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赶鸭人因为他不干活,坐着等饭吃,经常辱骂他。一天,他正在放肆地谩骂他的老父,忽然响起一声炸雷,把他提到院子里跪着。
邻居跑来观看,只见他的头发胡须,衣服裤子全被雷电烧尽,神识痴呆,一动不动。
其中有能够识别雷书的人说:“快去把铁锅翻过来看,一定有奇异花纹!”于是持锅翻转,果然有红色篆文,经他识别,是:“雷警不孝”四字。
大家凑钱为他请僧设道坛回向,并把他抬来跪在老父面前,三天后醮忏结束,他才能开口说话。
从此他改过更行,邻里的人都称他为孝子。
这个赶鸭人因为他不干活,坐着等饭吃,经常辱骂他。一天,他正在放肆地谩骂他的老父,忽然响起一声炸雷,把他提到院子里跪着。
邻居跑来观看,只见他的头发胡须,衣服裤子全被雷电烧尽,神识痴呆,一动不动。
其中有能够识别雷书的人说:“快去把铁锅翻过来看,一定有奇异花纹!”于是持锅翻转,果然有红色篆文,经他识别,是:“雷警不孝”四字。
大家凑钱为他请僧设道坛回向,并把他抬来跪在老父面前,三天后醮忏结束,他才能开口说话。
从此他改过更行,邻里的人都称他为孝子。
妙印法师在生活中,有人会常问,为什么老是学习工作不顺利,常遇小人,婚姻恋爱感情挫折重重,贫困撩倒倒,疾病缠身,事事不顺,长相也越来越丑,没自信了,为什么明明好事做很多却所求不如愿?往往怨天尤人,对生活很消极,学佛路上也失去信心。更谈不上发心求解离六道。那在这时候,又有几个人会想起..
「心上莲花次第开」博客里的「坏了心的大舅」这篇文章的末尾里的这句话也使我印象非常深刻:「屋檐沟的水,滴滴落在老地方」不代表我阅读此文时认为有深度的话就只是这一句,只是今天我也不能写偏题了,所以有的话就不在这里引用了。相信看官们能理解的。关于「屋檐沟的水,滴滴落在老地方」这句话我身..
做官有做官的因果,富有有富有的因果。有个人从小不抵触顶撞父母,父母打骂,一句话的抵触都从来没有,打也不动不跑. 因为这个孝顺,他做了大官。但是他因为父母有足够的退休工资,就不供养父母,结果他虽然做了大官,这辈子都没有多少财富,远不如一个普通的开店人富有。佛陀说:供养父母哪怕仅仅一点,..
一则故事改变一生阿忠是个老实人,虽安份度日但不懂得因果。有一天,阿忠在返家的路上,看见路旁有一个小鬼,手拿鞭杖,忿恨不平地鞭打着一具死尸,心中彷彿有着千万的怨气。阿忠禁不住好奇地向前问说:‘小鬼!小鬼!这人跟你有什么深仇大恨,他都已经死了,你还不停地鞭打他?’只见小鬼咬牙切齿的说..
问:信者中有一部分不孝逆子,父母亲劝解不听,要用什么方法来改善?(庄庆贤)李炳南答:此亦夙生之因果,父子因缘,本有报恩报怨,还债讨债之别。此等事只逆来顺受,遣人常与解说因果,使知怨宜解而不可结。世间名分已定,亦须敦睦伦常,否则又结以后之恶也。..
太桥旦曾堪布有些中老年人遇到了子女不孝的问题,感到很苦恼。有些老居士也遇到了同样的逆缘,严重时会障碍自己的修行。对于这个问题,我建议大家可以用佛法中因果和无常两个观念来解决:首先,要以因果的观点来看待家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修行人还是普通人,都应该养成一种好习惯--遇事反省自己、不看..
回想父母未生我以前,我本什么也没有。落生以后,只是赤条条的光净身,连一根线也没带来。父母也不嫌我穷,也不是因为儿对父母很好,确是欢喜之至,对我这样真诚,毫无贪图心,可说完全是真的。不料想儿子长大成人,嫌父母穷,没给他置下房子地。你想自己一文钱也没带来,怎么也能长大成人,没受着饥饿..
