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胜流真如
【胜流真如】修唯识行,第四修习位的十真如之一。这是第三地断闇钝障所证的真如,此显胜流教法所依真如,第三地得殊胜三慧,照了真如所流大乘教法,由所流教法,于余教法,最为殊胜,故名其根本曰胜流。参阅‘十真如’条。..
胜解心所
【胜解心所】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别境心所之一。胜者殊胜,解者见解,即是殊胜的见解。《成唯识论》曰:‘于决定境,印持为性,不可引转为业。’所谓决定境,即于所缘实境、或义理境,无所犹豫。如缘青色,计此为青,不疑为红为蓝;如受某种学说影响,对其义理承受无疑,均名决定境。心识于缘虑决定境时,..
二应身
胜应身和劣应身。胜应身是佛非常殊胜的应化身,是佛应初地以上的菩萨而示现的一种应化身;劣应身是佛最下等恶劣的应化身,是佛应初地以下乃至凡夫而示现的一种应化身。
下地
三界一共分为九地,境界恶劣的称为下地,境界殊胜的称为上地。
十殊胜语
(名数)一、所知依殊胜殊胜语,阿赖耶识也。是为所知之本体,故名所知依。二、所知相殊胜殊胜语。阿赖耶识三种之自相,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也。是为所知之相。故名所知相。三、入所知相殊胜殊胜语,唯识性也。是为行者证入之所,故名入所智相。四、彼入因果殊胜殊胜语,世出世之六波罗蜜也。..
凡所现身不可分别
【凡所现身不可分别】 p0227佛地经论二卷三页云:凡所现身不可分别者:显示世尊能正摄受无染自身殊胜功德。谓诸佛身,非是虚妄分别所起。无烦恼业生离染故。以如来身,非是杂染分别起故,不可分别。又云:凡所现身不可分别者:显示世尊,随其胜解,如应示现,殊胜功德。谓佛世尊,虽无分别,如末尼珠;..
五种殊胜正加行果称赞利益
【五种殊胜正加行果称赞利益】 p0290瑜伽九十二卷十一页云:复次于其成就世间正见多闻不定住正法者,即成就此世间正见多闻得定住正法者,当知略有五种殊胜正加行果称赞利益。何等为五?谓彼第一住正法者,先由其心未得定故;奢摩他支、戒、未清净,亦未鲜白。即此第二住正法者,心得定故;清净鲜白。当..
二殊胜
谓观世音菩萨极证圆通,十方普应,上同诸佛,下合群生,妙用超越。据楞严经卷六载,二殊胜即:(一)上合诸佛本妙觉心,本妙觉心即诸佛本然觉了妙明真心。指菩萨极证寂灭,十方圆明,体同诸佛,故能起同体大慈,与众生乐,显应十方,现身说法,圣凡等度,有愿必从,故为殊胜。(二)下合众生同一悲愍,指菩..
十一殊胜
十二因缘中,为发业支之无明有:所缘胜、行相胜、因缘胜、等起胜、转异胜、邪行胜、相状胜、作业胜、障碍胜、随转胜、对治胜等十一种殊胜事。即:(一)所缘胜者,谓无明遍缘于染净。(二)行相胜者,谓无明能隐真显妄。(三)因缘胜者,谓无明为惑业之生本。(四)等起胜者,谓无明等能发起能引(行支)、所引..
十殊胜语
即大乘之教体。据摄大乘论卷一载,即:(一)所知依殊胜殊胜语,阿赖耶识为所知之本体,故称所知依。(二)所知相殊胜殊胜语,所知相指阿赖耶识三种之自相,即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三)入所知相殊胜殊胜语,唯识性为入所知相之体,乃行者证入之处。(四)彼入因果殊胜殊胜语,世出世之六波..
二殊胜
[出楞严经]此言观音菩萨。极证圆通。十方普应。上同诸佛。下合群生。妙用超越。故云殊胜。一上合诸佛本觉妙心本觉妙心。即诸佛本然觉了妙明真心也。谓菩萨极证寂灭。十方圆明。体同诸佛。故能起同体大慈。与众生乐。显应十方。现身说法。圣凡等度。有愿必从。是为殊胜。二下合众生同一悲仰谓菩萨所证圆..
法缘
1、说法普结善缘。2、说法人的机缘很殊胜。
不可转法
【不可转法】 p0329佛地经论二卷二页云:不可转法者:显示世尊降伏外道殊胜功德。谓佛正法,一切外道,不能退转。降伏彼已,显正道故。又云:不可转法者:显示世尊不为一切外道所伏殊胜功德。谓教证法,皆不为他所退转故。..
六现观引发分别
【六现观引发分别】 p0310瑜伽七十一卷五页云:问:是诸现观、几能引发诸神通等殊胜功德?答:除一,余一切。
六种殊胜故苦乐殊胜
【六种殊胜故苦乐殊胜】 p0312瑜伽五卷一页云:又由六种殊胜故,苦乐殊胜;应知。一、形量殊胜。二、柔软殊胜。三、缘殊胜。四、时殊胜。五、心殊胜。六、所依殊胜。何以故?如如身量,渐增广大,如是如是,苦转殊胜。如如依止,渐更柔软,如是如是,苦转殊胜。如如苦缘,渐更猛盛,众多差别,如是如是..
天眼
【天眼】 p0369如修定能证殊胜智见中说。二解如三眼中说。三解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九卷十三页云:问:天眼、以何为自性?答:非诸筋骨血肉所成色界大种所造净色,能无碍视,体不可见,眼界眼处眼根所摄。是谓天眼。显自性已;当释其名。问:此何因缘,说为天眼?答:此眼殊胜,故名为天。世于胜法,有天..
引发静虑
【引发静虑】 p0377无性释七卷十二页云:引发静虑、谓能引发六神通等殊胜功德。
四修定
【四修定】 p0416法蕴足论七卷四页云:有四修定,何等为四?谓有修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现法乐住。复有修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殊胜智见。复有修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胜分别慧。复有修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诸漏永尽。如彼卷四页至十一页广释。..
证无中边佛地平等
【证无中边佛地平等】 p1439佛地经论二卷四页云:证无中边佛地平等者:显示世尊,证真如相殊胜功德。谓真如相,无有中边;远离一切有为无为中边相故。远离方处中边相故。如是真如,即是佛地平等法性。证此佛地平等性故。遍知一切为无为等,于中不染。又云:证无中边佛地平等者:显示世尊三身方处无有分..

