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八、廿九、卅课、综合指要

第廿八、廿九、卅课、综合指要

第廿八、廿九、卅课 综合指要1.综观各宗所判的教相,都是各把本宗所宗的经典或教理,抬为第一,认为是唯一了义之教。如天台宗判法华涅槃为圆顿教,贤首宗判华严为圆教,法相宗判解深密经,为大乘中道教,净土宗以念佛具自他二力, 为易行道,律宗以种子为戒体,跻戒律于一乘圆顿大法,真言宗以密教为如..
第二十八课、诸家的判教(二)

第二十八课、诸家的判教(二)

第二十八课 诸家的判教(二)净土宗所判教相昙鸶大师判为难行与易行二道,以全凭自力,求不退让,为难行道,譬陆路步行则劳苦,此指其他法门而言。以乘佛愿力,求生净土,即得往生,入于大乘正定之聚,为易行道,譬如水路乘船则安乐,此指净土法门而言,道绰大师判为圣道与净土二门,行人于此娑婆世界,..
第三十课、三武一宗的灭佛(二)

第三十课、三武一宗的灭佛(二)

第三十课 三武一宗的灭佛(二)当武帝居集会议,排斥佛教时,佛徒多起而辩护,沙门知炫,更痛驳道士谬论,帝及张宾,皆不能屈。于是下诏,令佛教与道教,悉皆废除,破坏寺庙,焚经典佛像。另建「通道观」选佛道二教著名人,一百二十位居之,令著衣冠笏履,称为道观学士,名为贯通佛道二教,实则压抑佛教..
第廿五、廿六、廿七课、综合指要

第廿五、廿六、廿七课、综合指要

第廿五、廿六、廿七课 综合指要1.所谓得者:是本来没有而现在有之谓,若本来即有,则不名为得。无上正觉,为佛及一切众生所共有,本自圆满具足,故成佛时,虽得亦不名为得。如空中之月,本来自有,不过,一切众生,为无明之云所蔽,故隐而不见,虽然不见,然亦无稍欠缺,佛则修到浮云尽灭,故月体全彰..
第卅四、卅五、卅六课综合指要

第卅四、卅五、卅六课综合指要

第卅四、卅五、卅六课 综合指要1.成实宗的指归,只至阿罗汉为止,并不更进一步,以成佛为目标,所以不能跻于大乘之列。但是,它所标榜的教义,如作我法二空观,以断烦恼及所知二障,如色心二法,究属空无等,皆具大乘气象。惜乎其最后的造诣,仅限于灰身灭智,以求解脱生死,可知其断见思,入无余涅槃..
第卅一、卅二、卅三课、综合指要

第卅一、卅二、卅三课、综合指要

第卅一、卅二、卅三课 综合指要1.相似的宗,可以相成,相反的宗,也可以相成,因为众生的根器不等,所以佛才说出许多法门以应之。譬如药铺中,石膏知母,其性极寒,桂枝附子,其性极热,若就药的本质说,是水火不相容。然而得热病者,有时非石膏知母不能治,得寒症者,有时非桂枝附子不能治,倘不具备..
第三十五课、成实宗(二)

第三十五课、成实宗(二)

第三十五课 成实宗(二)六 圣贤位阶本宗的修行位阶,分为四向四果,其终极目标,仅至阿罗汉为止,并未及于佛菩萨,故不能跻于大乘之列。其中由五趣地 (1)修至阿罗汉,共分二十七位,其实若将阿罗汉向亦算一位,则成二十八位,兹将其列表于左:七 声闻四果所断的见思惑根据右列第一表所启示的现形,亦可..
第三十二课、俱舍宗(一)

第三十二课、俱舍宗(一)

第三十二课 俱舍宗(一)一、俱舍论及其主旨佛灭九百年顷,世亲菩萨取经藏中「有」义,造阿毗达摩俱舍论,简称俱舍论,发扬诸法的有谛。阿毗为对,达磨为法,俱舍为藏,合之为对法藏论。对有二义:一对向涅槃,二、对观四谛。法亦有二义,一、胜义法,即涅槃,二法相反,即四谛。所谓对法者,即以无漏真..
第三十六课、读经录要(一)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三十六课、读经录要(一)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第三十六课 读经录要(一)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1)一、诸菩萨摩诃萨,应以无住方便,安住般若波罗蜜多,所住能住,不可得故。应以无舍方便,圆满檀波罗蜜,施者、受者、及所施,不可得故。应以无护方便,圆满戒波罗蜜,犯无犯相,不可得故。应以无取方便,圆满忍波罗蜜,动不动相,不可得故。应以无勤方便..
第三十三课、俱舍宗(二)

第三十三课、俱舍宗(二)

第三十三课 俱舍宗(二)四、十二处十八界各摄尽七十五法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合称三科、五蕴摄七十二法、而十二处、十八界、则各摄尽七十五法,如左表:五、业感缘起与解脱事物之生,必待缘而起,名为缘起。一切有为法,乃至宇宙万有,皆不离缘起,此缘起义,各宗的见解,各有不同,本宗则认为是业感..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