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萨与鬼神的区别

佛、菩萨与鬼神的区别

一般人都误以为佛教祇是烧香烛,拜鬼神的宗教,其实这是大大的误解。佛教固然不主张烧金银衣纸,也不以拜鬼神来求福佑,更认为佛、菩萨与鬼神绝对不能相提并论。佛和菩萨是断尽一切烦恼,具有福德和智慧的圣者,是众生伟大的导师。佛教徒对他们虔诚礼拜,表示佩服得五体投地,并非求取不劳而获或幸免苦..
佛陀之前的印度

佛陀之前的印度

佛陀之前的印度甲、印度土著的古文明地理环境所在位置印度古称天竺,位于亚洲大陆的南端,形成一个突出于印度洋的半岛。北部有喜马拉雅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东濒孟加拉湾,西望阿拉伯海。文化特色在这样山海相围的地理环境下,印度孕育出一种独特的文化,而与波斯、中国等其他东方文化体系有显著的不同..
佛教的传入

佛教的传入

佛教的传入传入路线水陆两路根据文献的记载,佛教是经由水陆路传入中国的。陆路经由中亚细亚及新疆到达中国,从汉武帝经营西域以来,这条陆路成为东西交通的要道,后来僧侣往返中印之间走陆路的比海路多,著名的有玄奘法师等。至于海路则经由锡兰、爪哇、马来半岛、越南到达中国南部的交趾、广州。如求..
佛教常识简介

佛教常识简介

佛教常识简介佛旗、 卍字、*轮、袈裟、法器、念珠一、佛旗创制佛旗佛旗是为了纪念佛教的复兴而创制的。西元一七七零年﹐锡兰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西洋教士不单只在这里传播基督教﹐殖民政府甚至要明令废止佛教的卫塞节作为假日﹐佛教亦因而逐渐衰微。后来﹐佛教的领导人推行复兴运动﹐不断与外来的异教展..
华严金师子章

华严金师子章

金师子章明缘起第一谓金无自性,随工巧匠缘,遂有师子相起。起但是缘,故名缘起。辨色空第二谓师子相虚,唯是真金。师子不有,金体不无,故名色空。又复空无自相,约色以明;不碍幻有,名为色空。约三性第三师子情有,名为遍计。师子似有,名曰依他。金性不变,故号圆成。显无相第四谓以金收师子尽,金..
中国佛教历代概况

中国佛教历代概况

中国佛教历代概况魏晋概况方等般若三国时代从西域或印度来的僧人,所翻译的经典以小乘较多,而大乘经典亦已间有译出,其中著名的翻译家有支谦和康僧会。至两晋以后,则以翻译大乘经典为主,而于众多的大乘经中,以『方等经』最先倡行,『般若经』亦约略同时兴起,而涅槃、华严等思想则于南北朝才开始传..
佛陀时代的印度

佛陀时代的印度

佛陀时代的印度政治制度急剧发展雅利安人统治下的印度社会,是从西北逐渐向东发展的。初时在印度河、阎牟那河和恒河上游一带活动,以后渐次南下至恒河下游的地方。西元前六世纪至前五世纪,由于经济急刻发展,手工业已从农业中分化出来,发展商品经济,出现了比较大的城市。当时沿恒河流域,还建立了以..
六祖坛经行由品〈节录〉

六祖坛经行由品〈节录〉

六祖坛经行由品〈节录〉一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二『惠能..
佛陀的基本教义

佛陀的基本教义

佛陀的基本教义四圣谛法弘法利生佛陀成道之后,决意把他所证悟的真理来教化众生,让他们也能同样地得到解脱。教法网要他所证悟的内容是因缘法--即一切事物都是由种种因缘和合而成,因缘离散而灭,其中并没有常、一、具主宰的实体。佛陀最初所说的四谛、十二因缘、五蕴、八正道等教法,乃至后来的、大..
六度

六度

六度菩萨修行法修习大乘的人,发了菩提心之后,除了自利外,还要实践利他的誓愿,所以菩萨的修行方法,和小乘的便有不同。六度、四摄都是大乘修学方法,其中六度着重自利,四摄偏于利他。假若自己未能解脱,又怎能去救度众生呢?所以现在先说六度。布施的含义布施,就是把自己所拥有施与别人,可以对治..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