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真堪布开示于2015年第一届大学生体验营
问:当我去某一处旅游或上学时,会感觉这个地方的某一个景色或者某一个片段似曾相识,好像很久之前见过,或者感觉在小时候的梦中梦到过。不知这是怎么回事呢?
答:如果真有这样的感觉,那肯定就是跟回忆一些前世有关系吧。我们无始劫以来在六道中轮回,各处都待过、接触过,也许是这样的。但有时候人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人的第六感也是非常的,也许就有的人这样的感觉比较强。不要去执着,就不会有影响。

达真堪布开示于2015年第一届大学生体验营
问:当我去某一处旅游或上学时,会感觉这个地方的某一个景色或者某一个片段似曾相识,好像很久之前见过,或者感觉在小时候的梦中梦到过。不知这是怎么回事呢?
答:如果真有这样的感觉,那肯定就是跟回忆一些前世有关系吧。我们无始劫以来在六道中轮回,各处都待过、接触过,也许是这样的。但有时候人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人的第六感也是非常的,也许就有的人这样的感觉比较强。不要去执着,就不会有影响。
次四禅者,若于第三禅定,厌离乐法,深见过患,入中间禅。心无散动,得未到地,于后其心豁然开发,定心安隐,出入息断,具足四支功德(一不苦不乐,二舍,三念清净,四一心)。一、不苦不乐支 不苦不乐,中庸之心也。谓行者欲离三禅时,种种因缘,诃责于乐。乐既谢灭,则不动之定,与舍俱发,故内心湛..
【十八不共佛法】此为十八种不共通之法。即不共通于声闻、缘觉,唯佛与菩萨特有的十八种功德法。此十八不共佛法,为:一、诸佛身无失,二、诸佛口无失,三、诸佛念无失,四、诸佛无异想,五、诸佛无不定心,六。诸佛无不知己舍心,七、诸佛欲无减,八、诸佛精进无减,九、诸佛念无减,十、诸佛慧无减,..
子题:谏人四种戒本疏·十三僧残法:“(僧残)第十三,恶性拒僧违谏戒。制意有三:(一、拒谏意)所以恶性反戾拒谏须制者。夫人性非生知,义无独善;要须善友互相匠导,方能离过修善,有出道之益。而今阐陀迷心造罪,不自见过;得他如法劝喻,理宜从顺;方复倚傍胜人,尊处其己,望人师敬,反欲匡众,..
【二种根律仪】 p0030瑜伽二十三卷六页云:又根律仪,略有二种。一者、思择力所摄,二者、修习力所摄。思择力所摄根律仪者:谓于境界,深见过患;不能于此所有过患,除遣断灭。修习力所摄根律仪者:谓于境界,深见过患。亦能于此所有过患,除遣断灭。又由思择力所摄根律仪故;于所缘境,令烦恼缠,不复..
【三解脱门】 p0195瑜伽二十八卷三页云:复有三解脱门。一、空解脱门。二、无愿解脱门。三、无相解脱门。云何建立三解脱门?谓所知境,略有二种。有、及非有。有、有二种。一者、有为。二者、无为。于有为中,且说三界所系五蕴。于无为中,且说涅槃。如是二种,有为无为,合说名有。若说于我,或说有情..
【三种淫贪对治】 p0202瑜伽九十一卷十页云:复有三种淫贪对治,能令淫贪,未生不生,已生寻断。一者、思惟不应行想。二者、思惟极不净想。三者、密护一切根门。此中密护一切根门,略广应知如声闻地。谓能密护诸根门者,不令母邑。摩触身故;名善护身。于诸母邑,不观、不听、不忆念故;名善守根。设见..
【三位诸识解脱烦恼】 p0215瑜伽八十七卷十四页云:又于三位,当知诸识,解脱烦恼。谓于诸行,深见过患;能令诸缠远分离故。于见地中,一切外道诸系随眠,永断灭故。依止修道,得究竟故。
【三因缘当遣染污寻思】 p0220瑜伽六十二卷十三页云:复次彼勤修习增上心学诸苾刍等,由三因缘,当遣现行染污寻思。谓远离所缘故,厌患自性故,远离自性故。由三因缘,远离自性。谓有对治力,根猛利者,能顿远离。无对治力,根处中者,如其麁相,能渐远离。无对治力,根下劣者,于诸寻思因缘财食,深见..
