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阴间最敬重的是哪种德行?最痛恨的是哪种罪业?
答:阴间最敬重的:男的是尽忠报国,孝顺父母,女的是贞节孝顺,这两种人虽然有罪业,刑罚也必定会减轻。阴间最痛恨的是邪淫、杀生这两种罪业,杀业又比淫业为重,如果因为邪淫而杀人害命,那就两罪齐犯,罪加一等。古人说:「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问:阴间最敬重的是哪种德行?最痛恨的是哪种罪业?
答:阴间最敬重的:男的是尽忠报国,孝顺父母,女的是贞节孝顺,这两种人虽然有罪业,刑罚也必定会减轻。阴间最痛恨的是邪淫、杀生这两种罪业,杀业又比淫业为重,如果因为邪淫而杀人害命,那就两罪齐犯,罪加一等。古人说:「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经云。袈裟圣人表式。随顺寂灭行。慈悲心。离欲者之所应服。是故。出家者身披袈裟若未得沙门果者应以八法敬重。何等八法。应起塔想。寂灭想慈悲想。如佛想。惭愧想。令我来世离贪恚癡。具沙门想。
【邪慢】七慢之一,于慢上起邪见,自身没有德行,却妄称有德行,即成就恶行,恃恶高举。甚至于不信因果,毁谤三宝,这叫做邪慢。参阅‘慢’条。
1、流转门和还灭门。一切众生,造业受生死,叫做流转;行者修道证涅槃,叫做还灭。2、圣道门和净土门。行人在此娑婆世界,理解佛法,先断惑而后证果,名圣道门;若依弥陀愿力,往生极乐世界,得不退转,直至成佛,名净土门。3、福德门和智慧门。在六度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五度是福德门;般若一..
1、智德和断德。智德即菩提,因菩提能透视一切的事理;断德即涅槃,因涅槃已能断除一切的妄惑。2、悲德和智德。悲德是诸佛菩萨利他的德行;智德是诸佛菩萨自利的德行。3、性德和修德。性德是自性本具的德;修德是用功修来的德。..
1、指善良的品性和正直的行为。2、指具足功德的行法,如三学、六度等是。
法师昙恒。河东人。童孺依远公出家。年甫(始也)十三。便能讲说。内外典籍无不通贯。德行清孤物情推服。常有群鹿驯绕座隅。自入庐山专志净业。义熙十四年端坐合掌厉声念佛而化。春秋七十二 。
释法绪。姓混。高昌人。德行清谨蔬食修禅。后入蜀于刘师冢间头陀山谷。虎兕不伤。诵法华维摩金光明。常处石室中且禅且诵。盛夏于室中舍命。七日不臭。尸左侧有香。经旬乃歇。每夕放光照彻数里。村人即于尸上为起冢塔焉。..
子题:恭敬经行事钞·僧像致敬篇:“四分,至上座前,脱革屣,偏袒右肩,合掌,手执两足云,我和南义云度我,而作礼也。出要仪云,和南者,为恭敬也。声论云,槃那寐,此翻为礼。五分,若人多,但别礼师,总礼余人而去。中含云,至俗人家,先坐已,后设礼敬。余广如彼恭敬经说。”资持记释云:“恭敬经..
亦名:广教待犯方制戒本疏·总辨广略二教:“问:‘广略二教,通被时机,佛初成道,何不顿说?’答:‘圣人布教,义不徒然;药病相投,是其宗趣;故初不说,止是无机。所以善见论云,若漏未起辄先制者,生诽谤故;我等出家,弃舍财色,于世名利,无所希求,云何如来反以木叉系缚我等?岂谓善识世人心器..
亦名:毗尼入三藏尸罗与木叉不列子题:圆德行宗记释云:“初问,谓前有三名,独标毗尼而入三藏,余二不列;故问以申之。答中,先叙相生,初二句明毗尼在初。以下,明戒居其次。圆德即目具戒,名出了论。依下,明木叉最后。是则下,正答前问。初明偏从所以。若下,示余二没名之意,有二:一、不相收,行..
行事钞·诸杂要行篇:“撰集百缘经,扫地五德:一、自除心垢;二、亦除他垢;三、去憍慢;四、调伏心;五、增长功德,得生善处。”(事钞记卷四○·三七·三)
【一世界中无二如来俱时出现】 p0019俱舍论十二卷十一页云:若尔;何故一世界中,无二如来,俱时出现?以无用故。谓一界中,一佛足能饶益一切。又愿力故。谓诸如来,为菩萨时,先发誓愿;愿我当在无救无依盲暗界中,成等正觉,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为救、为依、为眼、为导。又令敬重故。谓一界中,唯有一..
