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学不才从接触佛法到现在只有四年时间(2009年10月份开始接触),但是真信还是两年前(2011年8月份)从我离婚后开始,万事万物的发生都有其必然原因,离婚失去了家庭这就是我学佛的因缘,也是真信的开始。我想说的是,现在的信佛人是否是真信,我以我的修行体验及经历希望看到此文章的有缘人,能够对佛法有个正信的态度和信心,能够完全断除疑惑而去修行。失去家庭对我是个沉痛的打击,那种情感上的伤害使我至今难忘,痛苦、无助、又无可奈何,吃不下、睡不好时常半夜惊醒,在我精神崩溃的边缘是佛菩萨救了我,使我真的相信佛的存在。佛菩萨无处不在,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心里,那是在一次打坐的时候,忽然看到弥勒菩萨,普通人的形象很慈祥(笑呵呵),当时感觉这就是弥勒菩萨,并且对我说:“重新开始”四个字,我听的清清楚楚,当时的感觉就是我好像没有了身体,心里能包容万物的一样,有一种力量在化解我心中的痛苦。现在我明白了那是菩萨的化身来渡我,从此我就真真切切的信佛了。从2009年接触佛法开始在前妻的督促下,我每天坚持做早晚课,离婚后我发了个心一定好好学佛,仍坚持做早晚课。由于我前妻是弃我而去,我心里时常是恨,当时也知道不应该这样恨下去,这都是因果,但是就是控制不住,那可能是离婚两个月后的某一天晚上,我实在控制不住自己心念,恨意油然而生,那种苦楚也许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到,当时我也不知道怎么的就喊了一句观音菩萨,奇迹发生了,当时我心里像灌了凉水一样,很清凉,有水在向心里流,恨意全然消失。就以上两次经历我从此以后就真真正正的信佛了,断除了疑惑。在修行过程中还有好多次感应观音菩萨的加持和帮助,都是些我个人遇到困难求菩萨帮忙之类的,最近一次是我换办公桌里边有蟑螂,清理了好几次也没清理干净,我们单位有个同事(她母亲信基督教)跟我说,她母亲祷告能送走,说我信佛让我求佛试试。我当时想也对,我就求观音菩萨,到现在屋里真的看不到蟑螂了。这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每个人的因缘不一样,我想我还是幸运的,能够及时醒悟及时回头,能够得到菩萨的渡化。我是以念佛为主(观音菩萨圣号),这两年的体悟是,要想修佛道,先要修人道,人道修不好哪能修成佛道。人道,道家讲仁义礼智信,佛家讲五戒十善,我们修行就从这开始。其实我是个出道弟子在出堂前我求观世音菩萨加持让我顺利出堂,回来后我把我修行体悟写出来,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修佛断除疑惑而后真正去实践。就写这些吧,修行算是刚刚起步,以后的路还长着呢,考验还在后边。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弥勒菩萨南无弥勒菩萨南无弥勒菩萨
相关推荐
出家越五道
注维摩经什法师云。凡夫能出四趣。不能出于天趣。出家求灭。则五道斯越(灭即涅槃也)○肇云。五道非无为之路也。
三空门
(术语)三解脱门之异名。安乐集下曰:晏安暂时则坐三空门,游则入八正之路。
僧竭(唐京师光宅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释僧竭者。不知何许人也。生在佛家化行神甸。护珠言戒止水澄心。每嗟靳固之夫。不自檀那之度。乃于建中中造曼殊堂。拟摹五台之圣相。议筑台至于水际。竭惧伤生命俾立三日道场。咒其多足至无足。当移窜相避。勿成某梵行之难。将知至诚所感征验弗虚。掘土及泉了无蠢动焉。常以复素为漉袋。遇汲有虫投诸井..
药山利昱禅师
澧州药山利昱禅师,上堂:「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与诸上座同生,三世诸佛与诸上座同参,三藏圣教与诸上座同时。还信得及么?若也信得及,陕府铁牛吞却乾坤。虽然如是,被法身碍却,转身不得。须知有出身之路,作么生是诸上座出身之路?道!道!」良久曰:「若道不得,永沉苦海。珍重!」僧问:「格外之谈..
名闻利养
即名声远闻和以利养身的意思,也就是欲求知名度高和贪求财富之利益。人若贪求名利,则易陷于名利之大海,难以自拔,故佛教行者,宜深戒之,以免丧失清净菩提心,而阻断成佛之路。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三十九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三十九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菩萨地初持瑜伽处施品第九辰二、广2 巳一、六度四摄2 午一、别广2 未一、六度3 申一、总标复次,菩萨次第圆满六波罗蜜多已,能证无上正等菩提。谓施波罗蜜多、戒波罗蜜多、忍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静虑波罗蜜多、慧波..
一日禅:圆满自己 觉悟生命
找到自己,能寻回生命的本质;扩大自己,能延长生命的价值;升华自己,能体会生命的自在;圆满自己,能觉悟生命的真谛。

