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心刹那刹那在生灭,那我们的心又如何保持正知正见呢?
明证法师答:也就是三心不可得,过去、现在、未来都不可得,为什么?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还没有来,现在呢,刹那、刹那不停,也就是说即使现在也是分成,过去、未来、过去、未来,这样的话还是没有,不过那很小

文章来源:摘自明证法师《答疑解惑2》
问:《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心刹那刹那在生灭,那我们的心又如何保持正知正见呢?
明证法师答:也就是三心不可得,过去、现在、未来都不可得,为什么?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还没有来,现在呢,刹那、刹那不停,也就是说即使现在也是分成,过去、未来、过去、未来,这样的话还是没有,不过那很小

文章来源:摘自明证法师《答疑解惑2》
三大劫者,就现在之贤劫,而言过去未来之二大劫也。一、过去庄严劫 千佛出世。二、现在贤劫 千佛出世。三、未来星宿劫 千佛出世。
三小劫者,就现在之第九小劫,而言过去未来之二小劫也。一、过去第八小劫 无佛出世。二、现在第九小劫 四佛出世。三、未来第十小劫 减劫八万岁时,弥勒佛出世。三小劫(一大劫)┌成劫第一中劫┌增劫│┌第一小劫 ┤大劫┤住劫第二中劫┤至└减劫│└第二十小劫│坏劫第三中劫└空劫第四中劫(现次之大..
从无始以来相继无穷的时间,称为一切时。无论何时,包括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时间,都称为一切时。
【一切同类可得相】 p0011瑜伽七十八卷二十二页云:若一切法,意识所识性;是名一切同类可得相。
【一切异类可得相】 p0011瑜伽七十八卷二十二页云:若一切法相性业法因果异相,由随如是一一异相,决定展转各各异相。是名一切异类可得相。
集以招聚为义,若心与结业相应,未来定能招聚生死之苦,故名为集。一、集有三种业,摄一切业。 一、不善业 即十不善也。 二、善业 即十善也。 三、不动业 即十二门禅也。二、烦恼者二种烦恼,摄一切烦恼。一、属爱烦恼二、属见烦恼是二烦恼,出一切三毒、五盖、十使、九十八烦恼(均见前文)等。若此烦..
四教仪云:一明三世十二因缘者,过去二因,现在五果,现在三因,未来二果。一、过去二因 谓无明、行。二、现在五果 谓识、名色、六入、触、受。三、现在三因 谓爱、取、有。四、未来二果 谓生、老死。
九结者:一、爱结 谓诸众生,为贪爱故,广行不善,由此遂招未来生死之苦,流转三界,不能出离,是名爱结。二、恚结 谓诸众生,为嗔恚故,广行不善,由此遂招未来生死之苦,流转三界,不能出离,是名恚结。三、慢结 谓诸众生,为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下劣慢、邪慢故,广行不善,由此遂招未..
四烦恼六者:一贪、二嗔、三慢、四无明、五疑、六不正见、以其烦燥扰动,恼乱身心,故名烦恼。一、贪 贪者,于有有具染着为性,能障无贪善根,生苦为业。二、嗔 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善根,不安隐性恶行所依为业。三、痴 痴者亦名无明,于诸理事迷闇为性,能障无痴善根,一切杂染所依为业。..
佛乘宗要论曰:小乘的宗要,为超出世间的,则必先将一切世间之法打破。欲求打破,必先了知。了知矣,打破矣,而后可得解脱。其主要之点在是,分三条说明之:一、了生死为因 了有二义,曰了知了脱,谓由了知而求了脱也。如平盗然,必先知盗之所在,及其人数多寡,内容如何,如是种种,明晰无余,然后盗..
【三世因果】三世,指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世间所有的一切事物或现象,在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的迁流中,为一因果的连锁。过去者为因,现在者为果;现在者为因,未来者为果,此称为三世因果。佛教理论,有情的生命流转,以过去的业力为因,招感现在之果,复以现在的业力为因,招感未来之果,如是因..
