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总是强者先牵

能量总是强者先牵

我们很多打坐的人有这样的经验,如果你有两三年的打坐经验,会发现一件非常奇怪的事,这件事曾经有很多人问过我。如果你有两到三年打坐入定经验,你会发现开始有一个奇妙的身体感应:当你坐到朋..
克氏的爱

克氏的爱

曾经有位记者亲近克里希那穆提,跟他聊了大概有两三天。他们在克里希那穆提小木屋门外一棵树下的草坪上谈话,话题正好涉及到关于爱的方面。克氏提到一个无所不在的爱的感觉,这种爱是对每一个人..
这个不生不灭的本源又是谁创造的?

这个不生不灭的本源又是谁创造的?

13.问:回到本源,是每个宗教追求的顶点,那么这个不生不灭的本源又是谁创造的?再往上还有什么吗?答:这个问题很好。你知道人类的头脑只能适合于线性的思考,头脑的逻辑是站在一个平面上的。..
即使再微小的善念也很重要!

即使再微小的善念也很重要!

佛教和其他宗教一直强调的种善因,要禁止所有的、哪怕极微小的恶念的一个原因,因为你不知道未来那个结果会多么的大。相传佛陀在世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很老的比丘尼,一直到七十几岁的时候,才来..
什么是共业

什么是共业

佛陀提到众生的同分妄见。什么叫同分妄见?也就是不只一个人看见,而是一群人看见,一群人他们有相同的业力,有相同的业力会看见相同的灾难和征兆,这叫同分妄见。这也就是为什么经典里提到,恶..
当你沉淀得越久,那个香气自然会散发出来

当你沉淀得越久,那个香气自然会散发出来

“真水无香”是东方文化独有的一种境界,真正的水——完全纯净的水,那个水纯净到似乎是没有香味的,但它有真正的香味,一种没有香味的香味。真水无香据说是形容女人的,它是对女性至高无上的赞..
本尊-找到内在的潜力点

本尊-找到内在的潜力点

问:身边没有上师,如何确认最最契合自己本性的本尊?本尊是不是对灵性成长更有擢升?有无实用简明的做法?答: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从本尊的概念开始。找到本尊的意思是找到内在的潜力点..
真信明了,一切圆通。

真信明了,一切圆通。

“妙信常住”,要长久的安住在其中。只有这样,才会“一切妄想灭尽无余”,渐渐的,你的那些惯性才能够被灭掉,你的那些持久以来的惯性、多生多世的习性、那些属于左脑的惯性才会被渐渐的放下。..
宇宙的背景

宇宙的背景

在第六章里,老子提到了一个相对来说令我们感到非常陌生的观念,叫做“谷神”。这个观念对现代人来说,已经很陌生、很遥远了,但对于2000年以前的人,甚至更早的人类,这种“谷神”的观念并不遥..
一个人要成长就要准备面对阻力。

一个人要成长就要准备面对阻力。

一旦一个人开始灵修了,开始自我成长了,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这朵浪花,在试图往反方向运动,整个河流在向东流去,它却试图往反方向运动。可想而知,它的阻力是多么大。这就是为什么每一个..
内在的渴望

内在的渴望

25.问:我还在上学中,同学间互相竞争压力大,经常看到窗户,就有一种想要跳下去的冲动。我并不想死,可为什么一靠近窗台、阳台,就有一种想要跳下去的冲动呢?答:这是一个上学的同学提的问题..
找到你的真正所爱

找到你的真正所爱

相信很多很多的人,都在寻求心灵的解脱。为什么现代人有那么多的忧郁症?因为他们找不到出口,而那个出口一定是属于心灵的。你应该找到一个属于你的兴趣点——它也许是宗教,也许是灵性,也许是..
不断变化的本尊

不断变化的本尊

以前认识一位老居士,他在上海的宗教圈里是有点名气的。那时我还小,经常去老居士家做客向他请教。老居士说话声音特别洪亮,性格也非常爽朗。有一次去他家时他说:“我今天去见了一位西藏非常著..
灌顶是什么?

灌顶是什么?

26.问:佛教各个派别的灌顶仪式是大同小异吗?灌顶仅是个仪式还是具有更深广的意义?答:首先,灌顶不仅仅存在于佛教,灌顶存在于很多宗教。天主教把它叫做受洗,约翰曾经给耶稣受洗,耶稣受洗的..
心光外溢

心光外溢

22.问:在似睡非睡的状态,天眼自己无意识的成像,看到了别人的房间,里面会有人在走动。请问观测到的是这个世界的人和物,还是其他维度空间或还是自己在做梦,自己造出来的心像?潜意识是真的..
不要论断人,因为你的论断永远都是片面的

不要论断人,因为你的论断永远都是片面的

有一个故事:有人因为疾病,他的灵魂离开了身体,他的灵魂忽然到了一座美妙的天堂花园里,身边充满了天使。他一看到天使开始很高兴,但是很快他回忆起一生的坎坷,就开始向天使诉说他的悲苦。那..
入门诀窍,无念而念

入门诀窍,无念而念

大家可以做一个实验:现在就可以把意识中心放在你的头顶,同时从头顶看着下面坐在凳子上的这个人,你此刻是不是觉得他有点另类,他好像是一个陌生人,他好像是一个别人呢?如果你做得正确,你将..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无为意味着顺势而为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无为意味着顺势而为

曾经有一个老禅师,年老以后,在他临终前准备回家乡看一下。所有的家乡人都欢迎他,然而都向他抱怨,村里面有一个族辈里的孩子顽固不化,性格非常刁蛮。乡亲们迎接他的时候,这个顽固的青年也来..
宠辱不惊

宠辱不惊

《老子》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为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为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
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

《老子》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