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的朋友圈被拿着小金人的小李子全面占领。8次金球提名、3次获奖;4次奥斯卡提名,今朝终成影帝。小李子一路走来,身材和脸一直在变,不变的是敬业,为拿小金人,在拍摄《荒野猎人》时身为素食者的他竟生吞野牛肝脏,虽然吃完后他吐了......有些人质疑,素食主义者应该都身材纤细匀称,小李子的身材实在看不出来他竟是一名素食主义者。
相关推荐
戒日王
【戒日王】 p0692 西域记五卷六页云:时戒日王,将还曲女城,设法会也。从数十万众,在殑伽河南岸。拘摩罗王、从数万之众,居北岸。分河中流,水陆并进。二王导引,四兵严卫。或泛舟,或乘象。击鼓鸣螺,拊弦奏管。经九十日,至曲女城。在殑伽河西大花林中,是时诸国二十余王,先奉告命,各与其国髦俊..
五啖食
梵语 paca-bhojanīya。又作五正食。食物一般分为五嚼食(又作五不正食)与五啖食。五啖食即饭、麦豆饭、麨、肉、饼等五种。[有部毗奈耶卷三十六](参阅“食物”4000) p1195
禅味
入于禅定时,身心适悦、轻安寂静之妙味;即禅乐,禅定之法悦。大乘无生方便门(大八五·一二七四中):“贪着禅味,堕二乘。” p6455
系缘
谓心广于世间诸事物悬系思索。反之,一念乃一思而止。摩诃止观卷一上(大四六·一下):“圆顿者初缘实相,造境即中,无不真实,系缘法界,一念法界,一色一香,无非中道。” p6671
欣乐解脱见趣行补特伽罗
【欣乐解脱见趣行补特伽罗】 p0830 瑜伽七十卷八页云:云何欣乐解脱见趣行补特伽罗?谓诸外道,起如是见:我为非有。我所为非有。我当无有。我所当无有。彼于此见,未得已得。
意以思量为性相
【意以思量为性相】 p1210成唯识论四卷十八页云:颂言思量为性相者:双显此识自性行相。意以思量为自性故;即复用彼为性相故。由斯兼释所立别名。能审思量、名末那故。未转依位、恒审思量所执我相。已转依位、亦审思量无我相故。..
喜根是异熟果
【喜根是异熟果】 p1166大毗婆沙论一百十五卷十页云:问:何故喜根是异熟果;非忧根耶?答:喜受行相、有麁有细;不必恒时作意而起,不必恒时是强分别。微细定中亦得有故。又此喜根、非离欲舍。与异熟法不相违故;有是异熟。忧根不尔。故非异熟。..
能堪忍
【能堪忍】 p0893 瑜伽四十卷六页云:又诸菩萨住律仪戒,虽复遭他手足块石刀杖等触之所加害,于彼尚无少恚恨心。况当于彼欲出恶言,欲行加害,况复发言毁辱诃责,以少苦触作不饶益。
陪贴
(杂语)谓禅林供养人于本饭本菜之外,陪增贴附供物也。敕修清规尊宿迁化曰:陪贴供养。
通途
(术语)谓通常之法也。观音义疏上曰:此乃通途商略。因明义断曰:此解虽然未是通途。
胜义
梵语paramārtha,巴利语paramattha。又作第一义、真实。指胜于世间世俗义之最胜真实道理。即无相之所行,不可言说,绝诸表示,息诸诤论,超越一切寻思之境相。据显扬圣教论卷十九、辩中边论卷中等所说,如圣道、涅槃、真如等,均为超越世间习俗之真理,故称胜义谛(梵paramārtha-satya,巴paramattha..
胜义简
因明用语。简,指简别语。乃因明对论中,立者(立论者)为避免论法上之过误,特别冠于宗(命题)或因(理由)、喻(譬喻)之自限语;此自限语系依照胜义或依照真理而作主张,故称胜义简。依此胜义简可免除“自教相违”之过失。自教,即指立者自己所崇奉之教义。盖因明法则原本规定,凡所立论,不可违逆..
胜论学派
胜论,梵名Vai?esika,巴利名 Visesikā,音译作吠世色迦、吠世史迦、毗世师、卫世师、卫生息、鞞崽迦。又作最胜学派、异胜论学派、胜宗。印度六派哲学之一,外道四执之一,外道十六宗之一,二十种外道之一。创始者为优楼佉(梵Ulūka,一名羯那陀,梵 Kanāda)。据传,优楼佉著有胜论经(梵Vai?esika..
善哉
梵语sādhu,巴利语同。音译作沙度、娑度、萨。为契合我意之称叹语。又作好、善、善成、胜、完、正。玄应音义卷十七以“萨”为“娑度”之讹略。古印度于开会议决之际,表示赞成时皆用此语;又释尊或其他诸佛于赞同其弟子之意见时,亦发此语,如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六下):“佛言:‘善哉!阿难..
善因寺
位于察哈尔多伦诺尔城西北端,邻近汇宗寺。又称西庙、青寺。据大清一统志卷四○九之二载,此寺系清世宗于雍正五年(1727)追怀圣祖驻跸前迹而建。第十五世章嘉呼图克图罗赖毕多尔吉(藏Rol-pahi rdo-rje)首任该寺住持,曾与登基前之高宗亲交,编辑大藏全咒等。第十六、十七、十九世兼管善因、汇宗两寺..
善夜经
全一卷。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此经系因三十三天中之栴檀天子为利益众生,遂教比丘至佛处请说,使闻者咸断烦恼,速证菩提。“善夜”之名,谓此经之功德能令恶梦、险难等不祥远离。 p4882
现相
(术语)起信论所说三细之一。三细中自第二之转相现一切境界之相者。于论谓之境界相,义记谓之现相,五识中之现识,六染心中之现色不相应染也。起信论曰:三者境界相,以依能见故,境界相妄现。
教义
(术语)教法之义理。五教章上曰:海印三昧一乘教义。慈恩传九曰:少来颇得专精教义。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