唯识论云:云何四智相应心品。一、大圆镜智相应心品 谓此心品,离诸分别,所缘行相,微细难知,不妄不愚,一切境相性相清净,离诸杂染,纯净圆满。现种依持,能现能生身土智影,无间无断,穷未来际,如大圆镜,现众色像。二、平等性智相应心品 谓此心品,观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大慈悲等,恒共..
四十二章经,谓人有过不悔,罪来趣身,如水归海,悔过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大集经,喻悔如百年垢衣,一日而浣,可得鲜净,如是百千劫中,所集诸不善业,以佛法力故,顺善思惟,于一日一时,能尽消灭。未曾有经云:前心作恶,如云覆日,后心起善,如炬消暗。..
由三因缘,大种变异,令所造色,变异而转。一、士夫用 谓由地大所拆触故,器有差别。由差别故,令所造色,变异可得。或由水所润等,火所热等,风所燥等,令所造色,变异可得。二、业所作 随业势力,先大种生,后随彼力,色变异生。三、由胜定 胜定力故,先起大种,然后造色变异而生也。..
于一切法执一者,亦有六种,云何为六。一、计因果一体 如僧祇部人,计因果为一,如受种子为芽等。二、计身神一相 如外道计神我即身,以分析此身,求此神我不可得故,说身神为一。三、计我阴一体 如僧佉人,计我与阴一。说云我觉,二法是一。以我离觉我不可得,觉离我觉不可得,觉灭我灭,我灭觉灭,如..
【方所】方位与处所。即占有空间一部分之场所。《俱舍论》卷八载:‘以无色法,无有方所;过去、未来无表无色,不住方所,理决然故。’
【取结】取即取著。谓诸众生于见取、戒取,妄计执著,广行不善,由此遂招未来生死之苦,流转三界,不能出离,是名取结。
【业因】业即是因,以业为招感未来果报之因。又作因业。《成唯识论述记》卷八谓:‘业,苦本故,唯是因也。’
住阿兰若、乞食、一处坐、一时食、正中食、不择家食、守三衣、坐树下、露坐闲静处、著补衲衣、在冢间住。若有人能于十一年中学习此苦法,则此生可得阿那含果,再生可得阿罗汉果。
又名十二有支,或十二缘起,是说明有情生死流转的过程。十二因缘是:无明(贪嗔痴等烦恼为生死的根本)、行(造作诸业)、识(业识投胎)、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六入(胎儿长成眼等六根的人形)、触(出胎与外境接触)、受(与外境接触生起苦乐的感受)、爱(对境生爱欲)、取(追求造作)、有(..
二边是指有无二边;三际是指过去,现在、未来三时,或指外、内、中间三处。
人无我和法无我。人无我是了解五蕴假和合之义,知道人无有真实之我体可得;法无我是了解诸法因缘生之义,知道诸法皆无有实在之体用。
1、三大阿僧祇劫的简称,又名三无数劫,即菩萨修行成佛所须经过的年数。2、指过去现在未来三劫,过去劫名庄严劫,现在劫名贤劫,未来劫名星宿劫。
1、指过去、现在、未来三时。2、指内、外、中间三处。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一切法皆不可得一实在之体质的意思。维摩经说:若过去生,过去生已灭;若未来生,未来生未至;若现在生,现在生无住。又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1、谓过去现在未来各有一千尊佛出世。2、指现在贤劫之千佛,释迦佛是其中之第四尊佛。
已是已往,今是现在,当是当来,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贪是贪爱五欲;嗔是嗔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慢是憍慢自大;疑是狐疑猜忌;不正见是不正的见解,包括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贪嗔痴慢疑加上五不正见,成为十根本烦恼,又名十惑,或十使。..
成就了佛果之后,其功德尽未来际不会减少。
1、世界的简称。2、时的别名,如过去、现在、未来,都叫做世。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