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山

四大名山

四大名山一、普陀山观音道场普陀山位于浙江省定海县,相传这里是观音菩萨显灵说法的地方。由于佛典记载,观音苫萨住在南印度的普陀洛迦山,所以便称此地为普陀山了。普陀是全山的总名,峰峦叠翠,景色怡人,最著名的有双峰、佛顶等山。其中名胜有盘陀石、梵音洞、潮音洞,山中著名的道场很多,以普济寺..
大乘的般若思想

大乘的般若思想

大乘的般若思想般若意义真实智慧般若,解作智慧,但它和一般的世俗智慧不同,这是透过观察『缘起性空』的道理,而获得的真实智慧。它可以彻底断除我们的无明和各种烦恼,而证得圆满的佛果。因此,从效用而言,它称为『般若波罗蜜多』,音译『智慧度』或『智慧到彼岸』,即凭借这种智慧,可以把我们从生..
业报与轮回

业报与轮回

业报与轮回业力的意义生命就像流水的波浪。波浪有起伏,前一浪灭,后一浪生。生命有延续,前一生的结束,即是后一生的开始。一切众生,无论是人或是其他动物,出生之时,也不是从无而有,死了之后,也不是化为乌有;这是由于业力的招引,而不是一般所说的由于灵魂的存在。业报的构成前生所种下的业因,..
佛、菩萨的意义

佛、菩萨的意义

佛、菩萨一、佛「佛陀」的意义「佛陀」 是梵文,简称为「佛」,意译「觉者」。众生需要经由长期的修习才可得到这最高的果位。「佛陀」的意义有下列三种:一、正觉:能够如实地明白一切事物的性质和相状;把烦恼除去,脱离生死的束缚,不再轮回。众生在六道轮回中,纵然修了善业,生到天道去,但将来福..
受持五戒

受持五戒

受持五戒受戒的目的一个公民,应该遵守本国的法律;皈依三宝后,便应该受持五戒。受持五戒的用意是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高尚完美的品德,并且为其他众生带来快乐和幸福。五戒的内容一、不杀生戒:即是不害众生的生命。众生都害怕死亡,信佛的人既要有救度众生的慈悲心,又怎能残杀加害他们呢?亲自杀生..
破邪显正的三论宗学说

破邪显正的三论宗学说

破邪显正的三论宗学说三论立宗印度发展三论宗乃中国佛教的宗派,由隋吉藏所创立。此宗由于继承印度中观派的思想,以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及提婆的『百论』等典籍为依据,故称为『三论宗』。中观学派在印度的发展,首先由龙树创立体系,弟子提婆予以弘扬,罗睺罗、青目及西域的须利耶苏摩等予以..
无著、世亲的瑜伽行派(上)

无著、世亲的瑜伽行派(上)

无著、世亲的瑜伽行派(上)思想渊源弥勒造论在西元四、五世纪间,瑜伽行派继龙树的中观学派成为印度大乘佛教的主流。 相传瑜伽行派的成立者是弥勒, 他为弟子无著诵出《瑜伽师地论》,再由无著编成典籍,成为此派教义的依据,故此瑜伽行派推尊弥勒为始祖,而实际创始人则是无著。无著继承无著大约生于西..
无著、世亲的瑜伽行派(下)

无著、世亲的瑜伽行派(下)

无著、世亲的瑜伽行派(下)思想概要万有分类瑜伽行派将一切法分为五类, 共一百种。 此五类是﹕ 一、色法, 指有质碍及变化的物质, 共有十一种。 二、心法, 指八识, 是精神活动的主体。 三、心所有法, 是相应于心法〈八识〉而起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现象。 由于是依心法而起, 附属于心法之中, 不能独..
开创中国特色的天台宗学说

开创中国特色的天台宗学说

开创中国特色的天台宗学说天台立宗此宗得名天台宗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佛教宗派,这宗的实际创始人是智顗大师因常住浙江天台山,于是称他所创立的宗派为『天台宗』。又因此宗以『法华经』为主要教义的依据,故又称『法华宗』。法统传承依照天台宗的法统所载,初祖是印度龙树菩萨,二祖是北齐禅僧慧文,他读..
《杂阿含经》选

《杂阿含经》选

《杂阿含经》选【题 义】《阿含经》是原始佛教的基本典籍, 它们是以言行录的形式去记述佛陀的教化、佛弟子的修道, 以及僧团传教的情况。 其中亦有记载佛陀对外道的破斥, 从而见到当时外道学说的梗概。《阿含经》的资料相当丰富, 举凡四谛、十二因缘、五蕴、无常、无我、八正道等原始佛教的主要教义..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