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六道及九地

三界六道及九地

第四章 佛学之宇宙论 第一节 三界六道及九地对于宇宙天体的构造,佛教认为是有情业力所感佛陀说教意在转迷启悟,所说诸法重在心法上之辨解,对于世界之形成不过于追究,诸般多随世俗而说,倘若细究则有碍于修道。宇宙者,指空间(宇)和时间(宙)。佛典中称为法界,法是诸法,界是分界。又回莫如,因..
印度佛学略

印度佛学略

第二章 佛学之史略 第一节 印度佛学略史一、结集三藏佛应世时,亲闻佛说,佛示寂后,依佛殖教,佛之遗教,由诸圣弟子所闻特结漠之法藏。然此法藏之结集,传说非一。第一次结集,原因是:佛世时,无文字电录,依口头传诵,恐日久无凭而失传。或恐外道邪说输入。另种原因,佛刚灭度,有难调比法跋难防,..
菩萨行果

菩萨行果

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四节 菩萨行果一、大乘与小乘乘者,运载义,引伸称运载诸有情,度生死海,到涅架彼岸之教法,名为乘。大简小而言,求佛之教法为大乘。求阿罗汉果辟支佛果之教法为小乘。佛果者,开一切种智,尽未来际,化益众生,即三觉圆满,万行所成,故云佛果。大乘又称菩萨乘,三大阿僧抵劫间,..
释迎牟尼佛

释迎牟尼佛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二节 释迎牟尼佛一、释名佛有过、现、未十万三世无量诸佛,但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于娑婆世界。创诞于印度是释迹牟尼佛,即佛教之教主。释迎,泽云能仁,礼让之义,种族之名,印度四姓(婆罗门,净行者;刹帝利,王种;吠舍,商人;首陀罗,农人。)中王族所属。牟尼,泽云寂默,智..
百法分位

百法分位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一节 百法分位宇宙间之万有,其数无量无边,佛典名之万法,或称诸法。法是总该一切事物之称,也即万事万物。梵语达磨之本义为轨持,持即任持自性,轨是轨生物解。即是任载摄持自家之特性,能为轨范令他生解。宇宙间所有万事万物,无论大小,无形有形无不各自任持自家一定之持性,..
四劫

四劫

第四章 佛学之宇宙论 第三节 四劫佛典分世界之成坏为成住环空四期,或称四劫。劫者,泽云时分、大时、长时。此大时不能以通常之年月日计算,时极少为刹那,时极长为劫。从人寿无量岁,每百年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又从十岁每百年增至一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此一增一减为一小劫,即一千六百八十万年..
何谓法

何谓法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三节 何谓法所谓法者,梵语达磨,泽云法,轨持义。轨谓轨范,能生物解:持调任持,不会自相。合此任持良性轨范物解两义,即名为法。此法,概括宇宙一切事物。佛法之法,指佛所觉悟之真理,不舍悲愿,以世俗言说,显示自内证的如实义,宣示世间一切有情的善巧教法,这种教法可为众..
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

第四章 佛学之宇宙论 第二节 三千大千世界下从地狱,上至色界诸天,一日月周遍流光所照方 处名一世界。即以须弥山为中心,九山八海的小世界。一千日月,一千六欲天,一千初禅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一大千世界,含容小千中千大千三种千,合称三千大千世..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