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  律

戒 律

第五课 戒律一、戒的类别有那些?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也是世间一切道德行为的总归。受戒犹如学生遵守校规,人民恪守法律一般,不同的是,校规、法律是来自外在的约束,属于他律;而佛教的戒律,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属于自律。佛教的戒律分为:1.通戒与别戒: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
教理

教理

第二课 教理一、「空」的意义是什么?「空」,是佛教重要的教义,也是佛法不共其它宗教及世间学说的特质。《般若心经》云「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义;世间诸法皆因缘所生,无独立的自体,故曰是「空」,实际上,空是建设宇宙万有的意思。空是什么?空是正见,能由现象的存有之..
人生

人生

第十二课 人生一、人,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生从死来,死又从生去,一切众生皆因十二因缘而生生灭灭,在轮回中牵系著过去、现在与未来。有如时钟一般,无始无终,不断循环。有情生命流转的主体是业,业由无明之惑所造,由业又生苦,而苦又从无明(指观念不能通达)而来,由此而招感生、老、病、死的..
制度

制度

第六课 制度一、什么是佛教的僧伽制度?佛教对僧团的管理,以「六和敬」为主要的僧伽制度。六和敬不仅是建立僧团的重要基础,推而广之,也是建立清净和乐的佛化家庭,乃至安和乐利社会的重要根基。六和敬是:1.身和同住:在行为上不侵犯人,彼此互相帮助、尊重,平等和谐的生活,这是相处的和乐。2.口..
素食

素食

第十六课 素食一、素食的意义为何?世间上的生物,都要靠饮食来维持生命,就是树木花草、山河大地也需要阳光、空气、水土作为营养,才能存在。有的生物是肉食,有的是素食。狮虎熊豹属于肉食,牛羊马象属于草食,人介于肉食、草食之间。中国古代就有慈悲护生的思想,儒家所谓:「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生活

生活

第十四课 生活一、在家信众应该注重怎样的生活行仪?要奉行清净的生活行仪:1.不接触非法的场所,如赌场、酒家等眩惑六根,沦丧清明智慧的地方;2.不从事非法的工作,如开设或投资具有赌博或非正当谋生性质的行业。凡违反国家法律及脱离佛教八正道的生活,就是非法,不合乎清净的生活行仪。佛陀的三十..
生死

生死

第十三课 生死一、何谓「分段生死」、「变异生死」?佛教将众生的生死分为两种:1.分段生死:又作分段死、有为生死。是变异生死的对称。指众生由于每一世所招感的果报不同,而有形貌、寿命等区别,称为分段身。受此分段身后,必有一期生命的结束。故称分段生死。2.变异生死:又作无为生死、不思议变易..
民俗

民俗

第十七课 民俗一、佛教徒可以算命看相吗?《易经》、卦象本为我国固有哲学,影响中国人的人生观、宇宙观至深至远,但少数江湖术士利用一般人心理的弱点,以算命、看相、卜卦来探知人的过去,断言人的未来。其中虽也运用了中国的八卦哲理,但此类在佛教而言仍是世间法,凡世间法,皆属无常,是会变化的..
家庭

家庭

第十五课 家庭一、佛化家庭的生活内容是什么?1.家中设一佛堂,增长对佛法的信心。2.要有佛书专柜,开拓智慧宝藏。3.张贴格言法语,时时自我反省。4.早起安排定课,念佛、禅坐、诵经、拜佛,与诸佛贤圣常往来沟通。5.每月几餐素食,全家约定,以早斋或初一、十五日,或六斋日,培养慈悲护生的观念。6...
应世

应世

第十八课 应世一、佛教徒可以从事政治吗?可以的。观世音菩萨以三十二应化身游诸国土,度脱众生,其中即有国王、宰官、大将军身,以其政治背景,为众生创造富足安乐、无有怖畏的人间净土。佛陀为国王们讲说转轮圣王的理想政治,历代国师以佛法的智慧辅佐帝王治理国家,在在证明佛教徒可以参政,但不必..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