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群疑》00自序

《学佛群疑》00自序

自 序从体裁、目的与对象而言,这本《学佛群疑》是我在民国五十二、三年间所写《正信的佛教》的第二册。因为自从民国六十五年之后,该书即受到海内外的普遍欢迎。许多读过该书的人,不断地向我建议,盼我继续再写一本类似而探讨层面更广的书,我也觉得有此必要,经常希望静下心来,拟出一百个题目,写..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每一个学佛人都应该收藏的释疑书籍)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每一个学佛人都应该收藏的释疑书籍)

1、在学佛道路上,你一定会有一些疑惑急于寻找答案,或是您已经找到的答案还不够圆满;2、在学佛道路上,也许有人向你请教学佛遇到的一些问题,也许凭你现在的知识还无法很好回答。相信种种答案,圣严法师的《学佛群疑》已经为你准备好了,需要时,你只需要拿过来用!·《学佛群疑》00 自序·《学佛群..
《学佛群疑》圣严法师简介

《学佛群疑》圣严法师简介

作者简历民国十九年(1930)生于江苏南通农村张氏民国三十二年(1943)出家于南通狼山广教寺昭和五十年(1975)日本东京立正大学文学博士1977-1978年美国佛教会副会长兼大觉寺住持民国六十七年至七十六年(1978─1987)中华学术院佛学研究所所长民国六十七年起中国文化大学教授,七十年起华冈教授1980..
《学佛群疑》05学佛是否必须放弃现有生活的享受?

《学佛群疑》05学佛是否必须放弃现有生活的享受?

学佛是否必须放弃现有生活的享受?不一定,要看情形,无目的的享受,应该收弃;有理由的享受,必须维持。佛要金装,是装给众生看的;人要衣装,是装给一定的社会层次的人看的。享受的本身是代表人的身分、地位和立场。在需要威仪、礼节的场合和环境,如物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享受是一种礼貌、隆重的表..
《学佛群疑》03学佛也需要知识和学问吗?

《学佛群疑》03学佛也需要知识和学问吗?

学佛也需要知识和学问吗?这问题相当含糊,易于混淆。首先,我们肯定孔子所说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一般大众,懂得越少,就越能专心一意地照著老师所教的简单方法,一门深入,专精修行,并获得益处。所以,知识程度低的人,甚至没有读过书的文盲,并非就不能得到佛法的大受用,例如:..
《学佛群疑》02一定要看破红尘之后才能学佛吗?

《学佛群疑》02一定要看破红尘之后才能学佛吗?

一定要看破红尘之后才能学佛吗?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红尘」二字并不是佛学的名词,实出于中国文学的辞汇。它的意思是形容飞扬的尘埃,或是繁华的生活景象。西汉班固的《西度赋》,有「阗城溢郭,旁流百尘,红尘四合,烟云相连。」这是形容西都长安,人多、事多、钱多,豪华热闹。在卢照邻的诗《..
《学佛群疑》01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宝吗?

《学佛群疑》01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宝吗?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宝吗?是的,信仰佛教和鬼神崇拜的民间信仰很不相同,信仰佛教必须三宝具足。所谓三宝指的是佛、法、僧;所以称为宝,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旦接受,永远常随,水火不能毁,盗贼不能夺,受用无尽,非世间诸宝所能比。佛宝是指已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圆满究竟的人。任何众生都有成..
《学佛群疑》04在家信佛有禁忌吗?

《学佛群疑》04在家信佛有禁忌吗?

在家信佛有禁忌吗?民间通俗的信仰,有很多的禁忌,但那并不是正信的佛教,却被误认为是佛教的禁忌。如香炉里面残余的香棒,不可以每天清理,结果弄成脏乱和容易引起燃烧的危险。其实,我们寺院每一尊佛前的每一个香炉,在每天的清晨都必须清理收拾,经常保持像第一次烧过香的香炉一样清洁。在家的女信..
《学佛群疑》08为何放生?如何放生?

《学佛群疑》08为何放生?如何放生?

为何放生?如何放生?「放生」典出于大乘佛经,盛行于中国内地,西藏亦然,也流传于日本和邻近的韩国与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所谓「吃它半斤,还它八两」;如果能够既戒杀又放生,当然功德倍增,此等感应灵验的事例。史不绝书。如一九七四年越南沦陷于..
《学佛群疑》06什么是佛教徒的饮食观?

《学佛群疑》06什么是佛教徒的饮食观?

什么是佛教徒的饮食观?佛教出现于印度的时候,佛教徒并没有特殊的饮食习惯和规定,因为印度是一个宗教信仰普遍的国家,凡是有宗教信仰的人,一定有大同小异的饮食观念。所以,原始时代的佛教徒乃至出家的比丘、比丘尼,过的是沿门托钵,所谓「一钵千家饭」的饮食生活;他们不选择托钵的对象,也没有所..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