乃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三十七愿,出自无量寿经。此愿名依论、释之不同,又作令成尊德愿、闻名修行得他敬益愿、闻名得益愿、作礼致敬愿、闻名修行众所敬重愿、闻名敬重愿。愿文依译本之不同而略异。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八下):“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
【实叉难陀】唐言学喜。于阗国人。智度弘旷,利物为心。善大小乘,兼异学论。天后明扬佛日,敬重大乘,以华严旧经处会未备,远闻于阗有斯梵本,发使迎请。实叉与经同来,赴洛重译。
【释迦弥多罗】此云能支。师子国长寿沙门,三果圣人,唐高宗敬重。
[出大藏一览]梵语沙门。华言勤息。谓勤行善法。息灭恶事。凡受食时。先作五观。然后方食。故名沙门受食五观也。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计功多少者。智度论云。此食垦植收获春磨。淘汰炊煮。及成。工用甚多。量彼来处者。僧祇律云。施主减其妻子之分。求福故施。凡受食时。当作此观。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忖己..
〈日用轨范·展钵法〉云:“作五观想念云:‘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五、为成道业故,应受此食。’”忠曰:“此全依《释氏要览》所载,而《要览》不言出处。《行事钞·对施兴治篇》云:‘约食时立观,以开心道,略作五门,..
忠曰:“状书名德行业曰行状。”《正字通》云:“状,形象也,又形容之也。”《文选》文宣王行状注云:良曰:“述其德行之状。”《文心雕龙》云:“状者,貌也。体貌本原,取其事实,先贤表謚,并有行状,状之大者也。”..
梵云。阿梨夷。华言尊者。谓德行智具。可尊之者。
有名气和有德行的比丘的尊称。
(观去声。凡吃粥食。先须端想。诵之讫方食。盖自警也)。一计工多少。量彼来处(智度论云。此食垦植收获舂磨淘汰炊煮及成。用工甚多。一钵之饭。作夫流汗。食少汗多○僧祇律云。施主减其妻子之分求福故施)。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毗尼母云。若不坐禅诵经。营三宝事。不持戒。受人信施为施。所随缺。则..
佛教有智悲二门,凡是自利的德行叫做智门,一切利他的德行叫做悲门。
谓只求自己解脱的人,不能圆满自利利他的德行,犹如坠落在深坑之中。
(术语)身口意一致无乖角也。如身为礼拜而意无敬重之念,则非三业相应。往生要集上末曰:礼拜门者,是即三业相应之身业也。
亦名:受比丘戒法、授比丘戒法、具足戒受法、受具戒法子题:正授比丘戒体前具八法、请得戒和尚法、安受具戒人所在、差教授师问缘法、教授师出众问遮难法、白召戒子入众法、乞比丘戒法、戒师和问法、正问遮难法、问遮难法、正授比丘戒体法、比丘受戒白四羯磨、授四依法随机羯磨·诸戒受法篇:“一、正授..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因六群证他受戒,羯磨不成。及后佛问,皆言不委。因立制曰,听羯磨者,当一心莫余思惟,专心敬重,心心同忆念,如是听作,其作法者,应分别之,是第一第二第三等。不尔与罪。若如伽论,聋闻声者,得成作法。”济缘记释云:“引本制缘。心莫余思,不妄缘也。专心敬重,不轻法也。..
【不知补特伽罗有胜有劣】 p0344集异门论十七卷三页云:不知补特伽罗有胜有劣者:谓不了知补特伽罗德行胜劣。谓如是如是补特伽罗、有如是如是德行,或胜或劣。是名不知补特伽罗有胜有劣。
亦名:行钵法羯磨疏·集法缘成篇:“行钵法者,一钵支身,足堪助道。乃广乞求,妨业招讥,好者夺留,恶者转换。若不白告,无由得知。故曰也。”济缘记释云:“此行钵白,即取所乞下钵,从上座行,易取恶者,与之令持,五德行时,须白告众。得恶钵已,复作白二,制令爱护。”(业疏记卷三·五·一二)行..
智随法师沙弥,是出家最基础的阶段。沙弥发心出家,也要具足相应的德行。戒律讲,沙弥应具足五德,也就是五种功德利益。第一、发心出家、怀佩道故沙弥出家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放下世间的染污,发心要离开世俗。踏进佛门,头发一剃,这时候就跟世间断绝关系了,不属于世间人了,从身相上讲,已脱离世俗。..
有两种罪业最严重◎ 慈诚罗珠在十不善中,有两种不善的罪业是最为严重的,一个是杀生,另一个是邪见。为什么杀生的罪业有那么严重呢?首先因为杀生对其他生命构成了极大的伤害;其次从自己的角度而言,杀生的严重果报是惨堕地狱,所以将杀生的罪业排在了第一。为什么邪见的罪业有那么严重呢?唯识宗认..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