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六课、综合指要

第四、五、六课、综合指要

第四、五、六课 综合指要1.时间的演进,促使世界局面,发生变化,这一事是不可思议的。万法无时不在生灭的途径上,新陈代谢,时代的巨轮,每一刹那都在旋转著。蜕变的结果,在众生世间方面,无者忽然而有,幼者忽然而壮而老而死,循环不绝;在器世间方面,高岸夷为深谷,沧海变作桑田,最后则劫火洞然..
第六课、十八界

第六课、十八界

第六课合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色、声、香、味、触、法 (1) 之六尘;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之六识,名为十八界。六根又名内六处,处是出生之义,谓出生六识之处,指六根缘六尘,生起六识故。亦名六入,入是涉入之义,谓根境互相涉入,或根境均为识之所入苦。根者能生义,如草木..
第七课、经咒忏赞颂偈

第七课、经咒忏赞颂偈

第七课 经咒忏赞颂偈经书之称为经者,不限于佛教,古之五经 (1)、六经 (2)、十三经 (3)、道德经 (4)、山海经 (5)、茶经 (6),皆称经。后迦叶摩腾 (7)、竺法兰 (8)、首译四十二章经 (9),为丙典 (10) 称经之始。梵语修多罗,旧译为契经,因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称契经,今略去契经,今略去契..
第八课、读经录要(一)杂阿含经

第八课、读经录要(一)杂阿含经

第八课 读经录要(一)杂阿含经(1)一、在家之人,修于四法,能令后世安乐:一者,信俱足。于正法建立信本,生敬心,非余可坏。二者、戒具足。谓不杀盗淫妄饮酒。三者、施具足。谓离悭妒心,乐修行舍,常自手与,等心行施。四者、慧具足。谓如实如 (2) 苦集灭道四圣谛。二、佛言譬如群众习于画事,或但能..
第七、八、九课、综合指要

第七、八、九课、综合指要

第七、八、九课 综合指要1.今世学佛人,在大体上,可以分为两派:一派属智识阶级,具有慧力智解,对于经论,肯用功钻研,然而于念经念赞,持咒礼佛等事,则不感兴趣,或竟鄙不屑为,这当然是大过误。过误处:是不了解借境修心,因事显理的妙用,所以充其量,也不过有慧而无定,何况行若未到,尚不是真..
第九课、读经录要(二)杂阿含经

第九课、读经录要(二)杂阿含经

第九课 读经录要(二)杂阿含经八、尊者富楼那,欲住输卢那国,佛言:彼处人凶恶躁暴好骂,设若骂汝,当如之何?答曰:我当念彼人贤善智慧,虽辱骂我,尚不以手石打我,佛言:设复以手石打汝,当如之何?答曰:我当念彼人贤善智慧,虽以手石打我,而不用刀杖。佛言:设以刀杖加汝,当如之何?答曰:我当..
第十二课、称念佛菩萨名号(二)

第十二课、称念佛菩萨名号(二)

第十二课 称念佛菩萨名号(二)南无架裟幢佛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南无大通山王佛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是人得遇恒河沙佛,广为说法,必成菩提。南无普见佛 (1) 若有受持百千亿诸佛名号,若复有称文殊师利菩萨名者,福多于彼,何况称于普见佛名。南无观世音菩萨 若有受..
第十课、八关斋戒

第十课、八关斋戒

第十课 八关斋戒八关斋戒,亦名八斋戒或八戒,关者禁也,谓禁闭杀盗淫妄等八种罪过,使之不犯也。斋者斋法,谓不过中食 (1),正午 (2) 以后,不再食也。此八斋戒,通于出家在家,如来欲令在家人,亦有机会受出家戒故,故特制此种戒法,使其后世, 得大安乐,其戒条如下:一、 不杀生 对于一切众生,乃..
第十一课、称为佛菩萨名号(一)

第十一课、称为佛菩萨名号(一)

第十一课 称为佛菩萨名号(一)金刚经 (1) 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故佛的应身,虽相好光明,亦在生灭之数,因此凡所有佛,皆当涅槃。过去诸佛,在菩萨位中,佛位中,内修福慧,外度众生。其威神所及,不特住世时,礼拜、称念、供养之者,有无量功德;即涅槃后,一切经法,悉皆灭尽,只余名号,流传..
第十、十一、十二课、综合指要

第十、十一、十二课、综合指要

第十、十一、十二课 综合指要1.饿鬼本不得食,以业力故,中午之后,能闻人间所有之饮食及碗筷声,因此更令饥肠雷鸣,口中出火,其苦倍增。所以佛门行者,为慈悯彼等故,乃午后不食。照戒律,出家人悉应不过中食,若身体虚弱,或年老有病者,为方便故,亦可以食,名为药食,意谓为医病故,而进食也。不..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