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界分别观

四界分别观

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1-5 四界分别观复次,诸比丘!比丘从界(要素)、如存在、如志向而观察此身,即知:「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诸比丘!犹如熟练之屠牛者,或屠牛者弟子之..
五盖

五盖

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4-1 五盖舍卫城于此,世尊说示曰:--「诸比丘!不善聚者即是五盖,是为正说。诸比丘!纯一之不善聚者,即为五盖。以何为五耶?欲贪盖、瞋盖、惛眠盖、掉悔盖、疑惑..
威仪

威仪

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1-2 威仪复次,诸比丘!比丘于行者,知:「我在行,」又于住者,知:「我在住,」于坐者,知:「我在坐,」于卧者,知:「我在卧。」又此身置于如何之状态,亦如其..
结语

结语

心、慧解脱篇 七、结语如果说世间有屹立不摇、八风无法撼动之巨树,那就是五根、五力所成就之圣巨树。如果说世间有坚固盘稳、永不倾倒之古城堡,那就是由四圣谛、八正道所堆砌之圣古城堡。如果..
《心念处》

《心念处》

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3《心念处》心念住(梵 citta-smrty-upasthāna,巴 cittecittā nupassī viharati ātāpī sampajāno satimā),又作心念处。即观能求心之生灭无常,并观其共..
四圣谛、八正道与十二缘起之关系

四圣谛、八正道与十二缘起之关系

心、慧解脱篇 六、四圣谛、八正道与十二缘起之关系四圣谛、八正道与十二缘起之间的关系由《表 6-1》 来分别说明,首先说明四圣谛与十二缘起之关系,四圣谛如分作二类有:一属流转面之苦、集二圣..
勤如意足

勤如意足

两翼篇 四、四正勤、四如意足 4-2-2 勤如意足诸比丘!比丘若依于勤修三摩地,获心一境性,此名为勤三摩地。彼对未生之恶乃至对已生之善法为令住、勿忘失,倍修习、广修习、圆满之,起欲、精进、..
《法念处》

《法念处》

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4《法念处》法念住(梵 dharma-smrty-upasthāna,巴 dhamme su dhammānupassī viharati ātāpī sampajāno satimā),又作法念处。即观一切法皆依因缘而生,..
心如意足

心如意足

两翼篇 四、四正勤、四如意足 4-2-3 心如意足诸比丘!比丘若依心修三摩地,获心一境性,此名之为心三摩地。彼未生之乃至已生之善法为令住、勿忘失,倍修习、广修习、圆满之,起欲、精进、发勤,..
安那般那念

安那般那念

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1-1 安那般那念诸比丘!于此,比丘往森林,往树下,往空闲处而结跏趺坐身正直,思念现前。彼正念而入息,正念而出息,或长入息,而知:「我在长入息,」又长出息者..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