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居士来到寺院,诉说了自己所经历的种种的苦难,说到小时候后母虐待自己时,不禁泪流满面。
清净告所她,你今年六十多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总把这些放在心上,既苦了自己,也无法慈悲别人。《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由于不能正确对待过去,老居士被自己的记忆虐待了近六十年。
过去或成功或失败,或快乐或伤痛,都属于过去。留在昨天的阴影中不肯走出就永远看不到前面的阳光。我们不该在一日之初、黎明升起之时还背负着昨日的伤痛。记忆是痛苦的根源。过去的一切都让它随风而逝吧,不要让昨天的伤痛令自己痛悔一生。
一个老居士来到寺院,诉说了自己所经历的种种的苦难,说到小时候后母虐待自己时,不禁泪流满面。
清净告所她,你今年六十多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总把这些放在心上,既苦了自己,也无法慈悲别人。《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由于不能正确对待过去,老居士被自己的记忆虐待了近六十年。
过去或成功或失败,或快乐或伤痛,都属于过去。留在昨天的阴影中不肯走出就永远看不到前面的阳光。我们不该在一日之初、黎明升起之时还背负着昨日的伤痛。记忆是痛苦的根源。过去的一切都让它随风而逝吧,不要让昨天的伤痛令自己痛悔一生。
【一切有为法】泛指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因缘所生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的存在。原意作‘由因缘而起的存在者’。有为法是无常之法,如《金刚经》偈子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华严经》卷二十五载:‘如实知一切有为法,虚伪诳诈,假住须臾,..
Jingangjing佛教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最早由后秦鸠摩罗什于弘始四年(402)译出。1卷。以后相继出现5种译本:①北魏菩提流支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②南朝陈真谛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③隋达摩笈多译《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④唐玄..
亦名:以次食戒缘起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居士设供,手自斟酌,六群不次取食。居士讥言,不厌足,譬如猪狗牛驴骆驼乌鸟。比丘举过,佛因诃制。”(含注戒本卷下·八·一)
亦名:用意受食戒缘起、正意受食戒缘起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居士请僧设供。六群不用意受食,捐弃羹饭。居士讥言沙门无厌,贪心多受,如谷贵时。比丘举过,佛因诃制。”(含注戒本卷下·七·四)..
亦名:羹饭等食戒缘起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居士设供,手自斟酌。自下饭已,入内取羹还,食饭已尽;时与羹已,复还取饭,饭还羹尽。讥似饿人。比丘举过,因诃制戒。”(含注戒本卷下·七·一三)..
亦名:系二、想食戒缘起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居士设食,六群受已,左右顾视不觉,比座取钵藏之。比丘白佛,因诃制戒。”(含注戒本卷下·九·二)
亦名:使非亲织戒缘起、自乞缕使非亲织戒缘起子题:繀、莩含注戒本·三十舍堕法:“佛在舍卫国,跋难陀缝僧伽梨,乞线遂多。持线使织,自作繀看织。居士讥嫌,比丘举过,诃制此戒。”(含注戒本卷上·三二·二)戒本疏·三十舍堕法:“就戒缘中,初为成衣,乞缕遂多。雇织作繀,非出家仪,故为过始。佛..
指有作为、有造作之一切因缘所生法。金刚经(大八·七五二下):“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华严经卷二十五(大九·五五六上):“如实知一切有为法,虚伪诳诈,假住须臾,诳惑凡人。” p10 ..
【薄拘罗】文句:此翻善容,色貌端正故。准贤愚经:应翻重姓。中阿含:异学又问:汝于八十年起欲想否?答:不应作如是问。我八十年,未曾起欲想,尚未曾起一念贡高,未曾受居士衣,未曾割截衣,未曾倩他衣,未曾针缝衣,未曾受请,未曾从大家乞食,未曾倚壁,未曾视女人面,未曾入尼房,未曾与尼相问讯..
常州芙蓉山太毓禅师,金陵范氏子。因行食到庞居士前。士拟接,师乃缩手曰:「生心受施,净名早诃。去此一机,居士还甘否?」士曰:「当时善现,岂不作家?」师曰:「非关他事。」士曰:「食到口边,被他夺却。」师乃下食。士曰:「不消一句。」士又问:「马大师著实为人处,还分付吾师否?」师曰:「某..
石林和尚见庞居士来,乃竖起拂子曰:「不落丹霞机,试道一句子。」士夺却拂子,却自竖起拳。师曰:「正是丹霞机。」士曰:「与我不落看。」师曰:「丹霞患哑,庞公患聋。士曰:「恰是。」师无语。士曰:「向道偶尔。」又一日问士:「某甲有个借问,居士莫惜言语。」士曰:「便请举来!」师曰:「元来惜..
