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是怎么一回事?

佛学是怎么一回事?

佛学是怎么一回事?从根本上来看,佛学肯定是一种假说。大智慧者、大觉悟者释迦牟尼在世时就说过,他的一切言说与表述均是假说。不过,同时他又说过,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二者看似很矛盾,但这矛盾在于概念名相自身的局限所致,因为对于终极意义上的、彻底而究竟的、大圆满的智慧和觉悟而言..
关于“在家人”

关于“在家人”

关于在家人世俗生活中,有些在家人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这本是好事,但也有一些不好的苗头,比如有些人费了很大力气来做功课,攒功德,其着眼点始终放在人天福报上,这真是太可惜了。要不就是修行稍有长进和效验就很自以为是,甚至把出家人也不放在眼里。这些都是不如法的表现。我们常讲,出家在家仅在..
所谓的“佛教”

所谓的“佛教”

所谓的佛教佛教中的教,其本义是教育的教,佛弟子均称释迦牟尼为本师,所以佛与我们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师生关系。所谓宗教之说,实为一种世俗流变下的产物。佛教中的许多仪式、形式只是一种人为创造的载体,因为任何内容总会以一定的形式为载体来表现。比如当初佛门拜佛像本来仅是为了表示对觉悟者、智慧..
有为和无为

有为和无为

有为和无为客观地讲,有为与无为之辨证关系并不是靠理解来了知的。我们只要不识空性,未能明心见性,首先就无法真正地了知什么才是无为法(此乃属于胜义谛范畴)。所以我们初学者只有望文解义地作一种想象或观照,一般只有明心见性之人才会如实地体悟和修持。再说,佛学中的这些名词概念及修持,在具体..
什么才叫“去执著”?

什么才叫“去执著”?

什么才叫去执著?佛学语义中的执著,是指任何不合于修行法度的身、口、意之虚妄的折腾,比如不努力却终日梦想成功,或为了成功不择手段造作恶业,或学人于修行中,妄念纷飞,贪恋中间境界或神通。总之,不能执取,无可执取,我们却偏要执取,身、口、意一切违背客观和因果的状态就是执著。执著使我们造..
“佛”是一种什么概念?

“佛”是一种什么概念?

佛是一种什么概念?佛是具有多种层面的含义的,原本是古印度的译音,其本义就是智慧与觉悟的意思。它同时也是指存在的本来,在佛门所立的概念上就叫做真如实相、法身如来、空等等异名。于此前题概念下,释迦牟尼一类的大智慧者大觉悟者,因依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方法实证到了这个存在的本然,习惯上,我们..
什么是“佛法”?

什么是“佛法”?

什么是佛法?佛学中所谓的法,并不是人们所理解的什么法规法令的那个意思中的法,在佛学的义理中,法是泛指一切的事和理,及其产生、消亡的内在外在之原由。那么,从这个角度讲,世法范畴中的什么法令法规当然也是法了。在佛经中,我们常见到一切法、诸法等字样,就是指一切事物或宇宙万物万有之事理的..
从“不二法门”说起

从“不二法门”说起

不二法门是指一切法门从根本上讲,无有高下、优劣,性相一如。不二就是无差别和平等的意思,不是邪教胡扯的什么学了师傅的大法,别的法我们就不能学了就叫不二法门。不二即是万法归宗,虽途径不同,目的一样。一切法都第一,没有第二。诸法平等、法无定法,只看与具体修行者自身条件是否相应,法不孤起..
什么是“五毒心”?

什么是“五毒心”?

什么是五毒心?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觉将会被遮蔽,肯定就不可能明心见性了。现简述如下:① 、贪:贪有很多种,普通来讲我们有财、色、名、食、睡五欲之贪。人一辈子就是在这其中打滚,从而度过我们的一生。因为我们贪著五欲,所以心甘情愿被它束..
本书的缘起

本书的缘起

本书的缘起(前言)在这里,我要先作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本人法名妙泽,公元一九六九年出生于四川成都,长在贵州。一九九0年大学毕业。于1999年开始修学佛学,现为自由职业者。或是某种层面上的因果使然,我不仅自小到大吃的苦头不少,且受人贬损、误解、责难,以及赞扬和夸饰的时候都非常之多,基于..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