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草堂
始因罗什法师得名。先是长安自汉废到秦兴三百余年。朝市旷绝。虽数伽蓝归向者少。姚兴世鸠摩罗什(此云童寿)。于大寺中构一堂。以草苦盖于中译经因此名之也。
近代唯识学的复兴
【近代唯识学的复兴】清季末叶,佛法衰微, 不绝如缕,几濒于灭亡。同治年间,洪杨之乱以后,江南文物荡然无存,欲求一册佛经而不可得。安徽池州杨仁山居士,联络同志,创设金陵刻经处,刻印佛经,数十年间刻印佛经两千余卷,流通佛经百余万册。并自日本搜购得我国散佚经书三百余种,其中包括唯识宗注..
三十三身
法华经普门品所说,观音菩萨普门示现之三十三种变化身,即:佛身、辟支佛身、声闻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毗沙门身、小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塞身、优婆夷身、长者妇女身、居士妇女身、宰官妇女身、婆罗门妇女身、童男身、童..
三十三身
(名数)法华经普门品所说,观音由普现色身三昧示现之三十三种变化身也:一佛身,二辟支佛身,三声闻身,四梵王身,五帝释身,六自在天身,七大自在天身,八天大将军身,九毗沙门身,十小王身,十一长者身,十二居士身,十三宰官身,十四婆罗门身,十五比丘身,十六比丘尼身,十七优婆塞身,十八优婆夷..
那提三藏(京大慈恩寺梵僧)[《续高僧传》卷四]
那提三藏。唐曰福生。具依梵言。则云布如乌代邪。以言烦多故。此但讹略而云那提也。本中印度人。少出家。名师开悟。志气雄远弘道为怀。历游诸国务在开物。而善达声明通诸诂训。大夏召为文士。拟此土兰台著作者。性泛爱好奇。尚闻有涉悟。不惮远夷。曾往执师子国。又东南上楞伽山。南海诸国随缘达化。善..
鉴源(慧观)(唐汉州开照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释鉴源者。不知何许人也。素行甄明范围律道。苾刍表率何莫由斯。后讲华严经号为胜集。日供千人粥食。其仓箪中米粟纔数百斛。取之不竭。沿夏涉秋未尝告匮。其冥感如此。其山寺越多征应。有慧观禅师见三百余僧持莲灯凌空而去。历历如流星焉。开元中崔冀公宁疑其妖妄。躬自入山宿。预禁山四方面各三十里火..
鉴源〔《神僧传》卷第七〕
释鉴源。不知何许人。素行甄明。后讲华严经号为胜集。日供千人粥食。其仓簟中米粟纔数百斛。取之不竭。沿夏涉秋未尝告匮。冥感如此。后多征应。有慧观禅师。见三百余僧持莲灯凌空而去。历历如流星焉。开元中崔冀公宁疑其妖妄。躬自入山宿。预禁山四方面各三十里火光。至第三夜有百余支灯。现兼红光可千..
十九说法
观世音菩萨应众生之机类而现十九种身以说法。此十九种身为:佛身、辟支佛身、声闻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毗沙门身、小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四众身(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妇女身(长者妇女身、居士妇女身、宰官妇女身、婆罗门妇女身..
磨头
慈觉〈龟镜文〉见〈园头〉处。《大慧武库》云:“五祖演和尚,依舒州白云海会端和尚咨决大事,深彻骨髓。端令山前作磨头,演逐年磨下收糠麸钱,解典出息,雇人工及开供外,剩钱入常住。每被人于端处斗谍是非云:‘演逐日磨下饮酒食肉,又养庄客妇女。’一院纷纭。演闻之,故意买肉沽酒,悬于磨院,及买..
磨院
《正宗赞·雪峰真觉禅师传》云:“师亲书牌于磨院,云:‘山前竟日无狼虎,磨下终年绝雀儿。’至今虎雀绝无。”《大慧武库》云:“五祖演和尚,依舒州白云海会端和尚咨决大事,深彻骨髓。端令山前作磨头,演逐年磨下收糠麸钱,解典出息,雇人工及开供外,剩钱入常住。每被人于端处斗谍是非云:‘演逐日..
释女
(杂名)释种之妇女也。毗卢释迦王,杀五百释女。见西域记六。
修行悟透这“七个字”,你就能体会到什么是“真师无所不在”!
01、古人云: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多少炼丹赤子穷精竭神,搜书稽籍,特别是近二十年的气功热潮使得人们对未知世界关心的热情越来越高涨,气功进入了低潮,求知却永远是高潮。然而能够得真传一句话却真不容易。因为人的识神并非是能兼顾阴阳的主宰,它是元神的对立面,所谓假言者被其捧若明珠,真言..

死而复生的悲剧
死而复生的悲剧倓虚大师(一)到阴间去了。在当时,闹时令症的人,最怕闹肚子,只要肚里一响,泻几回肚,不几天就要死!这种病在当时,好像有邪气一样!我在金同学家里回去之后,到了天黑,就觉肚子痛,内里咕噜咕噜的响。我心里想:坏了!恐怕我也要死,又怕母亲知道了担心,没敢言语。于是把小褂脱下..

