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同学,虽然不算太漂亮,然则妩媚风流。初一就开始跟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男孩交往,上技校读书时就跟人同居,后来不顺利分别。再去考外埠的职业大学,因为基本底细差,很辛苦。加上又找了新男友,据说堕胎几回,结果患上了严重的哮喘。好不轻易大专卒业了,刚上班一周,就旧病复发身亡,去世的时刻也就二十六七岁,令人扼腕。在她短暂的平生中,一向与很多的汉子纠葛不清,最后溯源,死也死在这个根子上。其实她是个异常聪明的女孩,有手段,有聪明,可惜没有用对地方。可能跟家庭也有关系,父亲在男女关系方面就是个很不正派的人,其家庭情况影响可想而知。 人的命运是先天定的,不过后天的把握也很重要。一个女人,对婚姻的立场和选择,将决定她的后半生,所有的放纵,都邑一样不落地反射到自己身上。你不信就观察一下,十年、二十年以前,本来天资水平差不多的女孩,人生却有了天差地别,你说这是命运在起感化吧,还不如说是因果律在起感化。 婚姻方面,不孝也是很折福的行为。我的一位亲戚就是如斯,刚娶亲没几年时,夫妻关系极好,可以说是我们这个家族夫妻恩爱的典范。她老公在外埠工作,离着上千里路,只要有两三天的假期或余暇,就要回家来看她。每次回来,都给她带各类好器械。她家的收入一般,但她的衣服首饰,都是我们这个家族女人中最高级的,这也足以说明汉子宠她的程度。 只是她不懂得珍爱手上的福报,很是嫌厌住在一路的公婆,待他们很是刻薄。比如大冬天的,滴水成冰,家中火炉子都不让生,白叟怕冷,只得天天走几里路,到亲戚家去烤火。晚上看电视,也不闪开灯,让老两口坐在黑漆漆的客厅里。后来小两口有时闹点抵触的,家族的亲戚上门调解时,她出乎世人料想地当众提出:要么离婚,要么老两口搬走。就这样将公婆扫地出门了。后来和自己亲妈住在一路,生气起来又辱骂母亲。有一次闹腾得太过分,母亲被逼得给她跪下,她不为所动,照样辱骂。你说这样折腾,什么样的福折不完的? 我在外工作,很少在家。发生那些事之后不久,我回家时看到她,吃了一惊,没想到前后才半年不见,她的面相已经由一脸的福相,变成典范的薄命相了。相由心生,真是所言不虚。我暗里里告诉老婆,他们只怕不久就要离婚了,因为她一脸的薄命相,与现在的福报不相当了。当时还被老婆抢白了一顿,不幸的是,不久之后,果真开始闹离婚。虽然她万分不情愿,打了两三年官司,最后照样强制判决离掉了。 离婚的过程中,她到处找人算命,没有一小我从她的八字中看到离婚的迹象的,也正因为这样,她心存侥幸,说什么也不愿意离婚。她没读若干书,也没有什么挣钱的能力,边幅平凡,娘家的家境又不好,离婚对她而言,可以说是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 现在想想这些事,我照样经常太息,她本来福报很好的,因为不孝,将手上的福报折腾得干干净净。因果的规则简单清楚明了,只是众生业重,不易起信。太多的流浪转徙、太多的家破人散,身边经常上演活生生的因果事例,却照样很少有人获得警醒,一个个一往无前,无所畏惧。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到了必须付出价值时,才认为害怕,又有什么用呢? 那么修什么才能积累婚姻的福报呢? 修心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持观世音菩萨名号;看到别人婚姻幸福美满随喜赞叹,不嫉妒,不要挑拨别人夫妻关系;孝顺父母公婆,不要挑拨别人婆媳关系;多做善事,放生、印经,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男女小我作风总之是诸恶莫作,诸善奉行,假如以前有过损伤婚姻福报的行为,懊悔不再犯。以所有的诵经持名一切善行之功德回向自己的婚姻,回向所有人的婚姻。久而久之,自有效验。要坚信,因果不空,善恶报应,如影随形,美满的婚姻也是从一颗美好善良的心变现出来的。
相关推荐

达摩难陀长老:美满婚姻生活 11、禁欲
11、禁欲佛建议禁欲,是因为性和婚姻不利于心灵的平静和净化,而一个人想要达到最高程度的性灵净化和尽善尽美,出家是必需的。但是出家必须是出于自愿的,它是绝对不能勉强的。出家之前,也必须要完全理解自我的虚妄性,以及明白所有的感官享受是不圆满……什么是禁欲?禁欲指戒除性生活的享受。有些批评者认..
一日禅:人才是熬出来的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一步熬出来的。成功的人懂得熬,所以成功;失败的人只会逃避困难,必然失败。要有所激发和有所逼迫。被击败、被轻视、被羞辱,未必是坏事,反而因此被激发小宇宙,逼出战斗力,往往也能成大事。..

