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最近念佛老不专心,念着念着就被杂念打消了,很努力的念努力的克制自己不去打妄想还是不行,是不是业障太重业障现前扰乱?请问法师要怎样对治呢?

答:对于初学者来说,念佛不能专心是正常事.正因为我们妄念多才要念佛,用佛号来替代妄念,这样慢慢的就能专心一念了.当然业障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最好的消业障方法,就是在佛前叩头忏悔,当业障忏除时,自然也就心清净了!!
问:我最近念佛老不专心,念着念着就被杂念打消了,很努力的念努力的克制自己不去打妄想还是不行,是不是业障太重业障现前扰乱?请问法师要怎样对治呢?

答:对于初学者来说,念佛不能专心是正常事.正因为我们妄念多才要念佛,用佛号来替代妄念,这样慢慢的就能专心一念了.当然业障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最好的消业障方法,就是在佛前叩头忏悔,当业障忏除时,自然也就心清净了!!
1、指真如的理体独一无二。2、专心一意。有事一心和理一心之分,修行时心意专一,叫事一心;入于实相,叫理一心。
(术语)一行三昧之略。惟专心思一事,不顾其他也。
佛诸弟子,于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善修不净等观。厌患其身,忽生惊怖,及为恶魔,作种种恶事,恼乱其心,忧惧转增。是故如来,为说八念法。若存心于此,恐怖即除也。一念佛、二念法、三念僧、四念戒、五念舍、六念天、七念出入息、八念死。一、念佛 谓于如来相好功德,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
涅槃经明三障:一、烦恼障 昏烦之法,恼乱心神,故名烦恼。谓贪欲、嗔恚、愚痴等惑,障蔽正道,是名烦恼障。二、业障 业即业行,谓由贪、嗔、痴起,起身、口、意,造作五无间重恶之业,障蔽正道,是名业障。三、报障 报即果报,谓由烦恼惑业,生在地狱、畜生、饿鬼诸趣,因此障蔽正道,是名报障。谓诸..
有四种之生死障,害如来法身之功德,故曰四障:一、惑障 贪欲、嗔恚、愚痴等之思惑,能障蔽正道也。二、业障 身、口、意所造之恶业,能障蔽正道也。三、报障 三恶趣之苦报,能障蔽正道也。四、见障 诸邪见,能障蔽正道也。..
贤首五教仪云:魔有八万四千,乃至恒沙无尽,今总束之,分为二类:一、界内魔 有十: 一、精灵二、恶鬼三、邪神四、老仙五、魔天 六、阴灵七、生死八、业障九、烦恼十、心念二、界外魔 亦十: 一、三昧二、智慧三、师友四、化导五、修谛 六、观缘七、行度八、报身九、依土十、果位..
【无尽功德藏回向】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五位。此位菩萨,修悔过善根,离一切业障,于诸如来一切众生所有善根,皆悉随喜,回向此随喜善根,庄严诸佛净土,常作佛事,具诸功德,得无尽善根。参阅‘十回向’条。..
【散乱心所】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大随烦恼心所之一。散乱即不专心,令心流荡,障碍正定,阻止善慧,增长恶慧。《成唯识论》曰:‘云何散乱?于诸所缘,令心流荡为性,能障正定,恶慧所依为业,谓散乱者发恶慧故。’见《成唯识论》卷六。..
烦恼障、业障、报障。烦恼障者,如贪欲嗔恚愚痴等之惑是;业障者,如五逆十恶等之业是;报障者,如地狱饿鬼畜生等之苦报是。众生因有此三障,所以不能开悟成佛。
一、作法忏,即我们做错了事,须向大众忏悔,看犯了什么罪,便用什么方法去忏;二、取相忏,即自认业障很重,便向佛菩萨忏悔,请求证明,以感瑞相为期,如见佛来摩顶,或佛菩萨现于其前是;三、无生忏,也叫做实相忏,即以智慧通达宇宙人生真理,了知诸法如幻如化,罪恶也是如幻如化,这样罪业即可忏除..
1、指女人身体所有的五种障碍。法华经提婆品说:又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2、法华经中说:欺为信障,怠为进障,嗔为念障,恨为定障,怨为慧障。3、指修道之五障,即烦恼障、业障、生障、法障、所知障。..
能使五种过失停止于心的观法,亦即声闻乘人在入道之初所应修习的五种观法。一、不净观,即观察一切根身器界皆属不净,以停止贪欲。二、慈悲观,即观察一切众生痛苦可怜之相,以停止嗔恚。三、因缘观,即观察一切法皆从因缘生,前因后果,历历分明,以停止愚痴。四、念佛观,即观察佛身相好,功德庄严,..
由宿世所作的种种罪业而生今世的种种障碍,如人今生所作所为皆不如意,就是业障的缘故。
惑障、业障、报障、见障。惑障就是贪嗔痴慢疑等之思惑;业障就是身口意三业所构成之恶业;报障就是三恶趣所受之苦报;见障就是各种颠倒执著与邪见。
一、常坐三昧,又名一行三昧,即以九十日为一期,独居静室,结跏趺坐,舍诸杂念,一心系念法界,观一切法皆是佛法,并专心称念一佛名号,于一期中精勤不懈,念念无间,则能破除业障,显发实相之理。二、常行三昧,又名般舟三昧,亦以三月为期,绕行念阿弥陀佛,无休息时,由佛威力,三昧力,及行者本功..
