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冤亲债主包括那些呢?
答:冤亲债主,是指我们过去多生累劫以前直到今生,作了某些坏事情,所亏欠、对不起的众生,现在在向我们找麻烦的,都属于冤亲债主。
问:冤亲债主包括那些呢?
答:冤亲债主,是指我们过去多生累劫以前直到今生,作了某些坏事情,所亏欠、对不起的众生,现在在向我们找麻烦的,都属于冤亲债主。
【不如法受尸罗律仪】 p0341显扬七卷十四页云:初不如法受尸罗律仪者:如有一人、或避王逼恼,或避强贼之所逼恼,或避债主逼恼,或因恐怖逼恼,或怖不活等故;出家受戒。不为营修圣道,不为清净梵行,不为自调伏,不为自寂静,不为自涅槃。诸如是等,是为不如法受尸罗律仪。..
【增上意乐圆满】 p1316瑜伽九十四卷十页云:增上意乐圆满者:谓如有一,于般涅槃,极净修治增上意乐;方乃出家。非为债主及诸怖畏之所逼迫。乃至广说。当知如是而出家者,名善出家,生于圣处。
有冤亲债主——乃至无量的冤亲债主,这都是正常的。那么我们怎么对待这些历劫的冤亲债主?实际上还是要我们当下这一念心好好地去念佛,把我们这个念佛的功德给冤亲债主去回向。那这个对冤亲债主能不能管用,取决于你念佛的真诚程度。你真的念佛跟阿弥陀佛的愿力感应道交了,你的心性清净到具有很大的力..
明 憨冤里有亲,亲里有冤冤,是冤家,亲是亲友。债主,就是给予别人或拖欠别人的人。冤亲债主,有报怨报恩、讨债还债两方面的含义。我们平时容易将冤亲债主当作对立的两方来看待,这种认识有很大的偏差。其实,冤亲债主是一体的,冤里有亲,亲里有冤,是互变的。同样一个人,这一步扮演的是冤家的角色..
菩提心是包括利他心和成佛心两方面。单有利他心只是世间的好人,而单有成佛心只是小乘,是优婆塞戒经所讲的三种菩提的声闻菩提,因此需要有利他心和成佛心两种,就可以成就菩提心。发菩提心要利益一切众生,要转我爱执为他爱执,这是菩萨。菩萨与凡夫的不同之处:凡夫众生是唯求自利,菩萨是唯求利他。..
怨--它是恨的累积,它跟嗔不同。你看有些人:你一刺激他,他马上发脾气;有些人,他把心中的恨累积在心中。不过现在的医学已经证实,从一个身心灵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经常累积负面的能量,对你身体是很不好的。你不要小看我们内心是无形无相的,《楞严经》一再强调,我们心中会创造相状出来。所以你心中..
「《宝积经九十六》曰:「阎罗常告彼罪人,无有少罪我能加。汝自作罪今日来,业报自招无代者。」阎罗王告诉受罪的人,阎罗王说的是真话,无有,是我不能加给你很少的罪过。换句话说,我不能给你罪过,罪是你自己造的,你自己受,我没有权力来加罪与你,来惩罚你,阎罗王说我没有这个能力。这些果报什么..
怨亲债主讲小爱在夏令营分组讨论的时候,被问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如何看待和处理爱。和往常的情况类似,大家对于佛教里面的爱总是误会,认为佛教是讲出离的,是看破红尘的,是远离爱的。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对,只是不完整而已。因为佛教是讲究舍弃个人的小爱,广行慈悲的大爱。因为个人的小爱是一种贪欲的表现,..
问:是否身体上任何不适宜、病痛,如感冒、着凉等一丝丝微小的病痛都是冤家债主所致?大安法师答:这不一定。你的感冒呀什么的,是由于你工作上、生活上不注意,四大失调所导致的。病的引发,一个是四大不调,一个是多生多劫来的业力种子,再就是冤家债主的这种邪魔的干扰。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都要..
老婆罗门七天后将命终,佛陀教他修复佛塔,后延命百岁,无病而终。1.造佛塔不分大小,你造佛塔永不堕落三恶道。2.能够为往生者造佛塔,往生者必定生天。3.造佛塔不分大小,哪怕造得像米一样,所以各位你就看到西藏人,他没有钱,他就用三颗石头迭起来,也是一个佛塔。4.各位要多绕佛塔,你在绕的时候,..
同修:身体不好是不是和冤亲债主也有关系?师:虽然有关系,但是不执着这些冤亲债主就对了。你每天在诵经念佛,每天在修行,你的磁场是清净的,清净的时候就会产生好的、祥和的或者光明的磁场,其他的众生是不会靠近你的;或者是你有功德的话,这些冤亲债主都会恭敬你、尊重你,自然你身体的毛病就化解了。本来他..
黄昏的沙堡- 林清玄 -有一群孩子在海边玩耍,他们用海边的沙堆成沙堡。每一个孩子各自建造自己的城堡,有的盖得很大,有的很小;有的盖得很华美,有的很简单。不管是大是小是美是丑,孩子都很爱自己的城堡。沙堡盖成的时候,孩子就向其他人宣布:这是我的城堡。有一个孩子破坏了另一个孩子的城堡,拥有..
