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二种资粮
宝积经云二种资粮:资即资助粮食,如人欲涉远道,必假粮食,以为资助。盖譬菩萨修行,欲证佛果,必藉福智二法,以为资助,故名资粮也。一、福德资粮 谓布施持戒等所作善因,乃至具足修习一切佛法,是名福德资粮。二、智德资粮 谓修习正观,心无杂乱,勤求妙智,无暂休息,乃至具足修习一切佛法,是名智..
资粮
【资粮】即必需品、积集、准备之意。资为资助,粮为粮食;如人远行,必假粮食以资助其身,故欲证三乘之果者,宜以善根功德之粮以资助己身。诸经中亦每以‘资粮’一词引申为趋向菩提的资本,或谓长养资益菩提之因的诸善法。唯识宗等将修行的阶位分为五位,首位即称为资粮位。见《成唯识论述记》卷九。..
二种资粮
[出宝积经]资即资助。粮即粮食。如人欲涉远道。必假粮食以为资助。盖譬菩萨修行。欲证佛果。必藉福智二法以为资助。故名资粮也。一福德资粮谓布施持戒等所作善因。乃至具足修习一切佛法。是名福德资粮。二智德资粮谓修习正观。心无杂乱。勤求妙智。无暂休息。乃至具足修习一切佛法。是名智德资粮。..

人身就是个垃圾桶,为何千万要珍惜?
达真堪布什么是人身的真正意义呢?人身实际上是个垃圾桶、饭桶、臭皮囊、废物。从头发到脚指甲之间没有一处是干净的、有用的。我们来观察一下。人皮剥下来连牛皮都不如,牛皮还可以做衣服、鞋子等很多有用的东西,而人皮什么也做不了,谁敢穿人皮做的衣服或鞋子啊?皮的里面是肉,人肉不能吃,也没有别..

生命无常,珍惜当下
如觉法师世间生命皆难以避免会遭受生、老、病、死等无常之苦,一旦遇到有些人便会非常痛苦,抑郁烦恼,甚至想舍命赴死,倍增苦痛。究其原因,则皆因不识生命无常苦空之理,所以遇到家人生病或其它意外事件时,就会陷入深深的负面情绪中。为了帮助大众认识生命无常之理,在《众经撰杂喻经》中记载了一件..

心律法师: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流年似水,人生苦短。世上很多人,固执地为了追求自己得不到或已经失去的东西,而放弃了眼前唾手可得的幸福,这是多么不值得啊?没有经历过要失去身体的某部分,甚至有可能要失去生命的大病,就不知道珍惜自己的身体健康。只有在病中,才会深刻感受到: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源泉。珍惜现在健康..

吃素与放生有什么不同
问:能不能更明白告诉我,「吃素」与「放生」究竟有什么不同?答:就好比一个赌徒愿意改邪归正,首先必须要做的便是戒赌,不再造新的赌债(戒杀吃素),再来更要积极地还债,努力把以前所积欠的赌债一一还清(赎命放生),如此才能真正走上正途。吃素只是止恶,是消极地不再杀业,不再积欠新的杀债;而..

【吃素】与【放生】究竟有什么不同?—圆因法师
问:能不能更明白告诉我,【吃素】与【放生】究竟有什么不同?答:就好比一个赌徒愿意改邪归正,首先必须要做的便是戒赌,不再造新的赌债(戒杀吃素),再来更要积极地还债,努力把以前所积欠的赌债一一还清(赎命放生),如此才能真正走上正途。吃素只是止恶,是消极地不再杀业,不再积欠新的杀债;而..

宣化上人:一定要珍惜身体的能源
我们人有六种知觉性:眼能见、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身能触、意能思想。因为人是万物之灵,所以具有这六种官能,其它的动物组织就没有那么复杂。我们吃饭、穿衣、睡觉,就像汽车要加汽油。汽车走多了路,就要加油,我们人将能源消耗多了,也要补充。所以人吃饭,就是帮助身体的新陈代谢。食物在人体..

一个能让家人吃素的好办法
妙莲老和尚佛法是最讲孝道的,佛弟子最究竟的孝道,是度化父母能信佛念佛,将来永离生死之苦。话又说回来,如果父母的业障深重,不但不信佛,对佛法还有反感,你又不能劝勉他们,这要怎么办?只要你至诚念佛、修一切善,将所有功德回向父母,决定能感化他们的,因为父子、母女都有血亲天性相关,同一根..