济缘记释云:“问中,比丘犯逆,三杀皆夷,破血并兰,理合为体。答中,初判定。逆取业障,不论篇聚,故云未假罪也。如下,反质,初引俗犯无罪以质。假下,次约僧犯可忏以质。重夷自入边收,逆兰方为戒难。然兰是制罪,容可忏灭,即应犯者忏已非障,故知不可以兰为体。”(业疏记卷一三·二七·一四)..
戒本疏·十三僧残法:“所以列二十僧中出罪者,以二篇次死,业障深重;故须多人强境,方发犯者胜心,息断相续故。云若少一人已下,减众轻法也。”(戒疏记卷一○·一七·八)
子题:龙受三归、神得三归五戒、五趣羯磨疏·诸戒受法篇:“对趣者。(一、正明)五趣为言,皆得受也,除报重者。自余山间空远轻系地狱,皆成三归,除不解者。(二、引示)多论云,龙受三归,为优婆塞。又云,龙畜生摄,以业障故,无所晓知,无受戒法。虽经中说受八斋法,但得善心功德,不得斋也。四分..
【三种重障】 p0181俱舍论十七卷十五页云:薄伽梵说:重障有三。谓业障,烦恼障,异熟障。如是三障,其体是何?颂曰:三障无间业,及数行烦恼,并一切恶趣,北洲无想天。论曰:言无间业者,谓五无间业。其五者何?一者、害母。二者、害父。三者、害阿罗汉。四者、破和合僧。五者、恶心出佛身血。如是五..
【三种非圣法器】 p0201佛地经论五卷六页云:此有三种非圣法器。一者、亲近不善知识,闻不正法;暂时有障,非圣法器。二者、烦恼痴障所障非圣法器。三者、极重业障所障,及无出世圣道种子,久时毕竟非圣法器。..
【五无间业】 p0263如业障中说。二解瑜伽九卷二页云:五无间业者:一、害母,二、害父,三、害阿罗汉,四、破僧,五、于如来所、恶心出血。三解如无间业中说。又俱舍论十八卷一页云:五无间业,其体是何?颂曰:此五无间中,四身,一语业;三杀,一诳语;一杀生加行。论曰:五无间中,四是身业,一是语..
【大圆镜智有九种相胜所余智】 p0247佛地经论五卷六页云:如是略说大圆镜智,有九种相,胜所余智。谓训词相,无分别相,障清净相,依止因缘生智影相,无有我所无摄受相,不忘一切所知境相,遍处恒时生智影相,能生一切智根本相,于非法器不能生相。此有三种非圣法器。一者、亲近不善知识,闻不正法;暂..
谓专心一意正念而归之于佛。善导观经疏卷四(大三七·二七三上):“西岸上有人唤言:‘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一心,指真实信心、深心;正念,则指称名、念佛。 p24
谓造恶众生,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一切善根皆悉消灭,一切业障同时增长,所以一障则一切障。 p77
又依奢摩他毗钵舍那立四种道,或有一类已得奢摩他非毗钵舍那,此类依奢摩他进修毗钵舍那,或有一类已得毗钵舍那非奢摩他,此类依毗钵舍那进修奢摩他,或有一类不得奢摩他亦非毗钵舍那,此类专心制伏惛沉掉举双修二道,或有一类已得奢摩他及毗钵舍那,此类奢摩他毗钵舍那二道和合平等双转。..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一障一切障者。谓造恶众生。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一切善根皆悉消灭。一切业障同时增长。所以一障则一切障也。
[出涅槃经]障。蔽也。谓诸众生被惑业障蔽。不见正道。善心不能生起。故名障也。一烦恼障昏烦之法。恼乱心神。故名烦恼。谓贪欲嗔恚愚痴等惑。障蔽正道。是名烦恼障。二业障业即业行。谓由贪嗔痴。起身口意。造作五无间重恶之业障蔽正道。是名业障。(五无间业者。一杀父。二杀母。三杀阿罗汉。四出佛身..
[出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一惑障谓诸众生由贪欲嗔恚愚痴等惑。根性昏钝。障蔽正道。是名惑障。二业障谓诸众生由贪嗔痴等惑。于诸善法不能勤行。而随身口意造作恶业。障蔽正道。是名业障。三报障报即果报。谓诸众生。由烦恼惑业为因。而感地狱畜生饿鬼诸众生。由不闻正法。起诸邪见。随逐魔事。失菩提..
是指佛证悟实相的智慧。众生本具如此能力,但由于业障深重,所以不能开。为此,诸佛世尊以其大悲心出现于世,向众生开示佛的知见,使之领悟,从而进入佛的知见。
五停心观之一。业障深重的人,一心观佛之相好,可以对治。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