徐恒志:徐恒志居士《佛教常识问答》
徐恒志老居士简介徐恒志居士,1915-2007,原籍浙江镇海,少年即受其父亲影响归信佛教。稍长,入五金行工作,倍受磨练,后由表兄接引,于二十五岁痛下决心,正式学习佛法,并到能海上师处去受三归五戒,法名定真。同时,与正在天津弘法的王骧陆师通信,蒙示以般若要旨,并函授观心方法。一九四五年抗战..

宣化上人:一切乐皆是苦的因,不过你尚未觉悟到
这个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语,译为‘堪忍’,意谓这个世界是苦的,而一切众生堪能忍受。何以言之是苦呢?这个世界一切法都是染污法,不清净的,故非常痛苦;纵是乐,都是苦的因,没有真正的快乐,所以叫堪忍。如穿新衣服是快乐,但被尘埃染污就生烦恼。又人最欢喜的是发财,可是财发得再多,死时亦带不去..

徐恒志: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二、更好地为觉悟事业服务
二、更好地为觉悟事业服务徐恒志《觉讯》这一个负有弘法利生重大任务的佛化刊物,出版已整整一百期了。从各地读友来信的反映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年来《觉讯》月刊在帮助读友了解佛教教义、增进佛教修养上,在提高政治认识、加强爱国教育上,都有着一定的贡献;特别是通过《觉讯》,沟通了教内消息,使..

一念觉悟佛现前
一诚开示大家平时都知道如来佛祖这个称呼,佛祖就是如来。那么如来是什么意思?《金刚经》上面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无来也无去,如《心经》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佛法就是这个道理。佛永远在这里,在每一个人面前,我们看不见它,是因为被外在的欲求迷得太深,只要一念悟..

即生觉悟的方法之一
◎ 冈波巴 我们应该借助于联系外显之色的禅定,来把显境与空性抉择为不二(东方阳熹注:即把色见声闻到的一切与自心视为不二),其后,再将一切外显之境,观如阳焰般地进行实修(把对境视为幻相,如此进行实修)。这则教授的意思是说:无论是作为器世间的山河大地、砂石瓦砾、草木森林,还是作为有情世..

具有觉悟的慧眼才能看见人间真相
具有觉悟的慧眼才能看见人间真相有一次,大学士黄山谷去拜访祖心禅师,见禅师日日轻松安稳,处处安详自在,于是总觉得禅师肯定有处世秘术未曾传授。一日,他们一起走在山坡上,道路两旁开满了各种鲜花,姹紫嫣红,散发着香气。祖心禅师问黄山谷:你闻到花香了吗?黄山谷望了望山路两旁盛开的栀子、茉莉..

只要一念觉悟,佛就在你身边
一诚法师大家平时都知道如来佛祖这个称呼,佛祖就是如来。那么如来是什么意思?《金刚经》上面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无来也无去,如《心经》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佛法就是这个道理。佛永远在这里,在每一个人面前,我们看不见它,是因为被外在的欲求迷得太深,只要一念悟..

人要改变只有自己觉悟
◎ 净 界我们一般人很难被劝谏,活在自己的妄想很麻烦,你对一个人讲话他听不进去的,因为他根本不管你要讲什么,他只相信心中的妄想。人要改变只有自己觉悟,只有你自己想改变,你要不走出妄想,谁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佛陀的出世也知道不能改变我们,但是佛陀可以影响我们,讲一些道理让我们去思考,..

只要一念觉悟, 佛就在你身边
一诚法师大家平时都知道如来佛祖这个称呼,佛祖就是如来。那么如来是什么意思?《金刚经》上面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无来也无去,如《心经》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佛法就是这个道理。佛永远在这里,在每一个人面前,我们看不见它,是因为被外在的欲求迷得太深,只要一念悟..

在生活当中处处觉悟,就是巧把尘劳做佛事
在生活当中处处觉悟,就是巧把尘劳做佛事宏圆法师究竟涅槃。涅槃又叫做圆寂,涅是不生,槃是不灭,具备众德为圆,除一切障为寂。涅槃、圆寂具有不生不灭,圆满清净的意思,究竟涅槃是最圆满、最无上的涅槃。涅槃有四种,我们来讲讲,第一,自性涅槃,指一切众生本具自性。我们的自性本来清净无染,不生..