化解心中怨恨的三个方法
化解心中怨恨的三个方法◎ 善 言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四十二章经》怨--它是恨的累积,它跟嗔不同。有些人,你一刺激他,他马上发脾气;有些人,他把心中的恨累积在心中。不过现在的医学已经证实,从..
揭职国
【揭职国】 p1188西域记一卷十六页云:揭职国、东西五百余里,南北三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四五里。土地硗确,陵阜连属;少花果,多菽麦;气序寒烈,风俗刚猛。伽蓝十余所,僧徒三百余人,幷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
慧炬
【慧炬】 p1319瑜伽八十三卷五页云:言慧炬者:谓于法教,随顺随时,能随转故。
象坚窣堵波
【象坚窣堵波】 p1186西域记一卷二十三页云:城西南有比罗娑洛山(唐言象坚)。山神作象形,故名象坚也。昔如来在世,象坚神奉请世尊及千二百大阿罗汉。山巅有大盘石,如来即之,受神供养。其后无忧王、即盘石上、起窣堵波,高百余尺。今人谓之象坚窣堵波也。亦云:中有如来舍利一升余。象坚窣堵波北山..
那揭罗曷国
【那揭罗曷国】 p0697 西域记二卷十一页云:那揭罗曷国,东西六百余里,南北二百五六十里。山周四境,县隔危险。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无大君长主令,役属迦毕试国。丰谷稼,多花果。气序温暑,风俗淳质。猛锐骁雄,轻财好学。崇敬佛法,少信异道。伽蓝虽多;僧徒寡少。诸窣堵波、荒芜圯坏。天祠五所..
玄景
(人名)隋玄景,二十七出家,以禅道融内外,巧于讲导。大业二年六月寂。续高僧传十七(玄景传)曰:每震法鼓动即千人屯赴,供施为俦罕匹,所以景之房内黄紫缁衣上下之服各百余副,一时一换为生物善。名义集曰:衡岳终身一衲,玄景每曙更衣,共高僧也。..
频婆娑罗梦
(传说)寄归传一曰:频婆娑罗王,梦见一氎裂为十八片,一金杖斩为十八段。悕而问佛。佛言:我灭度后一百余年,有阿输迦王,威加赡部。时诸苾刍,教分十八,趣解脱门,其致一也。此即先兆,王勿见忧耳。..
安清
(人名)字世高。安息王之太子。父薨让国于叔。出家。博通经论。游化四方。遂来中国。汉桓帝时。至洛阳。才机英悟。直通汉语。译赍来诸经。凡一百余部。见高僧传一等。
频婆娑罗梦
指频婆娑罗王之梦兆。据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载,频婆娑罗王夜梦一[叠*毛]裂作十八片,一金杖折为十八段,惧而问佛。佛告以佛灭度后百余年,有阿输迦王(阿育王),威服各地;其时,教团分为十八部,皆趣向解脱门。此梦即预兆其事。 p6365 ..
摩诃剌佗国
摩诃剌佗,梵名 Mahā-rāstra,巴利名 Mahā-rattha。为印度之古国,位于南印度摩腊婆国之南。又作摩诃罗仛国、摩诃勒咤国、摩诃赖吒国。意译大国。据大唐西域记卷十一载,此国周广六千余里,土地肥沃,风俗淳朴,民性傲逸,有恩必报,有怨必复,兵象甚强,昔戒日王东征西伐时,唯此国不臣伏。国人好..
别尊杂记
凡五十七卷,或五十卷。日本常喜院心觉着。又称要尊杂记、别尊类聚钞、五十卷书。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三册。本书详记东密诸尊、诸经法之梵号、种子、三昧耶形,并附有曼荼罗图三百余幅。 p2801
青莲华尼
(杂语)梵曰郁钵罗华比丘尼。常向贵人之妇女而赞出家。见智度论十三。
僧伽提婆
(人名)Saṁghadeva,译曰众天。罽宾国之僧,符秦建元年中入长安,后渡江,晋太元年中译出阿毗昙论。阿含经百余万言。见高僧传一。
那揭罗曷国
那揭罗曷,梵名Nagarahāra。又作那干诃罗国、那伽罗曷国、那迦罗诃国、那竭国。印度古国名。据大唐西域记卷二记载,此国东西长六百余里,南北亦有二百五十余里,四面皆山。国有大都城,无大君长,隶属于迦毕试国,物阜民丰,崇敬佛法,然伽蓝虽多,僧徒寡少,另有天祠五所,异道百余人。城东二里处有..
法立
晋代僧。于惠帝、怀帝在位期间(290~311),与法炬共译法句喻经、福田经。另译小经百余种,时值永嘉之乱,多已散佚。生卒年不详。 p3343
杯度别
(故事)杯度自言与鸠摩罗什别也。慧皎高僧传曰:杯度在彭城,闻鸠摩罗什在长安。曰:吾与此子戏别三百余年,杳然未期,迟有遇于来生耳。
迦文
为释迦文佛之略称。即释迦牟尼佛。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十六(大四七·七八六中):“迦文老人久默斯要,三百余会略不明破,但随机救拔,候时节到来。” p3959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