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萨与鬼神的区别

佛、菩萨与鬼神的区别

一般人都误以为佛教祇是烧香烛,拜鬼神的宗教,其实这是大大的误解。佛教固然不主张烧金银衣纸,也不以拜鬼神来求福佑,更认为佛、菩萨与鬼神绝对不能相提并论。佛和菩萨是断尽一切烦恼,具有福..
佛陀之前的印度

佛陀之前的印度

佛陀之前的印度甲、印度土著的古文明地理环境所在位置印度古称天竺,位于亚洲大陆的南端,形成一个突出于印度洋的半岛。北部有喜马拉雅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东濒孟加拉湾,西望阿拉伯海。文化特..
佛教的传入

佛教的传入

佛教的传入传入路线水陆两路根据文献的记载,佛教是经由水陆路传入中国的。陆路经由中亚细亚及新疆到达中国,从汉武帝经营西域以来,这条陆路成为东西交通的要道,后来僧侣往返中印之间走陆路的..
佛教常识简介

佛教常识简介

佛教常识简介佛旗、 卍字、*轮、袈裟、法器、念珠一、佛旗创制佛旗佛旗是为了纪念佛教的复兴而创制的。西元一七七零年﹐锡兰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西洋教士不单只在这里传播基督教﹐殖民政府甚至要..
华严金师子章

华严金师子章

金师子章明缘起第一谓金无自性,随工巧匠缘,遂有师子相起。起但是缘,故名缘起。辨色空第二谓师子相虚,唯是真金。师子不有,金体不无,故名色空。又复空无自相,约色以明;不碍幻有,名为色空..
中国佛教历代概况

中国佛教历代概况

中国佛教历代概况魏晋概况方等般若三国时代从西域或印度来的僧人,所翻译的经典以小乘较多,而大乘经典亦已间有译出,其中著名的翻译家有支谦和康僧会。至两晋以后,则以翻译大乘经典为主,而于..
佛陀时代的印度

佛陀时代的印度

佛陀时代的印度政治制度急剧发展雅利安人统治下的印度社会,是从西北逐渐向东发展的。初时在印度河、阎牟那河和恒河上游一带活动,以后渐次南下至恒河下游的地方。西元前六世纪至前五世纪,由于..
六祖坛经行由品〈节录〉

六祖坛经行由品〈节录〉

六祖坛经行由品〈节录〉一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佛陀的基本教义

佛陀的基本教义

佛陀的基本教义四圣谛法弘法利生佛陀成道之后,决意把他所证悟的真理来教化众生,让他们也能同样地得到解脱。教法网要他所证悟的内容是因缘法--即一切事物都是由种种因缘和合而成,因缘离散而..
六度

六度

六度菩萨修行法修习大乘的人,发了菩提心之后,除了自利外,还要实践利他的誓愿,所以菩萨的修行方法,和小乘的便有不同。六度、四摄都是大乘修学方法,其中六度着重自利,四摄偏于利他。假若自..
什么是五蕴无我

什么是五蕴无我

五蕴无我对「我」的误解若有人问︰甚么是 「我」 呢?一般人会答道︰有眼、耳、口、鼻的身体,就是 「我」 。又或许会回答道︰灵魂便是「我」 。五蕴构成 「我」其实所谓 「我」 不过是物质和精..
什么是八正道?八正道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八正道?八正道是什么意思?

八正道修道的目的佛陀成道后,说法四十九年,都是为了令一切众生能脱离生死轮回,达至解脱,也就是要断除十二因缘中的无明和它所引生的贪、嗔、痴等烦恼。但众生的烦恼根深蒂固,决不是单凭理论..
以心传心的禅宗

以心传心的禅宗

以心传心的禅宗『禅』源出于梵语『禅那』一词,亦有以音义合译之为『禅定』。意译为『思维修』,即运用思维进行的修持活动;或『静虑』,即静止身体,集中精神去思虑。从语意看来,『禅』本来是..
佛典选读

佛典选读

佛典选读一、父母恩深世间一切善男女!恩重父母如丘山,应当孝敬恒在心,知恩、报恩是圣道。───《心地观经》二、孝亲之道夫为人子,当以五事敬顺父母。云何为五?一者、供奉能使无乏。二者、..
僧伽的制度

僧伽的制度

僧伽的制度僧伽的成立佛陀成道以后,首先到鹿野苑化度憍陈如等五人,成立了僧伽的雏型。随着佛教的流布,出家人的数目日益增加,僧伽的制度也日趋完善。僧伽的成立,就个人来说,能够促进出家人..
十二因缘的意义

十二因缘的意义

十二因缘「因缘」的意义佛陀在菩萨提树下成道,所觉悟内容就是「因缘法」。他发现所有事物和人生的现象,都离不开因果道理。构成事物的主要条件叫做「因」,辅助条件叫做「缘」。而所谓「因缘法..
佛陀的降生至成道

佛陀的降生至成道

佛陀的降生至成道家国种族祖国弱小远在二千六百多年以前,散布在恒河流域的十六城邦,在政治上彼此纷争,互相攻伐;在思想上百家鸣,异说蠭起。其中由释迦族建立的迦毗罗卫城虽然弱小,但由于政..
佛陀的行化与涅槃

佛陀的行化与涅槃

佛陀的行化与涅槃化度众生初转*轮释迦牟尼成道后,决意把自己所觉悟的真理教化众生,使他们都能离苦得乐。他本想先化度曾求教过的跋伽、阿罗逻、郁陀罗三位仙人,可是他们都已经去世了。于是,..
原始的僧团

原始的僧团

原始的僧团佛陀的十大弟子佛陀的十大弟子,在僧团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们重视修持,热心弘法,各有不同的专长,现在分说如下:一、舍利弗尊者智慧第一舍利弗尊者是摩揭陀国人,父亲提舍是婆罗..
佛像的起源

佛像的起源

佛像的起源佛像的始创我们在佛寺里,都会看到很多大大小小的造像,心里总不免发生疑问:这些造像是甚么时候始创的呢?是雕塑家对着佛、菩萨塑造的吗?还是参照相片来铸造的呢?根据《阿含经》的..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