我们还活着,我们要珍惜
◎ 群 济思维暇满,是帮助我们认识暇满人身的巨大价值,认识它的难得易失。当我们学修相关内容时,对人身是否生起这一认识?是否真切感受到它的殊胜?如果学了《道次第》之后,关于暇满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书本上,依然是宗大师的说法,而我们仅仅是了解这一知识,知道暇满、义大、难得这些名相,并未落实..

大安法师:戒杀吃素的问答
问:生活中有时经常应酬,怎能吃素呢?大安法师答:这就要看你的发心,如果你真的想吃素,也是可以的。应酬,应酬主要是你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恭敬嘛!你告诉他:我是佛教徒,吃素的。他会理解的,而且他真的对一个能吃素的人内心会佩服,也会对你的道德感还有一分信任,最终还是对你的经商有作用的,你..

劝吃素等于救千万条生命
一个人终生吃素,可以让多少动物免于屠宰?只要能控制自己的嘴巴和筷子!如果你能再劝服一个人弃肉茹素那么,你又救了多少条生命?一、吃素并劝人吃素是不用花钱的放生你能发心吃长素,不用花一毛钱,就放了百千万条的生命。同时还积极地宣传吃素的好处,使更多的人也发心吃素,那你就等于放生了无量无..

珍惜人生每一秒
证严法师社会上很流行一句话: 彩色的人生。要生活得有色彩,就要用心抓住时间;心用在时间上、用在待人处事上,便能拥有一个多彩多姿的人生。人生像无法拨回的时钟,我们的生命时钟也永远无法再拨回去。因此,我们要好好把握时间、努力当下。我曾算过一天有八万六千四百秒,警觉到秒的短促迅速。若说..

珍惜生命中每一场约会
星云大师现代生活忙碌紧凑,和朋友约会、和事业相关的人商谈,约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见面,都会发生不守时的情况。有时一等再等,对方仍然没来;有时相约同乘一班车,同搭一班飞机,对方也没有赶到。奇怪的是,迟到的人总不认为自己有错,总有很多理由:例如出门前电话来了,半路遇到下雨了,客人谈话..

学佛后吃素放生病痊愈
我从出生到现在,一直住在山东最东端的一个海滨城市。三面怀海,一面靠山。从记事就看见人们在退潮时(我们叫赶海),或拾或抓海螺、蛤、海蛎子、海参、螃蟹等。我从小就喜欢赶海,不是天天都能赶,要等海水退潮才行。记得常和同学一起去,放了学有时候不回家,直接跑到海边,赶到很多的海物。回家煮熟..

界诠法师:什么人可以皈依呢?不吃素可以吗?皈依佛门有条件限制吗?
什么人可以皈依呢?有人说我皈依没吃素,能不能皈依?在印度佛住世时,乃至经典所讲的吃素叫持斋,它不叫吃素,叫斋,而不叫素。这个素食,已经有一千六百年了,在中国佛教这个历史的过程当中,已经成为优良传统,学佛也以素食作为一种标准。按照佛教根本教义来说不是很明确,或者说不是唯一的一个衡量..

李炳南:不吃素能往生吗?
问:不吃素能往生吗?李炳南答:虽然不能吃素,但也要戒杀,方便吃五种净肉,如此就不会妨碍往生。什么叫做五种净肉呢?第一,动物被杀情形没有亲眼看见的;第二,动物被杀时的惨叫没有亲耳听到的;第三,不是为我而杀的;第四,命尽自然死亡的;第五,动物吃剩的。有助念者就可以往生,但还是练习吃素..

开愿法师:怎么样能劝导更多的人吃素、放生?
同修:咱们现在在放生,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在吃众生肉,我听过两句话,一句是:“吃素是一种最大的放生。”还有一句是:“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所以我想问师父,怎么样能劝导更多的人吃素、放生?师:对啊,这个是一个大问题。能够做到吃素、放生是你的大功德,每..

李炳南:被围困发心吃素,蒙介绍皈依印公
民国十九年(1930年)四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反对蒋介石的中原大战爆发,西北军攻占了莒城,中央军来援,把莒县县城包围起来。莒县监狱官李炳南被围困在城中,为期半年。路过的部队占据民舍,勒索民饷,粮食被搜刮干净了,李炳南只能到县党部去吃饭。围困期间,城外天天炮轰城内,李居士感觉生命朝不保夕,时..

