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三  吝啬而行布施为表面

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三 吝啬而行布施为表面

吝啬,顾名思义,即是指那些对钱财贪得无厌而又爱惜过度,过分慳吝刻薄而不愿意做丝毫布施的人。此类人往往为了谋取钱财而不择一切手段,甚至于为了敛财干尽伤天害理的事。他们的财富和所谓的幸福都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吝啬的人是断然不会行布施之事的;即使吝啬的人行布施,他也是不净施,绝不..
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二    无大悲而云利他为表面

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二 无大悲而云利他为表面

利他是什么?总概而言,是指一切有利他人的行为举止精神思识,这些包括言谈,动作,思想,甚至个人习性、脾气等等,只要是对其他的众生有帮助,无论帮助是大是小,都可称为利他之行。因为非真正修行的人,根本没有认识到利他和真修行之间的关系,也并不知道,没有大悲心为基础的利他之行,是俗谛的利生..
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一     以不信诵经为表面

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一 以不信诵经为表面

何为以不信诵经为表面呢?不信者,既是不信因果不昧,不信经教,不信佛法殊胜教义,不信佛说;诵经者,即是诵持经文论典;这一意思就是说,如果修行学佛的人本身就不明信因果业报,自己都不相信佛法之科学性、因果之科学性,那么即令他和别人一样,也诵读经文,看佛书论著,他也只是流于形式而实无收益..
什么叫三界?六道轮回是指哪六道?六道轮回各有什么苦?

什么叫三界?六道轮回是指哪六道?六道轮回各有什么苦?

什么叫做三界?(详见《藉心经说真谛》)答: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欲界呢首先有两种锁套,首先有两种,就是凡夫生死往来的世界,就是指的我们这个世界,包括上至天堂之所,六欲天,中至四大部洲,这些都是欲界来主管,下至地狱,都是。那么欲界有二大束缚,有两大欲境,是啥东..
五观堂,寺院僧侣用膳的地方

五观堂,寺院僧侣用膳的地方

堂,就是斋堂,也就是五观堂,即是寺院僧侣吃饭用膳的地方。五观堂,出家人吃饭有一定的规矩。 过堂中国汉传寺院生活方式之一。即上斋堂用餐,此有别于印度僧徒之托钵乞食。又称上堂、赴堂。在丛林之中,依据常规,用餐时自方丈到沙弥,全体皆到斋堂用餐,此即‘过堂饭’。菩提达摩祖师在中岳嵩山少林..
成就解脱必须从《十善业》修起

成就解脱必须从《十善业》修起

十善业,源自佛教《十善业道经》十善:一、不杀生:不杀生而行放生;二、不偷盗:不偷盗而行施舍;三、不邪淫:不邪淫而修梵行;四、不妄语:不妄语而说实言;五、不绮语:不绮语而说质直语;六、不两舌:不两舌而说调解语;七、不恶口:不恶口而说柔和语;八、不贪:不贪而修不净观;九、不嗔:不嗔而..
五戒--是在家优婆塞、优婆夷应持守的戒律。

五戒--是在家优婆塞、优婆夷应持守的戒律。

佛教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杂阿含经》卷三十三载:云何名为优婆塞戒具足?应远离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语、饮酒等,而不乐作,是名优婆塞戒具足。可见五戒是学佛者,在家优婆塞、优婆夷应持守的戒律。一、杀生戒:佛教的基本观念是众生平等。佛说众生皆具佛性,皆..
四无量心即四梵住,修习四法能感大梵之果报

四无量心即四梵住,修习四法能感大梵之果报

学佛从这里开始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四种禅观。又称四无量、四梵住。四无量心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 我心怡悦;愿诸众生脱离贪嗔之心 住平等舍。慈悲喜舍何为修慈,修慈者,必先深思嗔恨之念所感之恶果,由此而知忍辱之功德。佛曰:“忍辱是最..
佛寺斋堂称为五观堂,五观堂有何含义

佛寺斋堂称为五观堂,五观堂有何含义

堂,就是斋堂,也就是五观堂,即是寺院僧侣吃饭用膳的地方。为何称之五观堂?因为佛制比丘,食存五观,如果用斋时,散心杂话,则信施难消,由观想此五事之故,斋堂又称为五观堂。依名显义,五观堂意味着行者用斋进食也是一种修行的重要课题。佛法与生活本是融合的,随时随处皆是我们进道修行之胜缘。日..
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四   若为密人不守三昧耶流于表面

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四 若为密人不守三昧耶流于表面

此之密人,是指依密宗修行的行人;这里所言之三昧耶,是指密宗特有的一种戒叫三昧耶戒,此戒概广义戒条及法义。那么,具体而言,什么叫做密人呢?密人者,是指密法各大宗派中修行证道的行人。比喻说十大宗派,其中有一种属于菩萨大乘行者修行的宗派,此宗派往往称为即身成佛的宗派,这就叫做密宗;这种..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