念佛十种功德
◎ 永 明 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并诸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四、一切饿鬼,若夜叉、罗刹,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龙,悉不能害。五、一切火难、水难、..

信愿法师:念佛往生,真实不虚
诸佛证赞:念佛往生,真实不虚下面来看诸佛,就是指六方诸佛,有什么不可思议功德。诸佛有何不可思议功德?出广长舌相,证诚赞劝,念佛往生,真实不虚。六方诸佛的不可思议功德,就是出广长舌相——因为每一位诸佛都已经成就三十二大人相。三十二大人相之一,就是广长舌相。“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意思..

元音老人:念佛是最适合众生修证得度的一个妙法
佛说,以黄叶止小儿啼,是法无定法,应病与药,所以对症的药都是良药,各种法门都是一律平等,无有高下。末法时期,众生根基比较陋劣,业障深重。所以修法还是以净土最为恰当,契理契机,是最适合众生修证得度的一个妙法。净土宗非常方便,只要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了。一句阿弥陀佛,可以..

念佛不能间断
梦参老和尚假使你每天念地藏圣号,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念一千遍,每天念一千遍,能念到一千天,三年,三年一天不断,这个就难了。念一千圣号很容易,那你一个小时都不到,但是,你每天能够不断念三年,得靠你坚持力量了,经常一打闲岔就把你岔过去了,你有时候就断了。不要说一千声,十声都有时..

至心念佛消业障
至 心 念 佛 消 业 障◎ 圆瑛经云: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 一切众生,自从无始一念妄动而有无明,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起心动念,多造恶业,能为障碍,即障蔽自己佛性,业障不除,佛性不得现前,故我释迦如来倡此念佛法门,教人消除业障。经云: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何以念一声佛号..

如不念佛,每日造作获罪无量!
菩萨谓查母曰:汝何不勤勤念佛?答曰:因添儿孙,时常抱持,恐有不净。菩萨曰:汝谓不净念佛,恐怕有罪,不知不念佛则获罪无量。莫计净与不净,只管念去可也。--《西方确指》好,请看下面。第三十八段:不念佛则获罪无量。由于菩萨有六种神通,他心通、天眼通都具备,与会弟子的种种情况一目了然,所以..

大安法师:24小时精进念佛中途太累怎么办
信众:精进念佛要求不懈,这是不是应该经过锻炼出来的,起初累了可能需要休息,慢慢地就可以不必休息了,可以坚持念到完,毕竟各人体质不一样,对吗?大安法师:12小时或24小时精进念佛是要求大家不懈怠,虽然是需要锻炼,但是还要有自己的发心。就在上次12小时精进念佛的时候,我们注意到:能够坚持下..

大安法师:省庵大师谈做善事与念佛的关系
与茅静远居士书前三月下旬返自四明,过访居士,适遇他出,怅然而去。寻归回龙,兹又一月余矣。因数子相劝,欲讲《法华》,特到杭请经,因得致书于足下。居士造桥事毕,可谓莫大之功。然居士之心,好善无倦,一善甫完,复作一善。美则美矣,其如生死大事何?苟不以生死大事为急,而孜孜为善,所作善事如..

念佛,心态一定要正确
信愿念佛,资粮具足,唯说弥陀本愿海。师父在修行上经历了许多转折,而这些转折与磨练也更坚定了她的信愿。师父初出家时,拼命念佛,她说:那时候在拼昼夜二十四小时念佛,一直拼的时候,因为我病已经这么严重了,死在眉睫,真的会紧张。我很害怕不能往生,睡觉的时候,都不太敢睡。真的是睡觉都要提高..

念佛是谁
念佛是谁来果禅师禅宗一法,本来不立文字,不借语言。不立文字,则无言可说;不借语言,有甚么口开?照这么说,不是不要讲话吗?为甚么一天有数次的讲话呢?要晓得:宗门下的讲话,是出于不得已,因为你们的心各有不同;宗门下的不立文字、语言者,必须达到同一个行处;十方诸佛如是行,历代祖师亦如是..

觉照念佛
觉照念佛◎ 梦 参今年是2005年,六十五年前,我的老师慈舟老法师打念佛七的时候,他讲的开示,我拿来给大家介绍介绍。虽然隔了65年了,对我们还是新鲜的。1940年,我们也是打佛七,慈舟老法师打佛七开示:念佛,应该觉照。我们念佛的人,应该有觉照。照的意思,就像大家念《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