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了凡四训上面了凡先生的方法,总觉得心里还是有一些疑虑,一方面相信佛菩萨,一方面又觉得不太可能吧。直到这一次,我才是真正完全的相信了。上一次参加了一场考试,主要是面试一些专业的东西,因为我之前不是学的这个专业,那些别人有的特长,我压根就没学过,所以心中完全没有丝毫的把握。连准备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也来不及学那些特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反而不慌张了。考试之前心里默默许愿,我若是能通过此次面试,一定念几万遍准提咒回向,也时刻在心里默念准提咒求佛菩萨加持。果真不虚的,以前别人考过的都说这考试得测试画画弹琴跳舞等等特长,这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学会的,万万没想到,我进去里面,一个很温柔的女考官,只是问了我几个很简单的问题,让我讲了一个小故事,之后就说你准备了什么才艺,展示一下就好。我就简单跳了一个舞蹈,自己唱歌,当时自己感觉不怎么好。回来之后一直都默念准提咒,果然,一个多月后,我一查成绩,居然顺利通过,真是佛菩萨垂怜啊!再说一下今天,一考试报名,几百个人啊,排队都排了好久,快到我们了,老师说人太多了,要中午了,让我们回去,我一看前面还有十几个人,后面却有几百个,这要是走了再来,那今天晚上估计还回不了家,还得等着呢。我心里默默念准提咒求菩萨加持我顺利完成,不一会儿就到我们了,一切都顺顺利利的弄完,真是有求必应啊!南怀瑾老先生说的果然没错,修准提咒感应大,所求皆如愿。弟子希望这篇文章有缘看到的人都能认真一心修准提咒,早日消除恶缘,但有所求,皆能如愿。
相关推荐
一切普门身
谓具足四种法界之遍一切身。即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等四重法界之遍一切身。大日经疏卷八(大三九·六六二下):“今还以此为慧火之资,供养一切普门身,增益不思议势力。” p14
三种圆融
事理圆融、事事圆融、理理圆融。事理圆融者,事如波,理如水,即如波与水之相即;事事圆融者,即如波与波之相即;理理圆融者,即如水与水之相即。
四法界
华严宗所立,即: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世间万法差别之相,各有其不同,不能混淆,名事法界;真如平等的理体,为万法所依,名 理法界;真如能生万法,故万法即是真如,理体事相,互融互具,无碍通达,理即是事,事即是理,名理事无碍法界;诸法互摄,重重无尽,不相妨碍,一多..
五种譬喻事
【五种譬喻事】 p0268瑜伽六十九卷八页云:复次毗奈耶中,略有五种能显法义诸譬喻事。一、本生事。二、本事事。三、影像事。四、假合事。五、譬喻事。本生事者:谓说前生菩萨行事。本事事者:谓说前世诸相应事。影像事者:谓说乳酪生酥熟酥醍醐等喻,影显最胜补特伽罗。又以世间七种河中补特伽罗喻,影..
一断一切断
为华严宗所立断惑说中之用语。又作一断悉成。华严宗以“法性融通、缘起相由”二门为根本教义,由此论说诸法“一即一切”之理及重重无尽之缘起性。其中,“法性融通”能明理事无碍,“缘起相由”能明事事无碍。二门之关系,以一事之中赅摄全理,故于一事之中显现多事;此即理事无碍,故事事亦无碍。以此..
十玄门
又称十玄缘起。全称十玄缘起无碍法门,或作华严一乘十玄门、一乘十玄门,单称十玄。表示法界中事事无碍法界之相,通此义,则可入华严大经之玄海,故称玄门;又此十门相互为缘而起,故称缘起。十门相即相入,互为作用,互不相碍。华严宗以十玄门与六相圆融之说为根本教理,历来并称“十玄六相”,二者会..
三重法界
(名数)华严宗所立三种之观门也。一、理法界,观一切诸法,尽为平等之真如。界者性之义也。二、理事无碍法界,观诸法即真如,真如即诸法。故界具分与性之二义。事者分之义,理者性之义。三、事事无碍法界,观诸法既具性,则诸法一一复如性融通,而一切事事,悉相融相即。界具性分之二义,如第二。华严..