觉悟佛法的途径
觉悟佛法的途径◎学 诚达摩祖师--我们禅宗的祖师、初祖,对汉传佛教影响非常大。有些庙就称为某某禅寺,禅宗五家七宗在唐代以后非常盛行。达摩祖师有一部非常有名的论,叫作《二入四行论》。二入,就是理入、行入。这部论开头说: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也就是说,对佛..

大安法师:净土学人的起信之路
净宗起信,类分有二,即顿信与渐信。顿信者乃是宿世净土善根的发露。皆前世宿命作佛道,若他方佛故,菩萨非凡人。“宿世的信种外显为悲喜泪流,一念归投弥陀愿海,信愿持名若决江河,沛然莫御。此属顿信,一信永信,决定得蒙弥陀愿力加持,往生净土。顿信乃由般若善根所致,稀有难得。然渐信乃是多数众..

和谐与平静才是生活之路
和谐与平静才是生活之路◎ 宋天天从前,有一位很爱思考问题的王子。有一天,他问他的老师:我的生活之路将是什么样的呢?老师回答说:在你的生活之路上,你将遇到三道门,每一道门上都写有一句话,到时候你看了就明白了。王子听了老师的指示便上路了。不久之后,他就遇到了第一道门,上面写着改变世界..

当下即是觉悟的道场
◎ 吴明山道场不在别的地方,就在此时,就在此地,就在此心。在每一刻回到你内在的觉照。我们一直在寻找,想从这个世界上,为这个身心找到一个安身之处。我们去赚取财富,制造许许多多的关系,学习各种知识,不断地参与各种训练,为什么呢?就是想为自己找一个安身立命之处。那么,这么久以来你找到了..

觉悟的层次
觉悟既然是一个根本问题,就要知道觉悟的层次和内容是什么,我们每一个人有没有觉悟的可能性?必须在这些问题上建立起根本的信念,追求觉悟、修行用功才不至于漫无目标。佛经讲觉有各种层次,如说小乘、大乘、佛乘,就是以觉悟来判断位次的。小乘自觉,大乘自觉、觉他,佛乘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还有..

青溪
◎ 王 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注解】:1、逐:循、沿。2、趣:同趋。3、澹:安静。【韵译】:每次我进入黄花川漫游,常常沿着青溪辗转飘流。流水依随山势千回..

如瑞法师:觉悟生活
觉悟生活如瑞法师我们出家人,一定要有自信力:既然我出家都敢,现在有什么困难能把我吓倒呢?首先要有这种志向,有愿在先,行才能立的。世上事事都在变化当中,人的生命也只是那么一段。不过我们知道,这一段生命的结束,意味着下一段的开始。所以我们必须得天天努力,因为有一天的不努力,下一段可能就会出问题;..
因受大种声
【因受大种声】 p0594此即执受大种为因所生声。杂集论一卷七页云:因受大种者:谓语等声。
因中有果论
【因中有果论】 p0594谓雨众外道,作如是计:常常时,恒恒时,于诸因中,具有果性。彼作是思:若从彼性,此性得生,一切世间,共知共立彼为此因;非余。又求果者,唯取此因;非余。又即于彼,加功营构诸所求事;非余。又若彼果,即从彼生,不从余生;是故彼果,因中已有。若不尔者;应立一切,是一切因..
男女二根于二处增上
【男女二根于二处增上】 p0709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二卷十页云:男女二根,于二处增上。一、有情异,二、分别异。有情异者:由此二根,令诸有情,男女类别。分别异者:由此二根,形相、言音、乳房、等别。谓劫初时,无男女差别。后于是处,少造色生;便有男女体类、状貌、显形、言音、衣着、饮食、受用..
似行正法
【似行正法】 p0695 瑜伽九十九卷十五页云:若广为他如是宣说,令他受学,亦自修行;妄起法想,习诸邪行,而自憍慢。称言我能修是正行。应知是名似行正法。
五净居天
净居,梵名?uddhāvāsa,为净业圣人之所居。(一)指显教中色界第四禅天中之五天,为证声闻第三果之阿那含果圣者所生之处。又作五不还天、五净居处、五那含天、五净居。即:(一)无烦天(梵Avrha),又作阿惟潘、阿鞞丽舍、阿浮呵那。此天苦乐两灭,心境不交,则无一切烦杂。(二)无热天(梵 Atapa),又..
内外兼明
五明之中,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等前四明为外明,其第五者,即明自家之宗旨者为内明。五明熟习兼备,称为内外兼明。在佛教,以三藏十二部教为内明,婆罗门则以四吠陀论为内明。[大唐西域记卷二](参阅“五明”1112) p1234 ..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