本来祖翁?」师曰:「大众前不要牵爷恃娘。」师曰:..
云门海晏禅师
越州云门山拯迷寺海晏禅师,僧问:「如何是衲衣下事?」师曰:「如咬硬石头。」问:「如何是古寺一炉香?」师曰:「历代无人嗅。」曰:「嗅者如何?」师曰:「六根俱不到。」问:「久向拯迷到来,为甚么不见拯迷?」师曰:「阇黎不识拯迷。」..
兴福可勋禅师
宣州兴福院可勋禅师,建州朱氏子。僧问:「如何是兴福正主?」师曰:「阇黎不识。」曰:「莫只这便是么?」师曰:「纵未歇狂,头亦何失。」问:「如何是道?」师曰:「勤而行之。」问:「何云法空?」师曰:「不空。」有偈示众曰:「秋江烟岛晴,鸥鹭行行立。不念观世音,争知普门入。」..
抚州覆船和尚
抚州覆船和尚,僧问:「如何是佛?」师曰:「不识。」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莫谤祖师好!」
日子和尚
日子和尚,因亚溪来参,师作起势。溪曰:「这老山鬼,犹见某甲在。」师曰:「罪过!罪过!适来失只对。」溪欲进语,师便喝。溪曰:「大阵当前,不妨难御。」师曰:「是!是!」溪曰:「不是!不是!」﹝赵州云:「可怜两个汉,不识转身句。」﹞..
双岭玄真禅师
洪州双岭玄真禅师,初问道吾:「无神通菩萨为甚么足迹难寻?」吾曰:「同道者方知。」师曰:「和尚还知否?」吾曰:「不知。」师曰:「何故不知?」吾曰:「去!你不识我语。」师后于盐官处悟旨焉。
本觉若珠禅师
秀州本觉若珠禅师,僧问:「如何是道?」师举起拳,僧曰:「学人不会。」师曰:「拳头也不识。」上堂:「说佛说祖,埋没宗乘。举古谈今,淹留衲子,拨开上路,谁敢当头。齐立下风,不劳拈出。无星秤子,如何辨得斤两?若也辨得,须弥只重半铢。若辨不得,拗折秤衡,向日本国与诸人相见。」..
普宁法显禅师
襄州普宁院法显禅师,僧问:「曩劫共住,为甚么不识亲疏?」师曰:「谁?」曰:「更待某甲道!」师曰:「将谓不领话。」问:「千山万水,如何登涉?」师曰:「青霄无间路,到者不迷机。」
二种医
[出大智度论]一小医谓但知病。知病因。知差病药。而不知一切病。不知一切病因。不知一切差病药。以譬声闻不能遍知药病。是名小医。二大医谓一切病。一切病因。一切差病之药。皆能遍知。乃至遍知众生病因。差病药等。以譬菩萨无病不知。无药不识。是名大医。..
法雨慧源禅师
临安府法雨慧源禅师,僧问:「如何是最初一句?」师曰:「梁王不识。」曰:「如何是末后一句?」师曰:「达磨渡江。」
拭经
以绵拭经。见〈焙经〉处。《镜堂圆禅师禅兴录》:“拭藏经上堂云:‘五千余轴眼中尘,不识无端贵似金,尽底掀翻知落处,扫阶松影又沈西。’”《佛祖通载》云:“元世祖诏僧大内念经行香,侍臣奏云:‘僧多不识字在。’帝乃云:‘但教舒展拭去尘埃,亦有功德。’”..
触鼻羊
(杂语)羊目不能辨物,凡有触于鼻者,即食,故云。临济录曰:今时学者总不识法,犹如触鼻羊逢着物安在口里。
犯有三心
亦名:三心济缘记·释集法篇:“犯有三心:一、识,二、疑,三、不识。”(业疏记卷四·五·一八)
波逸提持犯方轨止持三品
亦名:止持三位、三品持律、持律三品子题:识法、识犯、上品持律、疑法、不识法、中品持律、下品持律戒本疏·九十单提法:“言止持者,谓佛制教,令学行之。我依修学,于境无犯。然根机利钝,不可齐准;至于万境由迷疑网;故以诸九,定品优列,且分三位:上品一句识法识犯。如德衣加受,功用须知,名识..
诸篇覆藏罪犯故作吉
行事钞·忏六聚法篇:“诸篇覆藏罪。由识知故隐。非疑、不识,则不成覆。垢心既重,岂名为误?”资持记释云:“识知故隐者,明唯故心也;疑、不识不成者,显无误也。非字写错,合作有字,或作若字。或节在上读,于义虽通,语不贯下,理须改正。”(事钞记卷二九·三一·七)..
重增无知罪就事结堕
子题:迷堕是重由不学缘事全闇、重增无知罪亦是缘事不了戒本疏·九十单提法:“问:‘此中重增无知乃结堕者?’答:‘不学之罪唯吉罗。无知迷疑,则轻重;由学缘事有明闇也。故境想中,疑则含轻,想则怀重。今迷不识,正是堕收;如文可知,就事结也。’”行宗记释云:“问,谓重增罪不当同根本故。答中..

