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五戒

受五戒

我们的五戒,是一切佛戒的基础,但是五戒的戒目,并没有什么稀奇突出之处。在印度的古代,各宗教都有五戒,而且都是大体相同。即便基督教十诫的后五诫,也是如此,现在分别列举如下:一、佛教的..
五戒是什么

五戒是什么

五戒是什么谓戒有五也。一不杀。二不偷盗。三不邪故。四不妄语。五不饮酒不杀生戒佛教以慈悲为主,慈悲就是有恻隐之心,不忍杀害众生,我们学佛应该与佛陀一样有同等的慈悲心。《大智度论》云:..
随愿皆成

随愿皆成

随愿皆成所谓随愿皆成,非指所有人的所有愿望,而是美好善良、自利利他的愿望。对于这些正当愿望,真切祈求三宝加持,皆能心想事成。包括我们在做事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阻碍,同样可以祈请三宝加被..
菩提信物

菩提信物

菩提信物皈依师,是弟子皈依三宝的见证,更是佛法传承的纽带。经由庄严如法的皈依仪式,将诸佛世尊点燃的智慧火炬代代传递下去。为铭记皈依后的新生,引导学人走入佛门后深入修学,皈依师在授予..
皈依的正行

皈依的正行

皈依的正行皈依三宝贯穿着成佛的整个修行。当我们通过皈依仪式成为佛子后,又该如何进一步修学呢?《瑜伽师地论》告诉我们,皈依后应行四法行,即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通..
完成皈依是学佛的目标

完成皈依是学佛的目标

完成皈依是学佛的目标皈依三宝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等待三宝庇护,等待三宝为我们安排一切,而是为了使自己最终成为三宝。或许在家居士们会担心:那是否意味着我们都要出家呢?并非如此。我们所..
三宝的种类

三宝的种类

三宝的种类通常所说的三宝,多指住持三宝。所谓住持,即传承并弘扬佛法,使其在世间薪火相传。其中,以佛像为佛宝,经书为法宝,现前僧团为僧宝。佛陀灭度之后,佛法主要依住持三宝得以流传。须..
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

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

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皈依,须有正当的理由,这直接影响到学佛的态度和成就。正确的皈依之因,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认识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我们所拥有的能够听闻佛法的暇满人身,蕴涵着重大..
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

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

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佛法虽有三藏十二部典籍,八万四千法门,但有着共同的要领;而在修学上,也有基本的规则。无论选择什么宗派,也不论修学什么法门,都绕不开这些要领和规则。倘若忽略..
因皈依而有种种法门的施设

因皈依而有种种法门的施设

因皈依而有种种法门的施设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究其实,皆未离开皈依三宝的范畴。可以说,离开三宝就没有佛法。当年,阿底峡尊者入藏后,见人们皈依之心不切而四处传讲皈依,时称皈依喇嘛。开始..
依法传授皈依

依法传授皈依

依法传授皈依皈依,应通过如法仪轨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忏悔,忏除我们无始以来造作的无量罪业。忏悔则清净,忏悔则安乐。清净无染的心,才能如法纳受皈依。念诵内容通常为:往昔所..
内与外的三宝

内与外的三宝

内与外的三宝虽然三宝有住持三宝、化相三宝、理体三宝、一体三宝和自性三宝的分别,但这些分别是为了帮助我们从不同层面深入认识三宝,不可将其割裂开来,亦不可稍有偏废。通常,学佛者往往偏于..
皈依三宝是佛法的根本

皈依三宝是佛法的根本

皈依三宝是佛法的根本皈依,是区分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的界限;是佛法及一切戒律的根本;还是一切修行实践的保障。一切法门的修行,无不基于我们对三宝的信任。佛法大海,信为能入,这种信仰,是抵..
居士 五戒

居士 五戒

居士五戒有不少皈依佛门多年的居士,都对居士五戒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为了令大家能够正确地进行取舍,今天简单地介绍一下居士五戒。一、总述戒律包括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等等。其中的居士五..
佛教皈依的注意事项

佛教皈依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我们还要注意的是,三宝是一体的。有些人会说:我只想皈依佛,却不想皈依法和皈依僧。这样可以吗?答案是否定的。当然,对佛陀产生信仰而发心皈依,也会起到相应效果,恐惧或颠倒妄想时..
念三恶道苦

念三恶道苦

念三恶道苦死亡为什么可怕?固然是放不下对世间的执著,但更重要,是因为我们不知死后去向何方。修行成就者所以能笑对生死,正是因为他们对前途了如指掌,能随自身愿力作出抉择,或往生极乐,花..
归依三 宝

归依三 宝

归依三宝华严经云:『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佛法的兴盛与衰微,关键问题在于佛法的宣扬,与传播者的推动,佛法毕竟是佛法,如果没有讲经说法的推动,佛法怎么能够..
什么五戒是良师

什么五戒是良师

五戒是良师妙莲老和尚开示目录壹.五戒是良师 - 第一条:不杀生戒壹.五戒是良师 - 第二条:不偷盗戒壹.五戒是良师 - 第三条:不邪淫戒壹.五戒是良师 - 第四条:不妄语戒壹.五戒是良师 - 第..
三归传授

三归传授

三归传授净空法师主讲一九九二年净空法师讲于新加坡诸位同学:今天为大家传授三归依,首先要把三归依的意义认识清楚。由于近代佛法的承传发生了许多误会,我们必需要辨别清楚,才能得到佛法的真..
如理作意

如理作意

如理作意作为佛弟子来说,应具备哪些基本观念呢?藏传佛教中,以思维人身难得、念死无常、思惟轮回是苦和深信业果作为佛弟子必须具备的共有观念,简称四共。时常忆念思维这几点,可以帮助我们逐..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