达摩难陀长老:美满婚姻生活 5、宗教选择的矛盾与冲突
5、宗教选择的矛盾与冲突尤其是当一个人在婚前,为了表示对伴侣的“爱”,而选择跟随伴侣的宗教,并放弃自己笃信的信仰。倘若这个人在婚后,开始后悔自己所作出的决定时,那么不必要的误会与冲突也会因此而产生。如果他们的婚姻也在这时候出现单调乏味时,这些误会将会加剧婚姻的矛盾与紧张局面……个人自由..

学佛改变命运,婚姻事业皆顺利
一直以来很想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让目前处于感情迷途中的女孩子们能够警醒一些,但是奈何没那个勇气,自接触佛法以来,断断续续将近6年的时间,由最初的爱看海涛法师《如何在生活中修行》入门,爱读《心经》,但是那时候还停留在只是“爱好”而已,因为本人从小就爱看书,喜欢优美的文字,到2012年认..

如何创造美满的家庭生活
如何创造美满的家庭生活惟觉法师在现代家庭中如何做好分工合作?老和尚开示:成立家庭,首先必须有一个共同努力的方向,也就是共识。第一个共识,是夫妻间怎么相处才能够幸福?第二个共识,是如何共同成就家庭的事业?第三个,是怎么样才能使子女得到良好的教育、品学兼优?有了这些共识,就有确切的方..

成刚法师:佛眼看婚姻:夫妻之间也要讲礼仪
夫妻之间的结合,家庭的建立,乃上关风化,下继子嗣,意在互相依赖,安宁地度过此生,走完这艰难的人生道路,这是无可非议的,以自古有是法故。然家有家法,铺有铺规,夫妻之间亦要有礼仪。上关风化者,上关即指我们的祖先;风化即指我们的祖先给后人留下的风俗习化。下继子嗣者,即指随顺世间人的思想..

大愿法师:健康是修出来的不是吃出来的
现在人很讲究营养,或者喜欢吃肉来补充,或者喜欢买营养品,而且很贵的。其实,越讲究,越容易生病。许多病都是营养过剩。有的小孩,才几岁,吃的白白胖胖,胸部都有些大。那大人吃个啤酒肚,看起来很壮。这些都是不健康的表现。人的健康,不是看胖瘦,胖也好,瘦也好,不要刻意去补充。尤其是当父母的..

度众生的心发不出来能否往生
◎ 大 安问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有云 :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弟子深厌娑婆苦,一心只想往生西方净土,然度众生的大慈悲心一时还发不出来,这样能否往生?答 :昙鸾大师依据《佛说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悉须发菩提心的经文,诠释开示 :此无上菩提心,..

世间人婚姻不顺,都跟感情债有关
这世间的债,有三种,钱财,命债,感情债。命债包括人命债,还有动物的命债,乃至不小心杀死了有灵性的动物,犹如蛇等。这个命债就比较严重了。这次就讲感情债。这世间人婚姻不顺,都跟感情债有关。切莫向外借用感情的债务,楞严经说,我怜汝色。就是执着这色相,就产生感情执着。或者贪着对方的好,然..

任是美满一生,莫如淡薄一世
来果老和尚参禅人,身心万不可浮华,不可骄泰,不可我慢。类如食则二粥一饭,衣则任冷任寒。儒教,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古人云:饱暖思淫欲,饥寒发盗心。有道禅人,除衣钵外,只有薄被单、破褂裤、心板、便铲、蒲团。安居兰若也好;行脚参方也好;总之多一物多一心,少一物少一念;能少到一物不存..

李炳南答:西方极乐世界画图中佛菩萨等像,是根据哪里翻印出来的,是不是已经曾经有人看见了西方佛菩萨而画的
李炳南答: 有人看见西方佛菩萨,这样的事情当然存在,《往生传》及《净土圣贤录》都有记载。所画图像是根据《十六观经》而来,只不过简略地画出来罢了。文字是事情的说明,图画是文字的实体,不一定要依照各人看见的作依据。依据菩萨显像来画的也有,像观音菩萨的像有些就是如此。..

婚姻神圣,堕胎违背神的旨意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一股能量,一种业力。比如一个杀人犯,他就代表了一股杀业能量。把杀人犯抓起来,就是把杀业控制住,不让杀业继续蔓延祸害世间。当然这个杀人犯,可能也会有其他善恶业,但他杀业重,其他业力没有杀业这么重,往往哪个重代表哪个,杀人犯就代表了一股杀业业力。他在世间流窜,就是杀业..