百灵和尚,一日与庞居士路次相逢。问曰:「南岳得力句,还曾举向人也无?」士曰:「曾举来。」师曰:「举向甚么人?」士以手自指曰:「庞公。」师曰:「直是妙德,空生也赞叹不及。」士却问:「阿师得力句,是谁得知?」师戴笠子便行。士曰:「善为道路!」师更不回首。..
则川和尚蜀人也。庞居士相看次,师曰:「还记得见石头时道理否?」士曰:「犹得阿师重举在。」师曰:「情知久参事慢。」士曰:「阿师老耄,不啻庞公。」师曰:「二彼同时,又争几许?」士曰:「庞公鲜健,且胜阿师。」师曰:「不是胜我,只欠汝个[巾*(仆-人)]头。」士拈下[巾*(仆-人)]头曰:「恰与师相..
襄州居士庞蕴者,衡州衡阳县人也。字道玄。世本儒业,少悟尘劳,志求真谛。唐贞元初谒石头。乃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头以手掩其口,豁然有省。后与丹霞为友。一日,石头问曰:「子见老僧以来,日用事作么生?」士曰:「若问日用事,即无开口处。」乃呈偈曰:「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
浴室设跋陀婆罗菩萨像,本水因圆通之说。《首楞严经》云:“跋陀婆罗并其同伴十六开士,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于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彼佛名我,跋陀婆罗,妙触宣明,..
《大鑒清规·末后事仪》云:“入灭第三日荼毗,先第二日晚夜殷勤供养,小师围绕,终夜不寐,名曰伴夜,唯诵《金刚经》,鸣磬。”
律云。跋难陀比丘持大盖行(似今凉伞也)诸居士遥见谓是官人。皆避道。及近元是比丘。乃讥谦之。佛乃制戒。不应持大盖。若天雨即听(字平声即开许也)。
《居士传》,五十六卷,清代彭际清编,收集从后汉到清康熙间在家奉佛的人士(限于男性)三百一十二人的传记,编成列传体裁的专传或合传五十五篇,乃是记载历代居士事迹比较完备的一部书。此书的编辑,是因为过去专载佛门人文事迹的书,象《弘明集》、《广弘明集》、《佛法金汤》、《金汤征文录》、《法..
【梦幻泡影】幻,指幻术家之变幻;泡,指水泡。‘梦幻泡影’与‘露电’,皆用以譬喻世间万法之虚妄不实、生灭无常。《金刚经》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身出家和心出家。身出家者,如小乘的比丘和大乘的菩萨僧是;心出家者,如大乘的菩萨居士是。
八大金刚的别称。大妙金刚经所说八大菩萨现身作八大明王,即金刚手菩萨现身作降三世,妙吉祥菩萨现身作两臂六头六足之大威德金刚明王,虚空藏菩萨现身作大笑金刚明王,慈氏菩萨现身作大轮金刚明王,观自在菩萨现身作马头金刚明王,地藏菩萨现身作无能胜明王,除盖障菩萨现身作不动尊金刚明王,普贤菩萨..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一切法皆不可得一实在之体质的意思。维摩经说:若过去生,过去生已灭;若未来生,未来生未至;若现在生,现在生无住。又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即观世音菩萨,因观世音菩萨到处救苦救难,令一切众生脱离怖畏苦难。
凡夫和为了化度众生而现身说法的圣人所共同居住的国土。
法华经普门品所说,观音菩萨普门示现之三十三种变化身,即:佛身、辟支佛身、声闻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毗沙门身、小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塞身、优婆夷身、长者妇女身、居士妇女身、宰官妇女身、婆罗门妇女身、童男身、童..
又名六喻。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以梦、幻、泡、影、露、电等来比喻世间的一切法皆是无常。
人无我和法无我的二无我,亦名二空。人无我者,人为五蕴假合,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无有真实之我体存在;法无我者,不论佛法、世法,都是依缘假立,对待而有,没有独立存在的实体。金刚经说: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无实是不住有,无虚是不住空,离空有二边,便是真空妙有的中道义谛。金刚经说: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书名)八卷,清彭绍升着,绍升字允初,号尺木,别号知归子。法名际清。因刘遗民高忠宪二公往来修学之地,皆名东林。故题其居曰二林。自号二林居士。居士治古文,言有物而文有则。熟于本朝掌故。所述事状信而有征,卓然可传于后世。论学之文。精心密意,纪律森然,汇为二十有四卷,名二林居集。居士谈..
(故事)谓多数之塔婆也。法华经药王品曰:火灭已后,收取舍利,作八万四千宝瓶,以起八万四千塔。佛灭后阿输迦王作八万四千塔。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