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妇诈称死喻(四)

百喻经--妇诈称死喻(四)

妇诈称死喻原文: 昔有愚人,其妇端正,情甚爱重。妇封锁直贞信,后于中间共他交往,邪淫心盛,欲逐旁夫,舍离已婿。是密语一老母言:“我去之后,汝可赍一死妇女尸,安著屋中。语我夫言,云我巳..
百喻经--子死欲停置家中喻(六)

百喻经--子死欲停置家中喻(六)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原文: 昔有愚人,养育七子。一子先死。时此愚人见子既死,便欲停置于其家中,自欲弃去。 傍人见已,而语之言:“生死道异当速庄严,致于远处而殡葬之。云何得留,自欲弃去?” ..
百喻经--渴见水喻(五)

百喻经--渴见水喻(五)

渴见水喻原文: 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河头。既至河所,对视不饮。 傍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 愚人答言:“君可饮尽,我当饮..
百喻经-叹父德行喻(九)

百喻经-叹父德行喻(九)

叹父德行喻 原文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已父德,而作是言:“我父仁慈,不害不盗,直作实语,兼行布施。”时有愚人,闻其此语,便作是念,言:“我父德行,复过汝父。”诸人问言:“有何德行,请..
百喻经--山羌偷官库衣喻(八)

百喻经--山羌偷官库衣喻(八)

山羌偷官库衣喻原文: 过去之世,有一山羌,偷王库物而远逃走。尔时国王遣人四出推寻,捕得将至王边,王即债其所得衣处。山羌答言:“我衣乃是祖父之物。” 王遣著衣,实非山羌本所有故,不知著..
百喻经-三重楼喻(十)

百喻经-三重楼喻(十)

三重楼喻原文 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到余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匠而问言曰:“解作彼..
百喻经--认人为兄喻(七)

百喻经--认人为兄喻(七)

认人为兄喻原文: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复多钱财,举世人间无不称叹。 时有愚人,见其如此,便言我兄。所以尔者,彼有钱财,须者则用之,是故为兄。见其还债,言非我兄。 傍人语言:“..
百喻经-婆罗门杀子喻(十一)

百喻经-婆罗门杀子喻(十一)

婆罗门杀子喻原文昔有婆罗门,自谓多知,于诸星术种种技艺无不明达。恃已如此,欲显其德,遂至他国,抱儿而哭!    有人问婆罗门言:“汝何故哭?”    婆罗门言:“今此小儿,七日当死,..
百喻经-说人 喜嗔喻(十三)

百喻经-说人 喜嗔喻(十三)

说人 喜嗔喻原文   过去有人,共多人众坐于屋中,叹一外人德好极好,唯有二过:一者喜嗔,二者作事仓卒。    尔时此人过在门外,闻人选是语,更生嗔恚,即入其屋,擒彼道已过恶之人,以手..
百喻经-奴守门(四十五)

百喻经-奴守门(四十五)

奴守门原文譬如有人,将欲远行,敕其奴言:“尔好守门,并看驴索。”其主行后,时邻里家有作乐者,此奴欲听,不能自安。寻以索系门,置于驴上,负至戏处,听其作乐。奴去之后,舍中财物,贼尽持..
百喻经-煮黑石蜜浆喻(十二)

百喻经-煮黑石蜜浆喻(十二)

煮黑石蜜浆喻原文 昔有愚人煮黑石蜜,有一富人来至其家。此时愚人便作是想:“我今当取黑石蜜浆与此富人。”即著少水用置火中,即于火上,以扇扇之,望得使冷。 傍人语言:“下不止火,扇这不已..
百喻经-欲食半饼(四十四)

百喻经-欲食半饼(四十四)

欲食半饼原文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嗔恚,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译文多吃了六..
百喻经-偷牦牛(四十六)

百喻经-偷牦牛(四十六)

偷犛牛原文譬如一村,共偷犛牛,而共食之。其失牛者,逐迹至村,唤此村人,问其由状,而语之言:“在尔此村否?”偷者对曰:“我实无村。”又问:“尔村中有池,在此池边共食牛否?”答言:“无..
百喻经-贫人作鸳鸯鸣喻(四十七)

百喻经-贫人作鸳鸯鸣喻(四十七)

贫人作鸳鸯鸣喻原文昔外国节,法庆之日,一切妇女,尽持优钵罗华以为鬘饰。有一贫人,其妇语言:“尔若能得优钵罗华来用与我,为尔作妻;若不能得,我舍尔去。”其夫先来常善能作鸳鸯之鸣,即入..
禅宗公案与自我赏析三:断臂求法

禅宗公案与自我赏析三:断臂求法

公案原文:禅宗二祖慧可禅师,青年时为人豁达豪爽,博览群书,因不满足于儒道易数,四处访贤求道。听说有位天竺来的神僧达摩住在少林寺,便前往拜访。慧可虽时时伺机参问,但达摩整天面壁禅坐,..
禅宗公案与赏析二:初示宗旨

禅宗公案与赏析二:初示宗旨

公案原文:菩提达摩祖师到东土时,受到梁武帝的迎请。梁武帝问道:“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少,有何功德?”达摩祖师答道:“实无功德。这些只是福德,算不上真正的功德,只能获得人天小果..
禅宗公案与自我赏析一:无生秘义

禅宗公案与自我赏析一:无生秘义

原文: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一位黑氏婆罗门,两手托着两个花瓶,前来供佛。佛陀对黑氏婆罗门说:“放下吧!”婆罗门便将左手托着的花瓶放下。佛陀又说:“放下吧!”婆罗门又将右手托着的另一个花瓶..
百喻经-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四十八)

百喻经-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四十八)

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原文 譬如野干,在于树下。风吹枝折,堕其脊上。即便闭目,不欲看树,舍弃而走,到于露地,乃至日暮,亦不肯来。遥见风吹大树,枝柯动摇上下,便言唤我,寻来树下。愚痴弟子..
禅宗公案与自我赏析四:法界眷属

禅宗公案与自我赏析四:法界眷属

公案全文有位云水僧一路参访,一日来到由一位老妇人管理的庵堂前休息。他问老妇人:“师姑,这座庵堂里除你之外,还有其他的眷属吗?”老婆婆:“有。”云水僧:“怎么没有看到呢?”老婆婆:“喏!山..
百喻经-小儿争分别毛喻(四十九)

百喻经-小儿争分别毛喻(四十九)

小儿争分别毛喻原文 譬如昔日有二小儿入河邀戏,于此水底得一把毛。一小儿言:「此是仙须。」一小儿言:「此是罴毛。」尔时河边有一仙人,此二小儿诤之不已,谐彼仙所,决其所疑。而彼仙人寻即..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