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感应

金刚经感应

梁天监中,有琰法师,居长安招提寺,年十一岁为僧。忽一日,同寺中僧侣往占吉凶。于相师家,以次占。至琰,曰:「可惜聪明寿夭,至十八岁数亦足矣。」琰闻之不乐,及归寺,发心躬诣藏殿,焚香躬礼三宝,发愿修行,乞赐经一卷,毕世受持。祷祈已,随手于藏函内抽得经一卷,乃是金刚般若也。于是专心受持..
读出《金刚经》的真谛

读出《金刚经》的真谛

金刚经的道理可以用三个字表述:不执著。《空了:金刚经心读》(上海人民出版社)作者费勇先生开宗明义如是说,并进一步说:你只要做到了不执著,对于一切的一切不执著,你就能够彻底解脱。这似乎不是什么新的发现,几乎对佛教有所了解,对金刚经有所接触的人都知道。如果仅止于此,这本书就完全没有阅..
金刚经释要

金刚经释要

慎独佛说微尘众,乃指吾人心中之种种思想而言,若按佛性而论,本无微尘思想:然依佛性而观,则一切微尘思想皆是佛性。圆觉经云: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是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具是梵行,众生国土..
金刚经今疏

金刚经今疏

金刚经今疏知义法师著我是在民国五十年才开始学佛的,但首先接触的是金刚经,因为没有经验,只是当著一般书籍来阅读。奇怪的是使我觉得其中的道理是那样地高妙,虽说不出其所以然,但以后只要有空,却非常喜欢研读,过了一段时间,就由不懂而进入似懂非懂的阶段。从此不但研读的兴趣更浓,也奠定了我学..
金刚经的「应无所住」与心灵世界

金刚经的「应无所住」与心灵世界

圣严法师:金刚经的「应无所住」与心灵世界金刚经的「应无所住」(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就是「不在乎」,不在乎自我的利害得失;「生其心」,就是以无私无我的智慧,处理一切事物。(二)「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当我们行布施、做好事、发起..
长年持诵《金刚经》心得

长年持诵《金刚经》心得

(一)我持一经:《金刚经》,为得智慧故!念佛为闻法,我今已闻法,如不勤心修,念佛有何益?故有念佛者,应劝人持经,经为佛慧命。佛法僧三宝,本来是一体,勤念三宝故,方为真念佛!我持一咒:药师咒,一百零八遍,加持与十方,谁有诸病苦,常念诵不舍。愿我境界中,没有诸横死,乃至病苦等。虽然咒..
金刚经解释

金刚经解释

金刚经解释《金刚经》于公元前994年间(约当中国周穆王时期),成书于古印度,是如来世尊释迦牟尼在世时与长老须菩提等众弟子的对话纪录,由弟子阿傩所记载。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金刚经》通篇讨论的是空的智慧。一般认为前半部说众生空,后半..
黄念祖:金刚经一滴

黄念祖:金刚经一滴

黄念祖以一九八七年在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很荣幸,也很振奋,在华盛顿会见这么多位深有信根,发心真诚的佛教同信同修,是殊胜因缘。我很惭愧,自己水平有限,不能满足大家的期望。我们在华盛顿一起研究释迦牟尼佛的遗教,今天这一会是最后一次,因为我很快要回北京去了。今天所要谈的《金刚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悬判疏钞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悬判疏钞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悬判疏钞敕建西天寺武林后学沙门性起述﹝编者按:此本收入《续藏经》第九十二册,目录题为《金刚经法眼悬判疏科》。按一般体例,此文应是作者性起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悬判》一书所作的疏钞。故凡本文中依以疏钞的文字,我们都用[]括出,以便阅读。﹞将释此经判义分三:一、通序大意..
金刚经中“如筏喻者”的佛经解释

金刚经中“如筏喻者”的佛经解释

《金刚经》: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中阿含经》中的一段经文对如筏喻者有解释。现摘录如下:云何我为汝等长夜说筏喻法。欲令弃舍。不欲令受。犹如山水甚深极广。长流驶疾。多有所漂。其中无舡。亦无桥梁。或有人来。而于彼岸有事欲度。彼求度时。而作是念。今..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