生命中的四大财富,早发现早珍惜!
2500年前,当佛陀在第一次讲法后,听说有一位叫“迦叶”的修行人智慧勇健、颇具人缘,便想要去教化他,从而引领更多人信乐佛法。于是在尼连禅河旁,迦叶收获了生命中的四大财富,今天便为大家分享这四大财富,愿早加珍惜。生命中的四大财富佛即答言: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厚,无为第一安。..

如瑞法师:珍惜因缘
珍惜因缘如瑞法师我们每天重复地上殿、诵经,乃至于吃饭过堂等等,无非是要让我们养成一种习惯。记得性空长老在给我们开示时说过:修行要养成一种习惯。习惯成自然,我愿意去修行,这样才能够身安、心安。如果没有这种习惯,则很难安下来。我们知道,一切法皆在于心。但当我们还不能调伏这颗心的时候,不妨从调..

唯有珍惜,方能不负生命的每一天
人生中难免有不快和忧愁而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忘记忧愁和不快因为那都将是昨天的事情过去的就应该让它过去重要的是我们要把握好今天不要对昨天念念不忘也不要预支明天的烦恼人生苦短,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钟切勿在虚幻中浪费我们最宝贵的时间只有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我们才能在短暂的人生中享..

印祖故事:翰林信佛不吃素,大师劝读放生疏(43)
魏家骅(1862—1933),字梅荪,晚号贞士,江宁人。他分别于清末光绪1898年、1903年两为进士,尤其是1903年为经济类进士,此后他一直官运亨通,任过翰林编修、山东东昌府知府,官至三品大员;民国时期,又曾担任西南地区法院院长。还担任过南京商会会长。在山东东昌府知府任上,成功引种美国棉花,推动了..

长期只吃肉和只吃素哪个好?每天吃肉不超过这个量,才正好
长期只吃肉和只吃素哪个好?每天吃肉不超过这个量,才正好小时候不爱吃肉,所以没长高;长大后爱吃肉了,结果长胖了。每个人的口味有所区别,不管是天生如此还是后天养成,不同的人的饮食习惯也是有所不同的。而只吃肉的人和只吃素的人,通常被归为两类。有的人吃起肉来根本停不下来,每天都要吃很多的..
妄计吉祥论
【妄计吉祥论】 p0630瑜伽七卷十五页云:妄计吉祥论者:谓如有一,若沙门,若婆罗门,起如是见,立如是论:若世间日月薄蚀,星宿失度;所欲为事,皆不成就。若彼随顺;所欲皆成。为此义故,精勤供养日月星等;祠火诵咒,安置茅草,满瓮频螺果及饷佉等。谓历算者,作如是计。问:彼何因缘,起如是见,立..
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从何名通达从何名得
【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从何名通达从何名得】 p1307瑜伽七十七卷六页云:此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当知从何名为通达?从何名得?善男子!从初极喜地,名为通达。从第三发光地,乃名为得。善男子!初业菩萨,亦于是中,随学作意。虽未可叹;不应懈废。..
诸心难知差别七种
【诸心难知差别七种】 p1359显扬十八卷一页云:复由七种行相,了知诸心难知差别。一、不可知相续久住器差别相。二、多种相境差别相。三、俱有差别相。四、能治所治速疾回转差别相。五、习气差别相。六、续生差别相。七、解脱心差别相。..
佛身无漏与佛身有漏
【佛身无漏与佛身有漏】 p0657 大毗婆沙论七十六卷四页云:谓或有执佛身无漏。如大众部。问:彼何故作此执?答:依契经故。如契经说:苾刍当知,如来生在世间,长在世间,出世间住;不为世法之所染污。彼作是说:既言如来出世间住,不为世法之所染污;由此故知佛身无漏。为止彼意,显佛生身,唯是有漏..
邪见有三种
【邪见有三种】 p0673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六卷十八页云:云何邪见从贪生?谓贪缠无间,邪见缠现前。是名邪见从贪生。云何从瞋生?谓瞋缠无间,邪见缠现前。是名邪见从瞋生。云何从痴生?谓痴缠无间,邪见缠现前。是名邪见从痴生。..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