那些最美的佛句,时时戳动着我们的心灵我们生存在这个美好的娑婆世界,却又时常为了许多无名障碍而苦恼。于是,我们去观佛经、学佛行。希冀在佛陀的引导下,脱离各种苦。然后做涅槃寂静,悠然出尘。有些人虽然无法达到佛陀所说的各种境界,如果在某些时候回想起一些佛句,仍然能让浮躁的心灵得到清净安..
在佛陀时代,王舍城中有一位美丽无比的妓女,名叫斯蕊玛。斯蕊玛号称当时王舍城的第一美女,几乎整个王舍城的男人都迷恋她,尽管她的身价再怎么高,还是有数不尽的人愿意倾家荡产来亲近她。有一天,斯蕊玛得了不知名的急症,意外地过世了。消息一传开,大家都伤心不已,伤心的程度远超过自己亲人的死亡..
来果老和尚参禅人,首知嗔怒,为伤身害命之渊府,并不费大事。见人与我不利,闻人与我有害,即恶言一句,眼珠一翻,大脸一红,始做嗔怒生活。有语言争吵者,有拳打脚踢者,有送官加刑者,有互相结恨者。这一趟生活做了,弄得日夜不安,做梦还是打架,可怜累到来世。心狠者,即怀一见仇人即弄死;心弱者..
【自相无我】 p0598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二页云:自相无我者:无我所显为自相故。
【见闻等法非是我体】 p0645 显扬十五卷十三页云:论曰:若汝执我,即是见等,又名见者乃至了别者;所计之我,唯应是假。即于见等法上,假立我故。
【安乐】 p0625瑜伽八十三卷十七页云:言安乐者:无损恼行。0625
【安受众苦忍】 p0626瑜伽四十二卷八页云:云何菩萨安受众苦忍?谓诸菩萨,应如是学:我从昔来,依欲行转,常求诸欲,故意思择为诸苦因,追求种种苦性诸欲。于追求时,忍受无量猛利大苦。所谓种种徇利务农勤王等事。如是追求无义苦时,令我具受种种大苦。皆由无智思择过失。我今为求能引安乐最胜善品,..
【远尘离垢时得十胜利】 p1258瑜伽八十六卷二页云:复次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时,当知即得十种胜利。何等为十?一者、于四圣谛,已善见故;说名见法。二者、随获一种沙门果故;说名得法。三者、于已所证,能自了知我今已尽所有那落迦傍生饿鬼。我证预流,乃至广说。由如是故;说名知法。四者、得..
【住自性界】 p0660 瑜伽九十六卷一页云:住自性界者:谓十八界堕自相续各各决定差别种子。
【邪行】 p0670 瑜伽八十六卷二十三页云:复次由四种相,能令彼人虽入圣教,而行邪行。一、由微劣不净意乐故。二、由伺求圣教瑕隙,为正法贼故。三、由专为饮食衣服活命因缘故。四、由怖畏王贼债主所加迫切故。二解 瑜伽八十九卷十八页云:云何邪行?谓如有一、不能了知自业杂染;不能了知彼业对治;又..
【希法】 p0707 显扬六卷八页云:希法者:谓诸经中宣说诸佛及诸弟子苾刍苾刍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等,共不共功德,及余最胜殊特惊异甚深之法;是为希法。二解 集论七卷二页云:何等希法?若于是处、宣说声闻诸大菩萨及如来等,最极希有甚奇特法。三解 如十二分教中说。四解 大毗婆沙论..
【伺】 p0709 显扬一卷十页云:伺者:谓从阿赖耶识种子所生,依心所起,与心俱转相应;于所寻法,略行外境。令心细转为体。余如寻说。乃至增长伺为业。由此与心同缘一境,故说和合,非不和合。如薄伽梵说:若于此伺察;即于此了别。若于此了别;即于此伺察。是故此二,恒和合,非不和合。此之二法,不..
【忍法】 p0709 俱舍论二十三卷四页云:此顶善根下中上品渐次增长至成满时,有善根生,名为忍法。于四谛理能忍可中,此最胜故。又此位忍,无退堕故,名为忍法。此忍善根安足增进,皆法念住。与前有别。然此忍法,有下中上。下中二品,与顶法同。谓具观察四圣谛境,及能具修十六行相。上品有异。唯观欲..
【身识所依】 p0677 瑜伽一卷八页云:彼所依者:俱有依、谓身。等无间依、谓意。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
五念门之力用。依往生论注卷下载,修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五念门而其行成就者,毕竟往生安乐国土,得见阿弥陀佛。 p1109
(一)意识之所依即为“意”(末那识)。依大乘起信论之观点,“意”有业识、转识、现识、智识、相续识等五种名。即依心而生起意,此心即众生心,亦即阿赖耶识,为一切物之本体;故依阿赖耶识而说有无明。(一)业识,即由于阿赖耶识之根本无明不觉而生起心动(即妄心现起)。(二)转识,即依心动而产生能见..
佛住世时,毗舍离国所流行之五种大恶病。即:(一)两眼赤如血,(二)两耳出脓,(三)鼻中流血,(四)舌噤无声,(五)所食之物变为粗涩。[请观音经、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二之二] p1186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