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咒是很多学佛的人都在读诵的咒语,也是非常流行的咒语。准提咒出自《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是释迦牟尼佛所说,又被称为“最大满愿咒”。同时也是“十小咒”之一。
学佛的人经常每天念诵《准提咒》可以获得无量功德,得到巨大的福报。可以帮助自己开智慧,破愚痴。还可以让一些灾难病痛远离自己以及家人。
相关推荐
六类死
人之死有六类,但此六类死,其中又分为二:一、由福寿分,有三类死。二、由善恶分,有三类死。第一、由福寿分之三类死: 一、寿尽死。 二、福尽死。 三、不避不平等死,此有九种:一、食过度量。二、食于不宜。三、不消复食。四、生而不吐。五、熟而持之。六、不近医药。七、不知于己若损若益。八、非..
宝琼(唐益州福寿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八]
释宝琼。马氏。益州绵竹人。小年出家。清贞俭素。读诵大品两日一遍。为常途业。历游邑洛无他方术。但劝信向尊敬佛法。晚移州治住福寿寺。率励坊郭。邑义为先。每结一邑必三十人。合诵大品人别一卷。月营斋集各依次诵。如此义邑乃盈千计。四远闻者皆来造款。琼乘机授化望风靡服。而卑弱自持先人后德。经..
甄公(唐荆州福寿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释甄公。姓鲁氏。江陵人也。少而警慧。七岁诵通诗雅。遂应州举。三上中第未释褐。与沙门议论玄理。乃愿披缁。投福寿寺辩初法师以为模范。后于洛京昭成寺讲法数座。因礼嵩山禅师通畅心决。方至丹阳茅山。寻挂锡于苏州楞伽山四远参玄者胼肩叠足矣。时白乐天牧是郡。接其谈道不觉披襟解带。心游无物之场得..
悟诠〔《神僧传》卷第二〕
蜀僧悟诠。号觉海。有慧性。峡州富人程夷伯年二十九。一夕梦其父曰。汝今年当死可问觉海。其人茫然不晓。一日有僧说相。负觉海字。程请一相。问云。我寿几何。觉海曰。老僧皆无求。但觅水一杯。呵气入水中。令程饮之曰。今夜有吉梦可相报。即夜梦至一官府左廊下。男子妇人衣冠严整。皆相忻悦。右廊尽枷..
吉州福寿和尚
吉州福寿和尚,僧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展手。问:「文殊骑师子,普贤骑象王,未审释迦骑甚么?」师举手云:「[口*耶]![口*耶]!」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所以者何’,什么理由呢?‘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佛法是这样的伟大!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 只要你教人做好事,这一点终归是对的。所以一切贤圣,罗汉也好,菩萨也好..
            大安法师:南无(归命)就含摄信愿持名。阿弥陀佛就帮我们解决一切问题。
往生的条件是信愿行三资粮,这三者是有机的整体,由信启愿,由愿导行,由行落实信愿。信要深,深信极乐世界的真实存在,深信阿弥陀佛具有救度我等凡夫的威神愿力,虽然我们烦恼厚重,但不会障碍阿弥陀佛的救度。深信我与阿弥陀佛同体,阿弥陀佛悲心不舍任一众生,当然也不会遗弃我这个苦恼的浪子。愿要..
            云谷禅师为何把“准提咒”传给袁了凡
了凡居士的生平大家都不陌生,众所周知,他的一生是从接触云谷禅师开始转变的。在此之前根据《了凡四训》的记载,他的运程是被孔老人的《邵子皇极经世》算命所料定,无丝毫差错;因此而灰心丧志,甘服于宿命,对于生命不做任何积极的进取,因为他认为无论他如何努力,都逃不出命运的气数。有天到了南京..
            月光菩萨成就一切善法
我们都知道月光菩萨是非常殊胜的,我们平时若是能够认真念诵修行的话肯定是非常好的。而且月光菩萨的功德也是非常巨大的,我们平时可以选择供奉月光菩萨,这样我们家人也是可以获得月光菩萨的庇佑的。月光菩萨,也被称作月神、月净菩萨、月光遍照菩萨,是民间流传最广的神仙之一;月光菩萨是东方净琉璃..
