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初一,也是南无地藏王菩萨圣诞,去了家附近的念佛堂,在大堂中供奉的西方三圣法相前,弟子做了3次忏悔108五体拜,1次感恩88拜!从第30拜起,瞻仰佛像和诸神牌位时,牌位时时闪出蓝色光芒,在佛像背后多次反复放射蓝色耀光!无比的殊胜,庄严,欢喜!弟子在忏悔累生累世的不如法之事,发愿断一切恶,行一切善,精进修行,利益众生!感恩所有的佛菩萨,天龙鬼神的加持,感恩万物,一切!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与众生同勉!
相关推荐
胜流真如
【胜流真如】修唯识行,第四修习位的十真如之一。这是第三地断闇钝障所证的真如,此显胜流教法所依真如,第三地得殊胜三慧,照了真如所流大乘教法,由所流教法,于余教法,最为殊胜,故名其根本曰胜流。参阅‘十真如’条。..
胜解心所
【胜解心所】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别境心所之一。胜者殊胜,解者见解,即是殊胜的见解。《成唯识论》曰:‘于决定境,印持为性,不可引转为业。’所谓决定境,即于所缘实境、或义理境,无所犹豫。如缘青色,计此为青,不疑为红为蓝;如受某种学说影响,对其义理承受无疑,均名决定境。心识于缘虑决定境时,..
二应身
胜应身和劣应身。胜应身是佛非常殊胜的应化身,是佛应初地以上的菩萨而示现的一种应化身;劣应身是佛最下等恶劣的应化身,是佛应初地以下乃至凡夫而示现的一种应化身。
下地
三界一共分为九地,境界恶劣的称为下地,境界殊胜的称为上地。
阿弥陀佛化鹦鹉
(传说)安息国人不知佛法,阿弥陀佛化为鹦鹉,教化国人。见三宝感应录上。
十殊胜语
(名数)一、所知依殊胜殊胜语,阿赖耶识也。是为所知之本体,故名所知依。二、所知相殊胜殊胜语。阿赖耶识三种之自相,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也。是为所知之相。故名所知相。三、入所知相殊胜殊胜语,唯识性也。是为行者证入之所,故名入所智相。四、彼入因果殊胜殊胜语,世出世之六波罗蜜也。..
凡所现身不可分别
【凡所现身不可分别】 p0227佛地经论二卷三页云:凡所现身不可分别者:显示世尊能正摄受无染自身殊胜功德。谓诸佛身,非是虚妄分别所起。无烦恼业生离染故。以如来身,非是杂染分别起故,不可分别。又云:凡所现身不可分别者:显示世尊,随其胜解,如应示现,殊胜功德。谓佛世尊,虽无分别,如末尼珠;..
五种殊胜正加行果称赞利益
【五种殊胜正加行果称赞利益】 p0290瑜伽九十二卷十一页云:复次于其成就世间正见多闻不定住正法者,即成就此世间正见多闻得定住正法者,当知略有五种殊胜正加行果称赞利益。何等为五?谓彼第一住正法者,先由其心未得定故;奢摩他支、戒、未清净,亦未鲜白。即此第二住正法者,心得定故;清净鲜白。当..
