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和生活禅修
林崇安教授著
自序
本书收集个人应邀登于《人乘季刊》中「阿含与止观讲座」的十二篇文章以及《内观杂志》的后二篇文章,其内容大都是佛陀在《阿含经》中有关生活禅修的重要指导,且是以譬喻来解说深法。今集在一起供喜欢禅修者参考。
林崇安2009.09
目录
一、小苦树
二、六种动物
三、水泡
四、阿难的证得预流果
五、罗睺罗的求法
六、大海
七、守田人和国王
八、狗儿和斑色鸟
九、雪山猿猴
十、狂风和客舍
十一、水流大树
十二、阐陀的疑惑
十三、紧兽树
阿含经和生活禅修
林崇安教授著
自序
本书收集个人应邀登于《人乘季刊》中「阿含与止观讲座」的十二篇文章以及《内观杂志》的后二篇文章,其内容大都是佛陀在《阿含经》中有关生活禅修的重要指导,且是以譬喻来解说深法。今集在一起供喜欢禅修者参考。
林崇安2009.09
目录
一、小苦树
二、六种动物
三、水泡
四、阿难的证得预流果
五、罗睺罗的求法
六、大海
七、守田人和国王
八、狗儿和斑色鸟
九、雪山猿猴
十、狂风和客舍
十一、水流大树
十二、阐陀的疑惑
十三、紧兽树
九十八年住持精进禅修导师开示(一)一年一度的住持禅七,是非常难得的一个机会。在禅堂里静坐,万缘放下,才能得到禅七的真实利益。禅堂是「选佛场」,怎么选呢?古人有一首偈:「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心当中要一尘不染,万缘放下,能所俱空,这就是标准。《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
崇慈法师答:在生活中,善知识留给人的印象是:人格品德的高山,智慧福报的宝库,值得千千万万人和众生敬仰顶礼的楷模。因为善知识是示现在生活中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所以使人更加近距离感受到其人格的光辉、人性的美。其深邃的智慧、卓绝的品行、庄严的修养时时刻刻流露在举手投足之间,给有缘得以亲近过..
佛法是真理智慧,释迦牟尼佛证悟此真理体系。设若释迦牟尼佛没有证悟佛法,佛法真理依然恆古常尔。牛顿三大力学定律是牛顿发现的,设若非牛顿发现,马顿发现可以不?驴顿发现可以不?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任何人都可以。三大力学定律在狭义宇宙中是公理性规律,并不因为是牛顿发现的,就可以理解为牛顿发明的。同..
人应该怎样生活才会更健康、更快乐?这是每一个人都想知道的问题。为此,《泰晤士报》邀请十个不同领域的专家,每位专家提出十条生活建议。这一百个生活“秘笈”代表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生活趋势,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身体保养 1、结婚并长久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统计数据表明,单身男子比那些家庭关系..
v( 悟慈长老 )前言『阿含经』在佛教的藏经里,应该是一部最为有价值的经典。学佛的目的,在于学佛的为人,而『阿含经』即为和佛陀有着直接关系的典籍。佛陀降世,度化众生的一切事迹,均在于『阿含经』里面,是一切经典的母胎、根干!然而自大乘佛教兴起后,这部应该被视为最珍贵的『阿含经』,即被贬为小乘的经..
户外禅修教学我们现在、今天来户外禅修,来到这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来禅修。这是有山有水的什么?山清水秀的这个坟墓区,山明水秀、山清水秀也可以。你看,我们现在站在这个地方,这个背后整个都是、我们四周围全部都是坟墓区、四周围全部都是。前面这个叫做燕子湖,它从这里然后到里面,燕子湖的上游是另外有..
七、动中禅与受念处1.概 说在这几天内,希望能够让大家实际地把四念处的修法都能理解、消化,有实际的经验、经历。也就是我们要把四念处的全部过程,都落入实修、实证。现在跟大家进一步地介绍,身念处的动中禅的修法,以及受念处方面。因为这是很重要的基础,这两方面要具足,也就是身、受念处的基础..
十七、现观法界实相什么叫做法界实相呢?你不要又把它变成是很抽象;把它变成一门学问在那里争辩。法界实相,你要深入去体悟,你才会真正了悟生死大事;你才会真正了悟「生从何来,死往何处去」。如果你体悟不到什么叫做风界;风界对我们生命的重要,你还在文字堆里面打转的话,那你把你的鼻子、嘴巴都..