【五种寂静妙行】 p0276瑜伽九十卷八页云:唯正胜解相续转时,于六境界,依止六根,略有五种寂静妙行。谓深于彼,见过患故;名为善调。于不应役诸境界中,而不役故;名为善覆。于所应役诸境界中,或于率尔现前境上,善住念故;名为善守。一切烦恼、皆能断故;名为善护。已善修习圆满道故;名为善修。..
谓世尊说。若圣弟子。于此内身。住循身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于彼外身。住循身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于内外身。住循身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于内外俱受心法三。广说亦尔。修习如是四念住时。所有无漏作意相应。诸念随念。专念忆念。不忘不失。不遗不漏。不失法性。心..
【钵剌婆剌拏】音义指归云:译为随意。寄归传云:凡夏罢岁终之时,此日应名随意,即是随他于三事之中,任意举发,说罪除愆之义。旧云自恣者,是义翻。然则自恣之言,涉乎善恶,今局善也。故事钞曰:九旬修道,精练身心。人多迷己,不自见过,理宜仰凭清众,垂慈诲示。纵宣己罪,恣僧举过,内彰无私隐,..
十诵云。好恶相教以三语自恣(三语者谓见闻疑)○钞云。九旬之内。人多迷己。不自见过。理宜仰凭清众垂慈示诲。纵宣己罪。恣僧举过。内彰无私隐。外显有瑕疵。身口托于他人。故曰自恣。
《行事钞·自恣宗要篇》云:“然九旬修道,精练身心,人多迷己,不自见过,理宜仰凭清众垂慈诲示;纵宣己罪,恣僧举过,内彰无私隐,外显有瑕疵,身口托于他人,故曰自恣。”《翻译名义集》云:“钵剌婆剌拏,音义指归,译为随意。”《寄归传》云:“凡夏罢岁终之时,此日应名随意,即是随他于三事之中..
这真的是我见过最大的佛了,真的是让我刮目相看呀,佩服设计师的脑洞!这真的是我见过最大的佛了,真的是让我刮目相看呀,佩服设计师的脑洞!
达真堪布:遇见问题时如何从轮回和因果的角度看问题?佛讲轮回,就是让我们明白自己的命运;佛讲因果,就是让我们掌握自己的命运。人的壹生当中,既有快乐也有痛苦,既有顺利也有不顺利。遇见问题了,能够从因果轮回的角度看待,知道怎样面对事情,怎样解决问题,就不会患得患失、提心吊胆,心就稳定下..
达真堪布:这样你就大自在了为什么说轮回苦?你的心总是随境转,这是一种苦,因为不自由、不自在。顺境来了就高兴,同时怕失去;逆境来了就害怕,同时想摆脱——总是因为外境而动心,这些患得患失都是痛苦。认清这些缘聚缘散,不患得患失,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没有什么,都当成正常现象去面对,这样..
达真堪布:这样容易变丑陋 上师说 这样容易变丑陋希望自己高于别人,总想高高在上;若有人服从了,有人伺候了,就很得意,希望越多越好。人都有这种毛病,只是严重不严重的差别。这不是小事啊!这都是堕落的因!将来很难再次得到人身,即使得到人身了,也是种姓低贱、相貌丑陋、愚蠢的人。..
达真堪布:这个故事对我启发很大 以前听过一个故事,对我的启发很大。说有一位颇具盛名的法师,有很多弟子。有个女人陷害他,说自己怀了那个法师的孩子,但是那个法师一句话也没说。孩子生下来了,那个女人把孩子送到法师那里,法师还是没有说一句话,接受并抚养了孩子。孩子渐渐长大了,那个女人心里..
