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适合意守丹田

为什么古人适合意守丹田

今天要讲《庄子》的这一段:田开之拜见周威公。周威公就问他:“你在祝肾那儿学习,那么你从他那儿听到了什么呢?”田开之说:“我只不过是扫扫地而已,又怎能从先生那儿听到什么呢?”周威公说..
克氏从“全观”发展出“止”的平衡

克氏从“全观”发展出“止”的平衡

对于一个意识达到无限,达到全观的人,他的定应该如何产生呢?这非常的关键,也非常的不易,非常的困难,但依然能够做到。在《克里希那穆提传》里面讲到,克氏是一个首先达到全观的人。他不是从..
干慧地:欲习初干,未与如来法流水接

干慧地:欲习初干,未与如来法流水接

一个人达到“无生法忍”以后,最初的表现就是“干有其慧,名乾慧地”。最初的一个表现形式就是智能开始增加,这是最初的,叫“乾慧地”。为什么叫“乾慧地”呢?或者也有叫“干慧地”的。因为他..
执心虚明,纯是智慧

执心虚明,纯是智慧

“执心虚明,纯是智慧”,这句话太棒了!他如果能稳定在这个虚明的境界里——那个辽阔、浩瀚、明亮、空无的境界里,他如果能够持续地稳定在这个执心虚明的境界里,他忽然发现他的智能在增长.“..
阿姜曼弟子的“止”“观”故事

阿姜曼弟子的“止”“观”故事

对于古人来说,止很容易,而他需要鞭策的那个东西是“观”。观对他来说有点难度,不那么容易。记得《阿姜曼传》里曾经讲过,阿姜曼尊者在泰国有很多弟子,由于长期的丛林修行经验,他们每天要打..
禅的方式是:如实展现,不去助长。

禅的方式是:如实展现,不去助长。

当你在禅定中时,拼命看着你的思想,看着你的某一些念头,盯着你自己的思想、感觉、情绪,你盯着它,这种“盯着”,就是一个聚焦的行为。这种聚焦的行为就等于是你在跟你自己对抗,用你的左手打..
“止”和“观”的平衡

“止”和“观”的平衡

如果你的意识是像两千五百年前的古人那样,大脑在丹田的时候,当你意守丹田,进入的这个境界是以止为主、以定为主的。因为丹田的性质,就是宁静、停止,所以古代的人很容易进入定境,他一坐就可..
中中流入,渐入佳境。

中中流入,渐入佳境。

你的习气不止来自你这一生,它来自多生多世。一个善于运用大脑的人,一个善于钻营的人,你让他一下子不钻营可能吗?不太可能。他钻营的习惯依然根深蒂固,他也许需要很多年才会变得渐渐的如一个..
感受自身的脑海

感受自身的脑海

第331个问题,这个问题提到:“我在考研期间,头脑莫名其妙的回忆起过去的那些纠心的人、事、物,就像放电影一样,那些过去的经历就好像刚刚才发生一样,感受非常强烈,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问..
一旦错过,投机取巧就出现了。

一旦错过,投机取巧就出现了。

(接上)而很多人错失了这个阶段。也许你已经70岁了,80岁了,也许你已经快要跨入坟墓了,但是你从未曾开始过这个阶段。而一个从未曾开始过这种阶段的人,他错过了生命本有的时间段,他错过了他..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