六、礼佛与身念处之配合在礼佛的时候,也要配合身念处的开发。你在礼佛的时候,除了我们前面所讲的那些深义要能够体悟到以外,还要礼出不同的品质啊!你要把那礼佛的品质具体地展现出来;要把那礼佛的真正意义要真正地体会出来啊!除了这之外,你在礼佛的当下,记得!那也是要跟身念处完全配合的。当你..
十、心念处的开发前两天,在我们的修行里面,有时候还会要你去下达指令,再动作,但是现在你不要再去下达指令了,你只是动作。而在动作之前,以及在动作之中呢?你要清楚地去感受那一股意识之流。在动作之前,都有意念在引导,不管是你脚的抬起,或是放下;或是手的举起;或是放下,包括手指头的动;包..
五、出入息法修习身念处动态这些,你能够清楚的觉察;静态方面的出入息,也是一样。但那是更微细的观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禅修要有静、有动;有动、有静。禅堂内的静态,是要让你的观察更微细。而观察更微细的这些,出入息法的配合就非常重要了。所以,当你在禅堂内静坐的时候,你就把出入息法的前面几..
乾陀尸利国王的太子,不喜欢荣华富贵,于是逃进山林居住,就在林中跟随师父修行。太子所在山林,下面有一深谷。当时深谷中有一只饿虎,刚生下七只小老虎,冬日严寒,又遇大雪,母老虎抱着小老虎,在深谷下待过了三天,因为怕小老虎冻死,母老虎始终没法出去找食物,忍饥挨饿守护着小老虎。可是大雪依然..
大安法师:挪用善款应急生活算犯偷盗戒吗?居士问:弟子每月都会代收善款,有时还挪用一些善款来应急生活需要,不过弟子会在期限内归还款项,请问弟子是不是犯上了偷盗戒?法师答:这种行为倒是没有犯偷盗戒,因为你拿款项善款去应急生活,心里标心要还的,你没有盗心,所以构成不了偷盗戒。但这是一个..
(2007年7月19日晚于观音殿前)各位营员: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我们寺院僧俗大众,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生活禅夏令营已经办了十四届,今年是第十五届。每次开营之前,都要跟大家讲一些在寺院生活的仪轨。所谓寺院生活的仪轨,很多方面涉及到身体的姿势、身体语言,有一些涉及到我们的讲话。我们现在学这些东西有..
马祖是怀让禅师的弟子,他在般若寺修行的时候,整天盘腿静坐,冥思苦想,希望有一天能修成正果。有一天,怀让禅师路过禅房,看见马祖坐在那里神情专注,便向弟子问道:你这是在做什么?马祖马上起身答道:我在坐禅修行,我想成佛。怀让禅师听他这么说,就顺手从底下捡起一块砖,然后在一块平滑的石头上磨了起来,神情..
在生活中观自在《心经》与生活禅明 海建设禅意的生活,实现禅与生活的不二,这是生活禅的主旨;空色不二,空受不二,乃至空识不二,总之,存在(生活)与超越(自在)不二,这是《心经》的主旨。生活禅与《心经》表达同一个主题:在生活中观自在,实现自在。一、《心经》的精髓是生活与解脱不二。《心经》简短的260字..
我们在禅堂的静坐,在修行时间的分配上肯定是占少数,更多的时间在生活中。我们在生活中,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不断地和六尘发生接触,内心的念头不断地生生灭灭,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如何落实禅修呢?我们在生活中修行,首先可以直接进入的一个法门就是听,用耳朵听。我们要学会听,学会听禅。前不久,我..
台安医院(Taiwan Adventist Hospital)是台湾第一所奉行素食的医院。 自1955年创院以来,台安医院至今已服务台湾民众52年,该院除了以「仁医仁术」为人所称道之外,更以预防医学及推展素食营养饮食文化闻名。现任董事长胡牧师对健康饮食观念非常重视,他本人即严格奉行健康素食,并推动全院素食文化..
禅修三步曲达照法师一看住当下,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如是倾注。久久历练,功夫成片,尘缘之相消殒。二机缘成熟,一念相应,身心世界,大地虚空,顿时打破,彻见本来,真如之体现前。三真实不虚,如如不动,无相无为,妙用恒沙。时空宛然,是非分明,佛性之用圆彰。..