达真堪布:过年了如何饶益家人?菩萨戒里有一类是“饶益有情戒”。快过年了,全家团圆,你的这些家人也是有情。你去饶益他们,让他们满意,多做家务、多干活,让他们高兴,这也是一种菩萨行。 修行上很多的违缘都来自于家庭内部。与家人相处好了,他们也不会给你制造麻烦,甚至还会帮助你、支持你;如果..
达真堪布:等待开悟的因缘到来 现在我们修加行,就是争取有壹天因缘到来,通过上师的引导和窍诀,立刻豁然开朗,见到自性。因缘不到的时候,妳再着急也没用,求再多的灌顶和加持,也不会开悟。
达真堪布:母亲节,为报恩而修行! 佛经里说过,哪怕背着母亲绕着南瞻部洲走一圈,也无法报答母亲的恩德。藏地也有一句谚语:“母亲的心像水,孩子的心如石头。”今天是母亲节,作为大乘佛子的我们,应该怎样利益我们伟大的母亲?除了发心发愿,给她们永恒的解脱与安乐,无以为报!..
达真堪布:放下傲慢就要放下我执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怨天尤人,这都是因为有傲慢心。“为什麽不给我加持啊?妳看我这麽艰难。“若是没有傲慢心,把自己放在最低处,还会这样吗?其实我执本身就是壹种傲慢。要放下傲慢,就要放下我执。妳艰难,妳有这个违缘,这本身就是壹种摄受,壹种加持,只是我们智慧不够..
达真堪布:怨恨从这里来 人人都有优点,也肯定有缺点,但是凡夫就有这样的习惯:看自己的时候就看好的方面,看优点;看别人的时候,看不好的方面,看缺点。由此,种种的傲慢、怨恨,就产生了。
达真堪布:怎样才算把佛法这个“药”吃下去了 问:怎样才算把佛法这个“药”吃下去了?假如说你有病了,家里摆着各种各样的药,但是不吃能治病吗?吃了才有用。头疼了就吃管头疼的药,肚子疼了就吃治肚子疼的药。这叫实用。佛法是能够医治好我们身心疾病的药。怎么才算是把这个药吃下去了呢?就是在日..
达真堪布:怎样才能证悟空性?问:怎样才能证悟空性?达真堪布答:我们要证悟空性,要真正明白诸法的实相真理,只有两种方式。我们依唯识和中观所讲的这些理论去抉择,以这些逻辑进行分析,最后能得到相似的“大空性”的结论,而不是真实的。最后,我们进一步通过修行,就能获得真正的定解。也就是说,..
达真堪布:怎么才能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日子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的要求不高,能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日子就行。”你的要求够高了。发财不难,当官不难,但是要过平平安安的日子难。怎么才能平安?关键在于心。心安住了、平静了,你才能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日子。那么怎么才能将心安住,怎么才能让心平静呢?只..
达真堪布:怎么思维能把病苦转为享受? 怎么思维能把病苦转为享受? 答:很多人都说相信因果,实际并没有深信因果。真正深信三世因果了,你病得再重都不会有痛苦,甚至还会有欢喜之心。因为生病能消除很多业障,也是还债的机会。再高一个层面说,生病的本体也是因缘和合,找不到它的来处,也找不到它的..
达真堪布:家庭不和睦的原因有些人的家庭总是不和睦,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互相总是不谦让,自我观点特别强,都是自以为是,矛盾就这样产生了。若能把自己放下,真心对待身边的众生,他们都会被你感化的,家庭也自然就和睦了。..
达真堪布:学习面对死亡是逃避现实吗寿命是无常的,死期是不定的,什么时候死,在哪里死,以什么方式死,谁也说不准。每个人都是,随时都有可能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我们学习面对死亡,不是逃避现实,而是要有所准备。有准备了就没什么可怕的了,否则肯定会害怕。假设有一个人,他不知道有白昼也有黑夜。..
达真堪布:如何看待修行中出现的各种境界 修行的时候,心静下来了,肯定会出现一些境相。有些人今生没有那么大的功夫,但是前世带来的也有。这些境界都很正常,你不执着都是好事,你执着了都是不好,你不执着就行。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些境界是很特殊的,但是你也应该把它当作一个正常的现象去看待。比..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