二殊胜
谓观世音菩萨极证圆通,十方普应,上同诸佛,下合群生,妙用超越。据楞严经卷六载,二殊胜即:(一)上合诸佛本妙觉心,本妙觉心即诸佛本然觉了妙明真心。指菩萨极证寂灭,十方圆明,体同诸佛,故能起同体大慈,与众生乐,显应十方,现身说法,圣凡等度,有愿必从,故为殊胜。(二)下合众生同一悲愍,指菩..
十一殊胜
十二因缘中,为发业支之无明有:所缘胜、行相胜、因缘胜、等起胜、转异胜、邪行胜、相状胜、作业胜、障碍胜、随转胜、对治胜等十一种殊胜事。即:(一)所缘胜者,谓无明遍缘于染净。(二)行相胜者,谓无明能隐真显妄。(三)因缘胜者,谓无明为惑业之生本。(四)等起胜者,谓无明等能发起能引(行支)、所引..
十殊胜语
即大乘之教体。据摄大乘论卷一载,即:(一)所知依殊胜殊胜语,阿赖耶识为所知之本体,故称所知依。(二)所知相殊胜殊胜语,所知相指阿赖耶识三种之自相,即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三)入所知相殊胜殊胜语,唯识性为入所知相之体,乃行者证入之处。(四)彼入因果殊胜殊胜语,世出世之六波..
二殊胜
[出楞严经]此言观音菩萨。极证圆通。十方普应。上同诸佛。下合群生。妙用超越。故云殊胜。一上合诸佛本觉妙心本觉妙心。即诸佛本然觉了妙明真心也。谓菩萨极证寂灭。十方圆明。体同诸佛。故能起同体大慈。与众生乐。显应十方。现身说法。圣凡等度。有愿必从。是为殊胜。二下合众生同一悲仰谓菩萨所证圆..
感应使者
忠曰:“盖位在判官下。东福寺所设像,左手持槌,右手持棒而担右肩;三圣寺土地堂感应像,右手持槌,左手提棒,与东福像左右相反,皆被发不复着巾,所谓作卑下之容也。”
观音聪明咒
《村寺清规》云:“童行方入寺, 乃至 宜教观音聪明咒,久而渐渐聪明。” 详〈垂说类·训童行〉处。忠曰:“《陀罗尼集经》有观世音说咒药服得一闻持陀罗尼,又有观音闻持不忘陀罗尼。又《续观音感应集》有观音智慧咒,所谓聪明咒是乎。”《续观音感应集》云:“赵师炳事观音大士甚虔,行徽严道中,壁..
不断轮
《敕修清规·祈祷》云:“如祈晴、祈雨,则轮僧十员、廿员,或三五十员,分作几引,接续讽诵。每引讽大悲咒、消灾咒、大云咒,各三七遍,谓之不断轮。终日讽诵,必期感应,方可满散忏谢。”忠曰:“轮者,自第一引次第精修,数引终,则复第一引临场,如轮环然,故言轮。”..
法缘
1、说法普结善缘。2、说法人的机缘很殊胜。
感果
由所作的业因,必召感应得的果报。
感应
感是感召,应是应现,意谓众生有感,佛就有应。
净空老法师:每天拜佛一百拜,永不中断,拜上一年,你决定健康长寿,百病不生
身无邪行,最好多拜佛,拜佛的功德很大,效果非常殊胜。如果每天拜一百拜,永不中断,拜上一年,你决定健康长寿、身体柔软、百病不生。以清净心、恭敬心拜佛,拜时没有一个妄念,这样自自然然感应道交,有求必应。 拜佛时,每个动作都合乎威仪,全身运动都达到了。我出家前,忏云法师只教我拜佛,每天..