好人是脚踏实地做出来的
◎ 传 喜这个世界上是需要好人,还是需要坏人?这世界上好人多,还是坏人多? 你要做好人,那就是珍稀保护动物,哪里会饿死?做好人,你的思想言行都有无量的加持。有人说:师父,我们佛教徒是少数,这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不信佛,我们学佛不吃亏吗?不会的,我们中国有一句话叫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

财富过重超过福报,就会克到婚姻和身体
我们对天道的规律不懂,就会有许多痛苦,尤其是财富上。许多佛弟子都希望获取财富,然后来诵经祈福。如果世俗欲望过重,你学佛就会越来越痛苦。这可以说是个误区。所以,佛法一定是大富贵之人学的,大富贵的人,就是知足的人。对于财富,我们有两个误区。第一,一般人都认为,我很有钱,为什么家庭不顺..
全摄
【全摄】 p0634显扬十四卷十页云:全摄者:谓诸蕴等具足五、十八、十二等,所摄。二解 如十种摄中说。
智者
【智者】 p1151瑜伽九十三卷十九页云:问:何缘智者成智者性?答:于现法中所有集谛,及于后际所有苦谛,皆离系故。曾习圣教,名为智者。先已寻求智资粮摄诸梵行故。
远离猥法
【远离猥法】 p1257瑜伽八卷十五页云:愿受持梵行故;名远离猥法。
发起界
【发起界】 p1160瑜伽九十六卷十页云:在家有情、为求财宝,初兴加行;名发起界。出家有情、先乐出家。求出家故,生决定欲;名发起界。
烟
【烟】 p1254瑜伽八十八卷十页云:爱、说名烟,何以故?爱犹如烟,令心扰乱,不得安隐。是故名烟。
奢摩他支
【奢摩他支】 p1174瑜伽八十九卷三页云:奢摩他支者:谓如有一、具尸罗住。广说应知如声闻地。如是尸罗、具足住已;便无有悔。无悔故欢。广说乃至乐故心定。
我何当不有我所何当不有
【我何当不有我所何当不有】 p0651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二页云:复次我何当不有,我所何当不有者:谓约未来世,于我我所性所摄内处外处所摄自内体性,及摄受事,希求不生故。又复显示希求依止不生故,及希求依彼受不生故。二解 瑜伽九十七卷二十页云:又于此中我所何当不有者:谓由生等苦故;说我有苦。我..
五种色法
总括诸法为十二处,摄属于法处而为意处之所对者有五,称为五种色法。即:极略色、极迥色、受所引色、遍计所起色、定所生自在色。(参阅“法处所摄色”3389) p1178
五障三从
女性所具有之五种障碍与三种忍从。五障指女性不能成为梵天王、帝释、魔王、转轮王、佛。三从则指女性幼年从亲、婚后从夫、年老后从子,又称三监、三隔。[中阿含经卷二十八、法句譬喻经卷一、超日明三昧经卷下、大智度论卷九] p1195 ..
内缚拳
为六种拳印之第四。又作二手拳、内掌拳。指向内相叉拳合掌。即十指叉手为拳,右指加于左指之上,而于掌内相叉。[大日经疏卷十三](参阅“六种拳印”1304) p1239
天人散花尸上
指天人散花于其故身。据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载,有一天人,其故身于生时孝顺父母,忠信事君,敬奉三尊,复能禀承师教,而令其神得生天上,故散花以报故身之恩德。 p1334
心慧
身守戒,心研慧;相对于身戒而称心慧。北本涅槃经卷二十八(大一二·五三四上):“身戒心慧,不动如山。” p1410
斋食
指僧众正午之饮食。略称斋。又作正食、时、时食、不过中食、过中不食、过午不食。又正午即日中,故亦作中食。戒律明定,僧众过正午不得进食。摩诃僧祇律卷十七(大二二·三五九中、三六○上):“如来以一食故,身体轻便,得安乐住,汝等亦应一食。(中略)若比丘非时食,波夜提。(中略)非时者,若时..
以血洗血
比喻迷妄诱心,自一迷执入另一迷执,无丝毫利益可言。杂阿含经卷十(大二·七二上):“譬如士夫从闇而入闇,从冥入冥,从粪厕出复堕粪厕,以血洗血,舍离诸恶,还复取恶。我说此譬,凡愚比丘亦复如是。” p1536 ..
转
梵语pravrtti。(一)意为生起,谓依因缘生起。一般有转起、转生等用语。[成唯识论卷二](二)使回转、活动、作用,及说示宣演之意。如称转大法轮、转妙法轮等。(参阅“转法轮”6619)(三)使变化、改变之意。如转宗、转识得智、转凡入圣、转依等,皆为此意。(四)旋转、回转之意。如称转经、翻转、唤转、..
王玄策
唐代人。籍贯、生卒年均不详。太宗时,印度戒日王入贡,贞观十七年(643,一说二十二年)春,王玄策奉敕出使印度,是年冬至摩揭陀国;途中,巡省佛乡,览观遗迹,并参访摩诃菩提寺,于塔西建碑;贞观二十年,携梵本经论六百余部归国。翌年,戒日王殁,国中大乱,其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立,发兵拒玄策,..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