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紫竹林原来还是紫竹石

第十节 紫竹林原来还是紫竹石

第十节 紫竹林原来还是紫竹石煮云法师著白莲台上弥陀佛,紫竹林中观世音。这两句话,我想凡是一个中国人,皆是耳熟能详道得出的。尤其在紫竹林中坐着的一手执净瓶、一手执杨枝的观音大士圣像,龙女站在身旁,鹦鹉口衔佛珠,善财童子在下边参拜,这一幅精美的圣像图,不知有多少的人见过而心羡神往啊!..
第十一节 向蛇王借山,菩萨显神通

第十一节 向蛇王借山,菩萨显神通

第十一节 向蛇王借山,菩萨显神通煮云法师著故事是这样的:相传普陀山,山上有一个蛇王,率领它的子孙,盘据在这个山上,大有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之势,什么人也不敢来侵犯它的地盘。有一次观世音菩萨变成一个老比丘,来向蛇王借山开道场,以广度娑婆世界的迷昧众生。蛇王为了要保持自己的权益起见..
第十二节 千步沙海潮音声吼如雷

第十二节 千步沙海潮音声吼如雷

第十二节 千步沙海潮音声吼如雷煮云法师著当笔者初到普陀山的时候,睡在后寺上客堂里,当夜深人静的当儿,听到千步沙那里的海潮音,声若雷轰,震耳欲聋,象万马奔腾似的,比欧阳修《秋声赋》中所说的声音还要大上百千万倍。我最初以为是开足马力的特快车响声,继而思之,不对,这里是海洋中心,哪里有..
第十三节 前寺山门永不开

第十三节 前寺山门永不开

第十三节 前寺山门永不开煮云法师著写到这里忽然想起,前寺还有一件很值得一谈的事情,在这里应该追补一下,因为这件事也很少有人提起来讨论,所以容易遗忘了。那就是前寺的山门和其他的山门不一样,其他寺院的大门都是开着的,独有前寺的山门是永久的关闭着。陶渊明所说的门虽设而常关,这不啻为普济..
第十四节 观音大士游天台

第十四节 观音大士游天台

第十四节 观音大士游天台煮云法师著话说南海普陀山的观音大士,有一天在山上忽然静极思动起来,想另找一个地方游玩一番,换一换新鲜的空气。想罢就登上山顶的最高峰佛顶山,睁开慧眼,瞩目远眺,遥看天台山国清寺是一个风景幽美的地方,有很多的头陀和尚在那里来往不息,一定是我们一家人。好吧,我就..
第十五节 菩萨造桥,罗汉建塔

第十五节 菩萨造桥,罗汉建塔

第十五节 菩萨造桥,罗汉建塔煮云法师著观世音菩萨来到天台山,东游西玩,不知不觉的已经玩了好几天,每天都有不少的罗汉请他吃罗汉斋,同时又看罗汉们不是刀耕火种,就是静坐参禅,不觉从心中生起一种敬慕心来,心想我在这里整天的受他们供养,实在有点过意不去,一心想要对这名山,有所报效,也好留..
第十六节 五百罗汉大闹普陀山

第十六节 五百罗汉大闹普陀山

第十六节 五百罗汉大闹普陀山煮云法师著话说五百位大阿罗汉,离开了天台山,一齐来到南海普陀山住下,他们都是化成挂单的穷和尚,衣服不整,破烂不堪,穷相毕露。甚至还有变五体不全、瞎眼哑口的丑和尚。更有什么十不全的疯颠僧,奇奇怪怪的无所不有。他们的目的是来破坏观世音菩萨齐整、庄严、清净美..
第十七节 书记师两谒圣天子

第十七节 书记师两谒圣天子

第十七节 书记师两谒圣天子煮云法师著普陀既为名山胜地,又是菩萨应化、高僧辈出的古道场,当然是天下崇风,四海闻名。因此历代有不少的当今皇帝,御驾亲临。有的是游幸名山,欣赏海上风光。有的是专程前来朝山拜佛,为太后娘娘还了心愿的。普陀自从开山到现在,也不知有多少当今皇帝、王公大臣,来山..
第十八节 假方丈见驾真天子赐衣

第十八节 假方丈见驾真天子赐衣

第十八节 假方丈见驾真天子赐衣煮云法师著当皇帝的龙船从沈家门开进普陀时,书记师已率领了全山首领执事,早候待在道头的地方,恭迎圣驾上岸,随驾而来的文武大臣,都与这位假方丈行过合十的礼节。沿途道旁,香花结彩,欢迎圣驾莅临的场面,相当伟大,鞭炮之声,不绝于耳。皇帝看这位方丈和尚,威仪整..
第十九节 书记师二次接圣驾

第十九节 书记师二次接圣驾

第十九节 书记师二次接圣驾煮云法师著过了一个时期,这位皇帝,不知为什么,又再驾临南海,拜佛进香。当然还是请这位书记出来代表方丈,前往道头接驾。照理紫衣袈裟是皇帝亲赠的,皇帝来的时候,要把紫衣袈裟穿起来接驾,以表恭敬,不然就是看不起万岁,犯轻慢的罪名。可是这位书记师,他不是真方丈大..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