            一切众罪中,杀生最重,诸善行中,护生第一
佛言:世间第一恶行是以杀生为主,兼摄余恶。一切众生,皆以命为本,是故一切众罪中,杀生最重,诸善行中,护生第一。然而上至诸天人民,下及蜎飞蠕动之类的众生,潜意识里悉有欲为众恶的冲动。这是由无明我执所自然显现的残忍性。如果没有得到圣人因果的教化,没有持戒的道力,这种造恶的冲动在业力凡..
            一切有漏善法中,没有能比放生功德大
一切有漏善法中,无有能比放生之功德大。凡其它善业,若自心不净,就无有功德,但放生时,无论其心净或不净,其事皆是直接对众生有利,因此有不可思议的善果,哪怕是放一条生命的功德也无法衡量。大菩萨度化众生也是暂时令众生离苦得乐,享受人天福报,究竟解脱生死轮回,放生也同样具备此功德。因此无..
            人生的遭遇,一切各有因果
人生的遭遇,一切各有因果,不怨恨他人,也不羡慕他人。真正的佛学讲因果报应并不是迷信的话,而是一句很科学的话。你昨天骂了人家,当时人家对你笑笑,心里已经有了仇恨,有机会他一定会报答你的,不会客气。这就是因果,这就叫做业佛学的基本是建立在六道轮回、三世因果上,但是据我几十年的经验所知..
            什么是一切法
一切法,就包含了九十四个有为法,六个无为法。九十四个有为法,就包含了八个心法、五十一个心所有法、十一个色法、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六个无为法,是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想受灭无为、真如无为,这六个无为法。所以这个表,就说明宇宙万有的现象,把它分成本体跟现象界来说,..
            一切法是什么法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在梦中,一切皆只是念头形成的‘相’,可说是‘名字相’,不是实物,称之为“无”;但是不能说没有这个梦,也不能说没有一切相,称之为“有”,也就是‘相有体无’。心的念头和心不是一个也不是两个,就叫做“不一不二”,也是:“色(相)即是空(心),空即是色“。‘一切唯心造..
            一切法注重的是什么
着重佛的体认:如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是离一切相的。“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佛是不能於色声相中见的。“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佛是不能从威仪中见的。如来..
            一切法包含了什么
⑴五蕴︰指色、受、想、行、识蕴。蕴,旧译为阴,那取内不扬之义,即积聚之意。色,指有形相、有质碍的物质。受,指苦乐等感受作用,由接触客体而起的情绪反应。想,指对客体对象所呈形相的收摄。⑵十二处︰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内六处及色、声、香、味、触、法等外六处。处,旧译为入,意为所..
            一切法讲的什么性
祥纳穹敦巴问:「如何归纳精华要义呢?」「对于同于虚空界的一切众生修慈悲、菩提心,为了他们精勤积集二资粮;由此所产生的一切善根回向所有的众生,愿与其共同获得圆满菩提;应当了知这一切之自性为空性,法相(显现)为如梦如幻。」我们如果不知道归纳修行的精华要义,那么表面上了解、领会、知晓得再多..
            妙舍法师:懂因果佛法给你不惧一切的力量
文:妙舍法师漕溪一滴润我心六祖悲智耀古今千古绝唱音犹在法筵传灯灯无尽因果,又叫业因果报。因,就是原因,也叫因缘。果即结果,又叫果报。业指一切身口意活动。因果报应就是身口意三业的造作必定招致相应后果的规律。它是佛法的基础,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则,是遍及一切的真理,是宇宙人生森罗万象、..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卷四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四章 菩萨十地无次第之一
第四章 菩萨十地无次第之一本章有电六节 一 菩萨地灭正受次第相续之境界 二 菩萨八地两种趣向 三 莫执着诸地次第 四 依第一义菩萨十地无次第 五 如来应供等正觉非常非无常 六 不实妄想生不出如来第一节 菩萨地灭正受次第相续之境界经文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一切菩萨声闻缘觉灭正受次第..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卷四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三章 佛法非常非无常
第三章 佛法非常非无常本章有二节 一外道七种无常论 二 佛法起于非常非无常第一节 外道七种无常论经文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一切外道皆起无常妄想。世尊亦说一切行无常是生灭法①。此义云何?为邪为正?为有几种无常?[注]① 一切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法属于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未离生灭相。离生..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卷四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二章 不生不灭离有无之二
