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煮黑石蜜浆喻(十二)

百喻经-煮黑石蜜浆喻(十二)

煮黑石蜜浆喻原文 昔有愚人煮黑石蜜,有一富人来至其家。此时愚人便作是想:“我今当取黑石蜜浆与此富人。”即著少水用置火中,即于火上,以扇扇之,望得使冷。 傍人语言:“下不止火,扇这不已,云何得冷?” 尔时众人悉皆嗤笑。    其犹外道,不减烦恼炽然之火,少作苦行,卧棘刺上,五热炙身,而..
百喻经-欲食半饼(四十四)

百喻经-欲食半饼(四十四)

欲食半饼原文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嗔恚,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译文多吃了六个饼子有个人肚子饿了,去买煎饼吃。他一连吃了六个,觉得还是不饱,就再买第七个吃,刚吃了半个,就觉得很..
百喻经-偷牦牛(四十六)

百喻经-偷牦牛(四十六)

偷犛牛原文譬如一村,共偷犛牛,而共食之。其失牛者,逐迹至村,唤此村人,问其由状,而语之言:“在尔此村否?”偷者对曰:“我实无村。”又问:“尔村中有池,在此池边共食牛否?”答言:“无池。”又问:“池傍有树否?”对言:“无树。”又问:“偷牛之时,在尔村东否?”对曰:“无东。”又问:“..
百喻经-贫人作鸳鸯鸣喻(四十七)

百喻经-贫人作鸳鸯鸣喻(四十七)

贫人作鸳鸯鸣喻原文昔外国节,法庆之日,一切妇女,尽持优钵罗华以为鬘饰。有一贫人,其妇语言:“尔若能得优钵罗华来用与我,为尔作妻;若不能得,我舍尔去。”其夫先来常善能作鸳鸯之鸣,即入王池,作鸳鸯鸣,偷优钵罗华。时守池者而作是问:“池中者谁?”而此贫人失口答言:“我是鸳鸯。”守者捉得..
禅宗公案与自我赏析三:断臂求法

禅宗公案与自我赏析三:断臂求法

公案原文:禅宗二祖慧可禅师,青年时为人豁达豪爽,博览群书,因不满足于儒道易数,四处访贤求道。听说有位天竺来的神僧达摩住在少林寺,便前往拜访。慧可虽时时伺机参问,但达摩整天面壁禅坐,并不向其开示。慧可只好守候在洞外。深冬季节,一日,天降大雪,慧可仍然挺立在洞外风雪之中。达摩祖师问道..
禅宗公案与赏析二:初示宗旨

禅宗公案与赏析二:初示宗旨

公案原文:菩提达摩祖师到东土时,受到梁武帝的迎请。梁武帝问道:“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少,有何功德?”达摩祖师答道:“实无功德。这些只是福德,算不上真正的功德,只能获得人天小果。”梁武帝问:“如何才是真正的功德?”祖师答道:“若得根本智慧,清净空寂,圆融无碍,才是真正的功德。真正..
禅宗公案与自我赏析一:无生秘义

禅宗公案与自我赏析一:无生秘义

原文: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一位黑氏婆罗门,两手托着两个花瓶,前来供佛。佛陀对黑氏婆罗门说:“放下吧!”婆罗门便将左手托着的花瓶放下。佛陀又说:“放下吧!”婆罗门又将右手托着的另一个花瓶放下。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吧!”这时,黑氏婆罗门问道:“我已经两手空空,请问您还要我放下什么?”佛陀说..
百喻经-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四十八)

百喻经-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四十八)

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原文 譬如野干,在于树下。风吹枝折,堕其脊上。即便闭目,不欲看树,舍弃而走,到于露地,乃至日暮,亦不肯来。遥见风吹大树,枝柯动摇上下,便言唤我,寻来树下。愚痴弟子亦复如是,已得出家,得近师长,以小呵责,即便逃走。复于后时遇恶知识,恼乱不已,方还师所。如是去来,是..
禅宗公案与自我赏析四:法界眷属

禅宗公案与自我赏析四:法界眷属

公案全文有位云水僧一路参访,一日来到由一位老妇人管理的庵堂前休息。他问老妇人:“师姑,这座庵堂里除你之外,还有其他的眷属吗?”老婆婆:“有。”云水僧:“怎么没有看到呢?”老婆婆:“喏!山河大地,一草一木,都是我的眷属呀!”云水僧:“无情不是有情,那些山河草木何曾是师姑的样子?”老婆婆:“那..
百喻经-小儿争分别毛喻(四十九)

百喻经-小儿争分别毛喻(四十九)

小儿争分别毛喻原文 譬如昔日有二小儿入河邀戏,于此水底得一把毛。一小儿言:「此是仙须。」一小儿言:「此是罴毛。」尔时河边有一仙人,此二小儿诤之不已,谐彼仙所,决其所疑。而彼仙人寻即取米及胡麻子,口中含嚼,吐着掌中,语小儿言:「我掌中者似孔雀屎。」而此仙人不答他问,人皆知之。世间愚..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