南怀瑾:持诵准提咒的九品成就
念准提咒这些大概法师们都给你们讲过的,我重复一道,提醒你们注意。心里念,不要做形式,不要太管外表了!心不诚恳,外表光好,没有用的。要心里真正诚恳的念,不要求感应,自然有感应!所以准提咒念法告诉你,法本上讲:求什么得什么!像我学准提法准提咒,我没有求什么,当年师傅教我他问我求什么,..

南怀瑾:普示准提咒念诵方法
准提菩萨这个咒子感应是非常大的,但是要感应大,千万注意啊!诸位,我们修佛法的 人要有利他的心( 利益他人的心 ),不要专求自利;以利他之心去唸,感应就很快。某 个人找你,这个人很自私自利,专为自己着想,到你家里客厅坐一下,微尘还要带一颗 走的人,那你都不欢迎嘛,对不对?所以,利他的人..

南怀瑾:注意!持《准提咒》最容易疏忽之处!
准提菩萨这个咒子感应是非常大的,但是要感应大,千万注意啊!诸位,我们修佛法的人要有利他的心( 利益他人的心 ),不要专求自利;以利他之心去念,感应就很快。某个人找你,这个人很自私自利,专为自己着想,到你家里客厅坐一下,微尘还要带一颗走的人,那你都不欢迎嘛,对不对?所以,利他的人,诸..

无论家长多忙都要给孩子过这“三个生日”,以后的人生才能更加安全顺利
有智慧的孩子离不开有智慧的家长。如今,不少家庭会给孩子置办生日会,让生活变得有仪式感,其实孩子的生日,有智慧的家长还会在三个重要的生日节点让他们明白“戒”的含义,告诉他们人生中有些事情是不可以触碰的。人生要获得大智慧,必须通过戒、定、慧的修炼。戒之所以放在首位是因为人的行为都是贪..

有脾气一切事情就不顺利
我对你们讲:不论你是拜佛也好,念佛也好,礼忏也好,诵经也好,就是要把自己的脾气改了。有脾气的人就是苦,没有脾气的人就是快乐。有脾气的人就有烦恼,没有脾气的人就常常欢喜。这个脾气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好像人生种种病,为什么生的?因为有脾气。一切事情不顺利,为什么?也因为有脾气。所以人若..

