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金刀剃下娘生发

第十一节 金刀剃下娘生发

第十一节 金刀剃下娘生发严寒的冬天去后,穿梭射箭似的时光不停的在前进,这又是百花齐放的春天了。到处的枝头都是增添了绿意,到处的原野都是灿烂的深紫与金黄。玉琳这一天早上起来,做完功课,向师父天隐老和尚以及客堂里的知客师和纠察师请了两天的假,预备赶去千华庵参加王小姐的出家大典。自从去..
第十二节 吴师爷的刁难

第十二节 吴师爷的刁难

第十二节 吴师爷的刁难玉琳住在千华庵中还不上几天,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就紧跟着来了。问题就是在千华庵中管理事务的一个王宰相所信任吴师爷。吴师爷是四五十岁的年纪,瘦长的个子,黑黑的脸,他是在王宰相当初官拜尚书的时候,就来做他的幕僚。他是一个工于计谋的人,生性争强好胜,出言吐语,尖酸刻薄..
第十三节 谁杀死了她?

第十三节 谁杀死了她?

第十三节 谁杀死了她?玉琳自从受过吴师爷的刁难以后,别人都以为他一定很烦恼不安,尤其是醒群更感到对玉琳抱歉。所以她经常的不是亲来问好,就是派人前来慰问。然而,出乎意料的,玉琳好象不曾发生过这件事一样,他和往日一样的无忧无恼,醒群等见了以后才安下心来。有一天下午,翠红奉了醒群之命来..
第十四节 将此一命布施给人

第十四节 将此一命布施给人

第十四节 将此一命布施给人玉琳被捕以后,这消息很快的传到醒群的耳中,像晴空的一声霹雳,唬得她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这是她做梦之中也不会梦到的事,居然像事实般的摆在眼前,「玉琳会谋财害命」,这在醒群的心海之中,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然而,玉琳的念珠怎么会落在死者的手中呢?死者的金..
第十五节 佛法才是最好的法律

第十五节 佛法才是最好的法律

第十五节 佛法才是最好的法律更深夜静的时候,玉琳被幽禁着的这间囚房,沉寂无声。他上午被捕以后,直到这时候还没有吃东西,肚子饿得很,然而,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上午没有人送东西来给他吃,晚上刘县太爷派人送晚饭来,又过了出家人过午不食的时间。月光如银似的照进囚房里来,风清、人静,玉琳好象..
第十六节 三个锦囊妙计

第十六节 三个锦囊妙计

第十六节 三个锦囊妙计玉琳玉岚在县衙里和刘县官谈着,皂役取来吴师爷的烟斗和凶器。刘县官连声叹气,并连声道歉,亲自又把玉琳的佛珠奉还给他。他们谈了好久,为刘县官举行了简单皈依三宝的仪式后就从县衙里出来,一同向千华庵走去,醒群和翠红及全庵人等,听到玉琳无罪释放,欢喜得就差点儿发狂。等..
第十七节 山寨改佛殿

第十七节 山寨改佛殿

第十七节 山寨改佛殿年轻的玉琳,被当朝的天子顺治皇帝拜封国师以后,住在顺治皇帝特为他在西苑内建筑的精舍里面,其声名荣耀,一时无二。这正如他师父过去对他说的:「你很有福报善根,将来名播四方,胜过师兄。」在玉琳的心中,他虽尊为国师,可是一点荣耀的念头也没有。几年来的风风雨雨,重重魔难..
第十八节 皇帝请我去的

第十八节 皇帝请我去的

第十八节 皇帝请我去的光阴如流水,无声无息的过去,玉琳国师住在正觉山,醒道等七十余名僧众,对他恭敬服从,一师一道,他们都很快乐的生活着。醒道等奉持戒律很严,他们自从剃度以后,洗心革面,努力在佛法中净化身心。正觉寺中的晨钟暮鼓,像山间的天籁,唤醒迷途知返的人。玉琳国师常向他们说法开..
第十九节 国师在此不敢抬头

第十九节 国师在此不敢抬头

第十九节 国师在此不敢抬头玉琳国师的年龄虽轻,但有德有学,更有复兴佛教广度众生的悲愿,无论在什么时候,或是什么地方,他总想尽自己的力量,能影响顺治皇帝,要他体察民间的疾苦,要他真心做佛教的护法。顺治皇帝也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上有玉琳国师的指导,下有诸大臣的协助,所以清初的政治,国泰..
第二十节 把身体兴隆这个道场

第二十节 把身体兴隆这个道场

玉琳国师向老修行告辞以后,又是闲云野鹤一般的踏上孤僧万里游的道路。他出家披剃的祖庭崇恩寺,是在二年前师父天隐老和尚圆寂时回去看过一次,正觉山他常常挂念,千华庵也不能完全忘怀。师兄玉岚,醒群尼师,时常在他脑海中映现。但这只是思念而已,他并不想急于去和他们见面,已经得度了的人还要和他..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