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方佛名

他方佛名

第六课他方佛名佛教的时空观主张「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佛经中经常提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说明十方三世有无量诸佛存在。但是凡夫不信有他方诸佛,因为没有亲眼看到。其实,事物的有无,只要有正确客观的评判标准,即可证明。例如,印度古哲学宗派判定知识的真伪,有所谓「三量」说,即:现量、比..
六和敬

六和敬

第十七课六和敬僧众是住持正法的使者,正法的久住,要依靠和乐清净的僧团始能实现,而僧团的融洽健全,又以和合为基础。所谓「和合」,即指「理和」与「事和」,亦即僧众在真理与行事方面都能和谐相处的意思。佛陀住世时,领导的僧团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等七众弟子..
法的意义

法的意义

第八课法的意义佛法僧三宝,佛依法而证悟成佛,僧因住持正法而为人天师范,故三宝以法为中心,以法为尊贵。法,梵语「达磨」,意译为「轨则」。法的定义很多,广义而言,泛指宇宙万有,亦即世间的森罗万象,大到高山海洋,小到微尘砂粒,乃至我人的精神、思想、观念、见解等,都称为「法」。所以,一朵..
修学 佛法的次第

修学 佛法的次第

第十课修学佛法的次第「法无高下,应机者妙」。佛陀说法,善于观机逗教,应病与药;佛陀敷设八万四千法门,然而「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一切佛法都是疗治众生身心疾病的良药,正如百川汇归大海,原同一味,只因众生根机有利、有钝,因此佛陀不得不开设权实之教,乃至有先后次第之别。例如将佛法分..
如来 十号

如来 十号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由于应化不同,各有别号,或取因言「弥勒佛」,或取果言「阿弥陀佛」,或取性言「毗卢遮那佛」,取相言「卢舍那佛」,取行言「释迦牟尼佛」,取愿言「阿閦佛」、药师佛,佛佛各异。然而诸佛具足一切智慧、德行,无有差别,诚所谓「佛佛道同」,故有十种尊号,为诸佛的通号,称为「如..
僧的意义

僧的意义

第十四课僧的意义「僧依戒住,僧住则法住」。「僧」是梵语「僧伽」的简称,意译为「和合众」, 即指信奉佛陀教义,修行佛陀教法的出家人;亦指奉行「六和敬」,「和合共住」的僧团。在佛教尚未兴起以前,「僧伽」一词早在古印度的社会中普遍使用。当时由于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富人们于是依职业性质组织..
声闻僧与菩萨僧的区别

声闻僧与菩萨僧的区别

第十八课声闻僧与菩萨僧的区别佛门行者,已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即名为「佛」;未成正觉,皆名为「僧」。依《大智度论》卷三十四载,「僧」有「声闻僧」与「菩萨僧」二种;《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则举出「凡夫僧」、「声闻僧」、「菩萨僧」三种。本课主要介绍「声闻僧」与「菩萨僧」。狭义的声闻僧是指..
僧团的组成

僧团的组成

第十五课僧团的组成佛陀在鹿野苑初转*轮,为憍陈如等五人说法,度他们为比丘僧,这是僧团成立的端绪。佛陀一生弘化传教,度众无数,打破印度种姓阶级制度,主张四姓皆可出家修道。他度化了婆罗门种姓的摩诃迦叶、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等。其中,舍利弗、目犍连为六师外道之一的删阇耶的弟子,他们无..
结夏安居

结夏安居

第十九课结夏安居佛陀作有系统的说法,大都在夏安居的时候,因为在夏天约九十日期间的雨季,不便到外面去乞化度生,所以就集合各方弟子于一处,讲述修行法门及宇宙人生的真理。后来大乘经典的结集,大都是佛陀夏安居时所说的言教。安居制度的制定,始行于印度古代婆罗门教,后为佛教所采用。这是由于地..
比丘尼教团

比丘尼教团

第十六课比丘尼教团比丘尼教团的成立,为佛陀「四姓入佛,同一释姓」的平等精神做了最具体的脚注。因此,不只是在佛教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对于整个世界的宗教史、人类的文明史,也都具有非凡的价值。在教团中优秀的比丘尼,或者伸广长舌,宣说妙谛,或者悲心济拔沈溺,或者建寺安僧,使弘法利生的佛教..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