闭关感悟:明心见性的她第十次闭关,舌根下突然出现很多口水
闭关感悟:明心见性的她第十次闭关,舌根下突然出现很多口水时照关房出关后闭关学员:北京-赵女士闭关地点:杭州·UCCC时照学堂闭黑关中心闭关时间:2018.12.01-07(第103期)闭关感悟2018年12月1日,期待已久的闭关开始了,这是我第十次闭关,由开始的度日如年到现在的很享受这种闭关的过程,这期间经..
缘起及缘已生法四句分别
【缘起及缘已生法四句分别】 p1306法蕴足论十卷二页云:此中缘起,缘已生法,其体虽一;而义有异。谓或有缘起,非缘已生法。或有缘已生法,非缘起。或有缘起,亦缘已生法。或有非缘起,亦非缘已生法。或有缘起,非缘已生法者:无也。或有缘已生法,非缘生者: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
共相作意
【共相作意】 p0627俱舍论七卷十四页云:共相作意。谓十六行相应作意。二解 大毗婆沙论十一卷八页云:共相作意者:如十六行相等。
微俱行善根
【微俱行善根】 p1250大毗婆沙论三十六卷二页云:云何微俱行善根?答:断善根时最后所舍。由舍彼故,名断善根。如是善根、于欲界系生得善中、下下品摄名微俱行。二解 发智论二卷八页云:云何微俱行善根?答:断善根时最后所舍。由舍彼法故,名断善根。..
诸菩萨惠施清净由七种相
【诸菩萨惠施清净由七种相】 p1363瑜伽七十四卷十六页云:复次如诸菩萨所行惠施,当知此施,由七种相,乃得清净,谓施物清净。戒清净、见清净、心清净、语清净、智清净、垢清净。如是清净,当知一切皆有十相。如彼卷十六页至二十二页广释。..
五通神
我国古代民间传说中之淫邪神名。谓能作祟于人。俗称五圣。本为兄弟五人,唐末已有香火,庙号五通。唐代郑愚之大沩虚祐师铭有“牛阿旁,鬼五通”之语。或谓明太祖定天下之初,梦阵亡兵卒请恤,太祖许以五人为伍,处处血食,命江南人家立尺五小庙,俗名五圣堂。清朝康熙(1662~1722)年间,江宁巡抚汤斌..
三光
指日、月、星三者。又指色界第二禅之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 p545
五髻冠
作成五髻形之宝冠,乃密教用来表示五种智之宝冠。大日经卷一(大一八·八上):“持真言行者,次至第三院,先图妙吉祥,其身郁金色,五髻冠其顶,犹如童子形。” p1205
天须菩提
须菩提,梵名Subhūti。佛弟子之一。此人于五百世中常上生化应声天,下生王者之家,故称天须菩提。又食福自然而不匮乏,常着好衣,故于声闻中称“着好衣第一”。[增一阿含经卷三、分别功德论卷五] p1362
太平兴国寺
(一)位于蒋山(江苏钟山)。本寺肇建于六朝,初名道林寺。梁天监(502~519)年中,保志禅师寂于此,武帝为立塔寺,改称开善寺,为当时义学之枢府。咸通年中,又改名宝公院,宋太平兴国五年(980)改今名。元泰定年间毁于薪火,守忠禅师复之。明洪武初年,为筑孝陵乃移建其东之独龙冈,赐名灵谷寺。至..
六大法性
谓地、水、火、风、空、识等六大,由圣智观之,为其法性一味平等。凡眼则惟见其事事差别而不相融之事相。 p1252
鞞沙门天
鞞沙门,梵名 Vai?ravana,巴利名Vessavana。又作毗舍罗婆拏天、毗舍罗门天、毗沙门天、[革*毗]室罗懑囊天、吠室啰末拏天。意译为多闻天、遍闻天、普闻天、种种闻天。又称俱吠啰天(梵Kubera, Kuvera)。四天王之一,十二天之一。住于须弥山之北面,守护阎浮提之北方。主司财宝富贵,又为护持佛法之善..
支遁
(314~366)东晋学僧。陈留(河南开封)人,或谓河东林虑(河南彰德)人,俗姓关。字道林,后从师改姓,世称支道人、支道林。家世事佛,早悟无常之理,隐于会稽之余杭山中,专研道行般若经等般若系之经典,二十五岁出家,后游京师建康,每至讲肆,善标宗会,颇为名士所激赏。时尚老庄,师每与当世倜傥..
罗聘
(1733~1799)清代画家。扬州人(一说歙县)。字遁夫,号两峰,别号“花之寺僧”。为扬州八怪之一。幼年丧父,读书自励,博闻强记,通画学十三科,读奇书五千卷,弱冠之年,已为青年诗画家。尝梦作老僧状,入花之寺,该寺方丈往勘之,因悟其前生,遂名花之寺僧。潜心参究禅道,终得省悟。 氏从金冬心..
加持念诵
(杂语)真言行者修一尊法时,以语密念诵也。盖行者已于本尊加持之位,自证圆极,成就本尊之身故,即出化他大悲门,说法利生也,此之为正念诵。
缘起非是无为
【缘起非是无为】 p1303俱舍论九卷十七页云:有说缘起是无为法。以契经言:如来出世,若不出世,如是缘起,法性常住。由如是意;理则可然。若由别意;理则不然。云何如是意?云何为别意?而说可然,及不可然。谓若意说,如来出世,若不出世,行等常缘无明等起,非缘余法。或复无缘。故言常住。如是意说..
四日
为印度佛教四大思想家之喻称。据大唐西域记卷十二朅盘陀国条载,东有马鸣,南有提婆,西有龙猛(即龙树),北有童受(即鸠摩罗多),号为“四日照世”。 p1673
玄门无碍十因
华严宗立十玄门以阐明法界事事无碍之相,而玄门无碍十因即用以说明诸法何以事事无碍。据华严玄谈卷六载,以下列十法性德为因,而起大业用,令十玄门之诸法,圆融无碍,重重无尽,故称玄门无碍十因。 玄门无碍十因中,前六因系就诸法自性之德相而论,后四因乃就业用之无碍而论。即:(一)唯心所现,谓一..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