一位知识分子的学佛感应经历
我再次回顾了自己多年来的学佛之路,清楚地看到了缘起缘灭,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偶然的。学佛的由头是从我父亲90年去世在八宝山火化开始的,当我捧着烧后剩余的骨灰时,我在想,每个人,性格不同,习惯迥异,遗传有别,就因为这1000多度的高温,一个多小时的燃烧,就都归于一小堆白骨,以我已具备的..

大安法师:五浊末法修行殊胜无越于净土法门
在这个娑婆世界修行,想得到利益很难。为什么? 我们的烦恼太重,环境对五欲六尘的诱惑太大。在这个世间想大彻大悟、断见思惑、当生成佛,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其进道也难”。尤其是靠自力修行,想了生脱死是难于上青天。然而净土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法,是依“信愿持名”感通阿弥陀佛愿力的加持,..

帕奥禅师答:如禅修者观察未来何世可证无学果也就是该经所说的及后得涅槃智?
问:《须师摩经》中提到的「我等已知生死已尽,梵行已立」及「先得法住智,后得涅槃智」是否如禅师于三月二十一日所开示的相同,如禅修者观察未来何世可证无学果也就是该经所说的「我等已知(何世)生死已尽,且已得(何世可证得无学果的)法住智,及(未来何世必得证无学果的)后得涅槃智?帕奥禅师答:我想你是误解..
每天敲敲手臂,半个月后,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每天敲敲手臂,半个月后,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在生活中,很多人碰到过这样的一种情况:一段时间不见面后,曾经的老朋友、老同学,竟像变了个人一样。尤其是在同学的聚会上,以前觉得很美的女生,完全变了模样。想当年,她皮肤白皙水嫩,身材苗条匀称,而现在却脸色晦暗,还有斑斑点点,身材也走了..

营养素鸡的做法
原料:千张皮500克调料:蘑菇精1克,五香粉1克,酱油5克,盐适量。做法:1、将酱油、蘑菇精、五香粉、盐等调合成味汁;2、用3张千张皮(每张宽10厘米、长20厘米)放入味汁中浸渍一下,取出随即裹成卷状;3、再用1张千张皮(较前稍大)作包皮,把卷状千张皮裹好;4、然后,再用干净白布包裹紧,以细麻..

现代因果实录:殊胜的净土法门
─陆培林居士念佛往生纪实陆居士学佛多年,平时严持戒律,将省吃俭用的钱财,全部默默用于印经放生等弘法利生的事业上。在他的影响下,许许多多的人开始信佛、学佛。他的父亲陆培林从不信佛到信愿念佛,最后往生极乐世界这一殊胜的真实经历,震撼了所有在场的家亲眷属和朋友,这一消息传开后,当地很多..
去寺院拜佛应注意什么?
每年节假日,很多人都会去寺院拜佛祈愿,但是拜佛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如何拜佛才如法如理呢?烧香拜佛时,又该说些什么?下面介绍一些在寺院拜佛时需要注意的问题:1、在殿堂礼拜时,不能站在大殿的中央,因为这是方丈或住持的位置。2、有人礼佛菩萨,不能从其头前经过。3、凡是合掌,不能十指参差、..

信仰的记忆:碧落寺石窟,千年佛像诉说古国汉风
碧落寺位于晋城市西北约7.5公里处的泽州县巴公镇,南连氏村东。它背靠碧落山,面对万松岭,坐北朝南,依山而筑,是古泽州境内创建时间最早、建筑规模最大、声望最为显赫的寺院之一。据石窟西窟外石阶旁题记,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六年(482年),完成于唐大和六年(832年),之后五代、宋、金、元、明、清历代都有..

宣化上人:出乎意料之外
出乎意料之外这真是末法时代,才有妖魔鬼怪到处作祟。这次到东南亚弘法,见到许多人有奇奇怪怪的病,又见许多奇奇怪怪的事。以前我没有注意,想不到居然有假冒喇嘛,利用下蛊的手段,来控制护法。真令我惊奇!这真是末法时代,才有妖魔鬼怪到处作祟。这次在马来西亚,遇到很多怪疾怪事,说起来真令人痛..
慧超法师:进寺庙烧香拜佛 这些规矩和禁忌一定要知道
1、到寺院吃斋饭要珍惜,不要浪费。一般寺庙里的斋饭都是对外的,如果斋饭吃不完,可以把它带回去,但是不可以再倒回,或者可以喂小动物做布施,尽量发挥到极致不要浪费。2、到寺院吃斋饭,个人建议交钱。因为寺庙里的饮食,来自社会上的居士自发地供养,十方来十方去,共结下十方缘,所以方便后来者多..
你做对了吗?拜佛有标准动作
编者按:现在很多人游玩的时候都喜欢上古寺,一是欣赏美景散散心,二是上香拜拜佛表达对佛陀的尊敬,那么上香可不是简单的点上香插在香炉上就可以的,还有就是在拜佛时也不是简单的一跪一拜就好了的,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拜佛礼仪时标准的礼佛姿势。拜佛时,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个动作、一个..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