奥地利赫尔穆特的有机农场,不使用化学肥料、杀虫剂或含动物成分的肥料,却能终年丰收。重点一:稻草和牧草铺在地上,有益微生物生长且能保湿。 大型作物:美洲南瓜、酸浆果,在温室里有小黄瓜、辣椒和西红柿,可盖稻草后种; 小型作物:胡萝卜,西芹根、芹菜、洋葱,韭葱或甘蓝菜,需锄地数次,再把..
第四篇 人类的生活与社会第十一章 生活与文化传统.习俗与节目只要是不造成伤害、利益群众的传统和习俗,佛教都能接受。传统与习俗:佛陀说,不要因为是传统或习俗就相信它,然而,佛教并不鼓励抛弃所有的传统和习俗。佛陀说:「你必须试验它们,彻底的检验,如果它们合理、有助于我们的幸福,那么,就..
牛彪的故事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异常繁华,各种奇奇怪怪的机遇层出不穷。可是,自小就在上海长大的牛彪却一直没有得到机遇的垂青,近40岁了,还是光棍一条,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这天,牛彪闲来无事,就在街上乱逛,他见许多人对着一面墙指指点点,不禁好奇心起,挤了进去,见墙上贴着一张告示,大意是说,一..
震撼人心的故事从前在藏地有个非常富裕的人,他家附近住着一位老太太,老太太跟他们关系很不错。后来富人家的丈夫过世了,他妻子特别伤心,便派人把消息告诉老太太。这位老太太虽然学佛也行持善法,但住的地方比较偏僻,故对密宗的坛城、本尊不太熟悉,为了安慰富人的妻子,她就到那家去帮忙处理事情,..
一次小施舍的福德在舍卫国里有个名叫拘留的老人,他非常富有,却一点也不开心,因为他一面没有孩子。他日夜虔诚的祈祷,希望能求到一个儿子,最后终于感动了天神。天神现身对拘留说:拘留!过两天有个天王寿命会终止,他将降生到你家去,你就安心等著吧!果然,拘留老人的妻子自从那一天起便怀孕了,后来..
佛门是福田,我们可以在这块福田中种下种种福德。但佛法更是给人学习的,将佛的教诲在生活中落实,践行十善业,去除心上的尘垢,才是真正的学佛。一面烧香,一面却全然不记得佛的教诲,这种香烧了是不见得管什么用的。我的一位同事知道我学佛。一次吃饭时,与我聊起佛教的事,她坦言自己不信佛。说起原..
佛陀的僧团中,有一群刚出家的年轻比丘,他们原本是侨萨罗国中贵族或大商人的孩子,平时生活富裕又可以随心所欲;后来听到佛陀讲经说法,一时感动就相邀一起出家,加入佛陀的僧团。可是,他们在僧团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心浮气躁,因为他们已习惯于花花世界的多彩多姿,过不惯严谨清净的修行生活。..
亨利梭罗在《湖滨散记》里如此写着:有位农夫对他说:“你不能单靠蔬菜生活,因为它无法供给你的骨骼中所需要的养分。”在说话的当时,一只耕作的牛正在他的背后;吃草的牛儿,它身上的骨骼正是蔬菜培养起来的,它能够拖着重犁耕作。好有趣的一段反讽,显露出梭罗“卓别林式”的幽默,把他对原野的观..
惟贤法师答:空是佛的心印,过现实生活要有空的境界,《心经》讲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空什么呢?空我,空除我的执着,空除对家庭的执着,空除对集体的执着,空除对民族、国家、乃至于对法界的执着。有这个空的精神才能达到意志方面的自在,才能轻装上阵。假如没有空的精神,背的包袱多,杂念就多,障碍就大。..
遵规守戒,把修行落实在具体生活中净慧法师(7月23日晚 观音殿广场)今天是常住例行宣读共住规约、检查落实共住规约的日子,我想各位营员参加这个活动,也会有一些体会和受用的。尽管我们每个月有两次这样的活动,但是每当要举行这个活动的时候,我的心情还是很沉重。共住规约只有21条,比250条戒少得多,比菩萨..
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把慈悲用在生活之中《大智度论》卷二七云:「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简单的说,所谓大慈悲心,就是要让众生离苦得乐。大慈悲心不是佛陀和那些大菩萨们才有,我们凡夫俗子,人人本来都有一颗大慈悲心。这跟孟子以梁惠王「不忍见其觳觫」、一般人「乍见孺子将入..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扫码后自动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