第二章 不生不灭离有无之二第六节 佛和外道都说不生不灭 究竟有何差别经文尔时,大慧菩萨复承佛威神而白佛言:世尊,世尊显示不生不灭,无有奇特。所以者何?白话解大慧菩萨承佛威神再请佛开示:世尊!世尊阐析不生不灭义的意义,并没有奇特之处。我怎么这么说?经文一切外道因,亦不生不灭。世尊亦说虚空,非数缘..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卷三 一切佛语心品第三 第七章 慎勿习近世间论之二
第七章 慎勿习近世间论之二经文如是诸患,皆从爱起,斯由习近世论及世论者,我及诸佛说名为贪,是名摄受贪欲,不摄受法。白话解这些过患,都是从贪爱而起,由于受世论师迷惑,死抱世论观点所致。我和所有的佛都说这是贪,说这是摄受贪欲,不摄受法。经文大慧,云何摄受法?谓善觉知自心现量,见人无我及法无我相,妄..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卷四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八章 甚深般若波罗蜜
第八章 甚深般若波罗蜜本章有三节 一 波罗蜜有三种分别 二 大慧提出种种诘难 三 世尊答大慧问第一节 波罗蜜有三种分别经文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六波罗蜜①满足,得成正觉。何等为六?[注]① 六波罗蜜小乘、大乘都讲六波罗蜜,顺次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种脱离生灭苦海度到不..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卷三 一切佛语心品第三 第六章 菩萨不立不生宗之二
第六章菩萨不立不生宗之二第四节菩萨应说一切法如幻如梦经文大慧,然菩萨摩诃萨说一切法如幻如梦,现不现相故及见觉过故,当说一切法如幻梦性,除为愚夫离恐怖句故。白话解菩萨说法,说一切法如幻如梦。一切法都是自己心中显现的影像,有时显现,有时不显现,有人见,有人不见,有人面对一切影像,都能..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卷三 一切佛语心品第三 第五章 离言入义识转智之二
第五章 离言入义识转智之二第三节 菩萨当善分别智识相经文复次,大慧,智识相①,今当说。若善分别智识相者,汝及诸菩萨则能通达智识之相,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注]① 智识相 说智说识,是相对的。以声闻圆觉的眼光看,世间智不是智,而是识;以佛菩萨的眼光看,世间智和出世间智都不是智,而是识。白话解佛..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卷三 一切佛语心品第三 第六章 菩萨不立不生宗之一
第六章 菩萨不立不生宗之一本章有六节 一 见一切法寂静无相续不相续 二 何故说圣智有自性 三 不应立一切法不生为宗 四 菩萨应说一切法如幻如梦 五 知而不察则无事可得 六 再说宗通与说通第一节 见一切法寂静,无相续不相续经文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一切法相续义、解脱义。若善分别一切法..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卷三 一切佛语心品第三 第四章 离有离无自宗通
第四章 离有离无自宗通本章有节 一 不取有见不取无见 二 不取贪恚痴性不能说是无性 三 宗通与说通第一节 不取有见,不取无见经文尔时,大慧菩萨复请世尊:惟愿为说一切法有无有相,令我及余菩萨摩诃萨离有无有相,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白话解大慧菩萨请佛开示:世尊,请为我们说对一切法的“有见”和“无..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卷三 一切佛语心品第三 第五章 离言入义识转智之一
第五章 离言入义识转智之一本章有节 一 执着种种语义,生出不实妄想 二 离言说相,才能入义 三 菩萨当善分别智识相 四 外道九种转变论第一节 执着种种语义,生出不实妄想经文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不实妄想相。不实妄想云何而生?说何等法名不实妄想?于何等法中不实妄想?”白话解大慧菩萨请佛..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卷四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一章 辩证不二观如来
卷四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第一章 辩证不二观如来本章有六节 一 如来非果非因 二 无我并非无自性 三 如来与五阴非异非不异四 如来与解脱非异非不异 五 如来与尔焰非异非不异 六 三藐三佛陀佛陀 离一切根量第一节 如来非果非因经文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三藐三佛陀①,我及余菩萨摩诃萨佛告大慧:..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卷三 一切佛语心品第三 第八章 远离外道涅槃想
第八章远离外道涅槃想本章有二节一外道种种妄想涅槃二佛说涅槃真实义第一节外道种种妄想涅槃经文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所言涅槃者,说何等法名为涅槃而诸外道各起妄想?白话解大慧菩萨请佛开示:世尊!请为我们说涅槃的含义。怎么样的法是涅槃?为什么各种外道对涅槃会起诸多妄想,各说各的涅..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