【趣受】 p1326瑜伽八十四卷十七页云:趣受者:谓余受因相故。
【我执法执起不起位差别】 p0651 成唯识论五卷四页云:补特伽罗我见起位,彼法我见,亦必现前。我执必依法执而起。如夜迷杌等,方谓人等故,我法二见,用虽有别;而不相违。同依一慧。如眼识等,体虽是一;而有了别青等多用;不相违故。此亦应然。二乘有学圣道灭定现在前时,顿悟菩萨于修道位,有学渐..
念诵之法可分五种。一般经轨多列举四种念诵之说,仅秘藏记与金刚界对受记举出五种念诵之名。(一)秘藏记之五种:(一)莲华念诵,即诵声仅闻于自耳之念诵;系用于莲华部之念诵。(二)金刚念诵,即唇齿相合,小动舌端之默诵;系用于金刚部之念诵。(三)三摩地念诵,不动舌,仅于心中念诵;系用于佛部之念诵。..
梵语sad visayāh。指六根所取之六种对境,亦为六识所感觉认识之六种境界。即色、声、香、味、触、法。此六境犹如尘埃能污染人之情识,故称六尘。能引人迷妄,又称六妄;能令善衰灭,又称六衰;或因其能劫持一切善法,故又称六贼。依俱舍论卷一载,色境有青、黄、赤、白、云、烟、尘、雾、影、光、明、..
(一)计物量之容器。法华经卷七(大九·五九中):“亦如压油殃,斗秤欺诳人,调达破僧罪,犯此法师者,当获如是殃。” (二)量之单位。即十升。汉书律历志卷上:“十升为斗。斗者,聚升之量也。”[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十诵律卷二十六、阿毗昙毗婆沙卷二十二、禅苑清规卷四] p1432 ..
(杂语)又曰付嘱。付者付与物也。属者付托事也。嘱者以言语托所思也。法华经见宝塔品曰:佛欲以此妙法莲华经付属有在。同嘱累品曰: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修习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
(杂语)译曰与山。鹦鹉鸟之名。佛本行集经三十二曰:有二兄弟鹦鹉之鸟:一名摩罗祁梨,隋言鬘山。一名臊陀祁梨,隋言与山。玄应音义十九曰:臊陀,梵言。鹦鹉,鸟名。Sūttagiri。
【空空】 p0786 辩中边论上卷八页云:能见此者,谓智能见内处等空。空智空故;说名空空。
又作壳漏子、可漏。(一)即古代禅林之信封或书信袋。可漏,原指壳漏、卵壳,谓书状或书信封入筒中,如虫等之容身壳内。敕修百丈清规卷二、卷三之迎待尊宿、山门请新命斋、遗书、讣告、新首座特为后堂大众茶等各条之式状皆采用此一名词,后世遂用于祭文、疏文、劝请文等。其格式如下: [禅林象器笺卷十..
(人名)Aśuddha,阿遬达为玉耶女之舅。玉耶,不孝无礼节,遬达诣佛所自责其不德,佛闻之对玉耶说妇道。见阿遬达经。
(传说)经律异相四十六曰:昔外国有人死。魂还,自鞭其尸。傍人问曰:是人已死,何以复鞭?报曰:此是我故身,为我作恶。见经戒不赞,偷盗欺诈,犯人妇女,不孝父母兄弟,惜财不肯布施。今死令我堕恶道中,勤苦毒痛,不可复言,是故来鞭之耳(出譬喻经)。..
经律异相卷四十六载,昔有一人死,魂还,自鞭其尸。旁人问曰(大五三·二四四上):“是人已死,何以复鞭?”报言:“此是我故身,为我作恶,见经戒不赞,偷盗欺诈,犯人妇女,不孝父母兄弟,惜财不肯布施。今死,令我堕恶道中,勤苦毒痛,不可复言,是故来鞭之耳!” p4368 ..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