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佛学教本:第廿八课、禅宗(二)

高级佛学教本:第廿八课、禅宗(二)

高级佛学教本栏目主要介绍:佛学课本,高级佛学教本十八层地狱警示网介绍佛学课本:《高级佛学教本》-全文在线阅读等内容,十八层地狱警示网劝人向善!..
第一课 律宗(一)

第一课 律宗(一)

第一课 律宗(一)一、戒律的重要性三、大乘菩萨戒此外则有大乘菩萨戒,为发大心修大乘法的行者所受持,其中亦有在家出家之别:根据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则有十重戒四十八轻戒,是为出家大乘菩萨僧..
第二课 律宗(二)

第二课 律宗(二)

第二课 律宗(二)五、印度戒律分裂为五部佛在世时,因事制戒 ,随机散说,由是乃有戒律。佛灭后,优婆离结集律藏,升座诵读,共八十次,名八十诵律,这是戒律的根本。后百余年,去圣渐遥,有一部..
第三课 律宗(三)

第三课 律宗(三)

第三课 律宗(三)九、通别二戒三聚净戒及广中略三种戒【注释】(1) 名四无量心,一慈无量心,能与乐的心也,二悲无量心,能拔苦的心也,三喜无量心,见人离苦得乐,生喜悦心也,四舍无量心,如上..
第一、二、三课 综合指要

第一、二、三课 综合指要

第一、二、三课 综合指要1.人类本来是多欲的凡夫,一切见思惑,悉皆存在。学佛之后,只能算是迷途初返,若论身口意三业,尚未能尽符矩范,所以佛才制定许多戒律,以防非止恶,生善利生。在圣凡..
第五课 华严宗(二)

第五课 华严宗(二)

第五课 华严宗(二)四、法界缘起与法界三观本宗以法界 (1) 无尽起 (2),皆一心所显发。心的作用,不可思议,旷荡虚寂,全包法界,孕育万有。一切法互为缘起,重重无尽,一多相容,大小互入 (3),..
第四课 华严宗(一)

第四课 华严宗(一)

第四课 华严宗(一)一、华严经有三本三译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为释尊成道后,三七日间所说。此经由文殊菩萨与阿难结集后,藏入龙宫,后龙树菩萨入龙宫见之,据说有上中下三种本,上本有..
第四、五、六课 综合指要

第四、五、六课 综合指要

第四、五、六课 综合指要1.相传华严经由文殊与阿难结集后,藏入龙宫,后龙树入龙宫见之,有三种本,乃取下本,流传世间,其说近于神话,未必尽可信。以意思之,释尊灭后数百年间,印度皆盛行小..
第六课 华严宗(三)

第六课 华严宗(三)

第六课 华严宗(三)七、十玄缘起十玄缘起者,谓此十玄妙法,互为缘而起他,故曰十玄缘起,系示四种法界中,事事无碍法界之相者。能通此义,则可以入华严大经的玄海,故又名十玄门。但至相大师 (1..
第七课 华严宗(四)

第七课 华严宗(四)

第七课 华严宗(四)八、六相圆融此宗更分析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的相状,而立有六相的教义。六相者:一总相,谓一尘含藏万法,如综合瓦砖木石等,而成一屋,名总相。二别相,谓万法有色心理事等差..
第八课 天台宗(一)

第八课 天台宗(一)

第八课 天台宗(一)一、天台宗的渊源北齐 (1) 慧文禅师,,读大智度论「三智 (2) 在一心中得」之句,又读中论 (3)「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之偈,遂悟入即空即假即..
第九课 天台宗(二)

第九课 天台宗(二)

第九课 天台宗(二)四、百界千如此宗认一切法,皆是真如实相 (1),或名为「如 (2)」,或称「如是」。十法界中,一、外显的形相,名如是相,二、内具的理性,名如是性,三、所具的体质,名如是体..
第七、八、九课 综合指要

第七、八、九课 综合指要

第七、八、九课 综合指要1.诸法皆一生之所含容,亦一性之所生起,法相虽多,总不出性量,行者若能悟证自性,则于诸法,无不通达。圆解者:圆通的见解,于真俗二谛,理无留滞,行布处无非圆融,..
第十一课 天台宗(四)

第十一课 天台宗(四)

第十一课 天台宗(四)十一、六即佛智者大师,立六即佛义,以示由凡夫修行,乃至佛果的位次。学者若知虽六而皆即,则不至自轻,而生退屈,若知虽即而实六,则不至自高,而生上慢 (1),从此努力修..
第十课 天台宗(三)

第十课 天台宗(三)

第十课 天台宗(三)九、修十乘观法乘是车乘,行者修佛道,如驾大白牛车 (1),直达涅槃宝所 (2),故名为乘。此十乘,虽标为十,只有一法,即观不思议境,其余皆是资助作观之法,合之为十种,故称..
第十二课 三论宗(一)

第十二课 三论宗(一)

第十二课 三论宗(一)一、此宗源流佛灭后七百年间,龙树菩萨造中观论,简称中论,及十二门论,这都是依据佛说般若经,阐扬中道的空义者。他的弟子提婆菩萨,又造百论,广破外道小乘,是为三论。..
第十、十一、十二课 综合指要

第十、十一、十二课 综合指要

第十、十一、十二课 综合指要1.天台修法,亦有兼净土者,如常坐三昧中,遇疲病睡盖时,专称一佛名,以求加被。又如常行三昧中,绕念阿弥陀佛名等皆是也。可知借外力以协助自力,实属最方便法,..
第十三、十四、十五课 综合指要

第十三、十四、十五课 综合指要

第十三、十四、十五课 综合指要1.生灭断常,一异来去八类,都是未见性者,对于真如理体,妄事测度的断语。因佛性法性,皆离此八边,所以这些推测,难免陷于:由遍计所执,而生起的非量,成为一..
第十四课 法相宗(一)

第十四课 法相宗(一)

第十四课 法相宗(一)一、此宗的别名及其所根据的经论本宗是穷明万法性相之宗,故名法相宗。又依唯识论 (1),明万法唯识之理,故亦名唯识宗。佛灭九百年间,无著菩萨由阿逾陀国讲堂,每夜升兜率..
第十三课 三论宗(二)

第十三课 三论宗(二)

第十三课 三论宗(二)四、二谛此宗立谛,以诠一切的言教,二谛者:一为真谛,二为俗谛 (1)。真谛指中道实相的理体,泯一切法,故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经论中,若说无修无证,无智无得,离性离相..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