你吃了哪些让你未老先衰的食物?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相同年龄和相同工作环境的人,从外表上看可以相差十岁甚至更多。有些人有未老先衰的现象。这种未老先衰的现象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常吃某些易催人早衰的物质是一个重要原因。1.含铅食品铅会使脑内去钾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一羟色胺的含量明显降低,造成神经质..

要以法相见,不能以情相牵
界诠法师闻具足,就是听闻正法。就是以你们那种好乐心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这个听闻正法你们不要拣择说,一定指定某个人给我讲我才接受,其他人给我讲我不接受,这个是你们自筑围墙,把自己围墙给建起来,这种本身就是一种恭高我慢的表现。你觉得那个人讲得不行,说明你比他还更好,你才觉得他不怎么..

阅微草堂笔记,新白话版因果选录3
23、董文恪任少司空(工部侍郎)时说:“昔日在浙江富阳县的村里居住,有个村里老汉坐在邻居家,听到我的读书声,说“是贵人啊”,请求见一见。他反复细看我,又问生辰八字,沉思良久,说:“您的命相都是一品。当在某年任知县(县官),某年代理大县,某年正式任大县,某年升通判,某年升知府(市级),某年..

钱财方面的因果很惊人,不可不知
现在很多人会钻法律的空子,很不好。有个道友讲,现在假离婚的现象很严重。为了低价一些买房子,就去做假离婚。其实这个很损婚姻的福报。法律是为了让人更加规范,但如果钻法律空子,是很不好的。未来的路,你想要走的更远一点,唯独只有厚道。西方有个故事,讲如果你去买东西,比如电器用品,可以七天..

仁焕法师:学佛要会用
广东雷州和谐寺2010年农历十二月念佛七法会(十一下午) 学佛要会用学佛是为了用,用是为了达到成功。如果我们不为了用,那花费时间去学,为了什么呢?佛的慈悲于运用上产生灵感,不是于念上有灵感。念是为了运用。什么叫做运用呢?我们有苦有难,就请求帮助解决困难。有案件就打110,想解决病痛就打120。如果我..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 慧 律必须了解理事不二,修行有事相上的生灭及理体上的不生不灭。所谓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学佛就两个字,悟与迷,重点在有没有悟。修行一定要悟,而悟就是发菩提心,提起正念。时时刻刻提起正念,大用现前。开悟的人悟到无念。无念不是没有念,而是有念,有清净的念。我们的本性是无常吗?不对!本..

印祖故事:师徒相见太平寺,叶氏记述两法师(65)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住在江湾丰子恺家里。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八到杭州各地说法,逗留近一个月。八月三十(9月25日)又回到上海,住在太平寺。9月25日,叶圣陶饭后去上班的路上,见到劈面过..
生盲
(杂名)生而即盲之人也。涅槃经曰:生盲人不识乳色。观无量寿经曰: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见日没。
玄旨
(术语)玄妙之旨趣也。维摩经弟子品曰:迦旃延不谕玄旨。义林章一本曰:语设将融,玄旨犹隔。信心铭曰:不识玄旨,徒劳念诤。张玭诗曰:静室谈玄旨。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