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邪

破邪

第二十课 破邪一、出家是消极,于世无益吗?有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出家」指出离「烦恼之家」。此绍隆佛种,承担弘法利生的事业,非大志大愿者,难以过淡泊无争的生活。在《杂阿含经》里,有一则佛陀与老农夫的对话,佛陀认为出家人是以「信心为种子,苦行是时雨,智慧为犁轭」..
神异

神异

第十九课 神异一、佛教对神通灵异的看法?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是神通灵异的显现。例如:肚子饿了,一碗饭菜,顿除饥渴;身体冷了,一件毛衣,驱走寒冷,都是神通灵异的显现。神通灵异不在别处,现前当下即是。又如一朵花,散发芬芳香味,淡化人间的浊气;一座桥,沟通往来行旅,给予大家的便利;一棵树..
菩萨

菩萨

第九课 菩萨一、与我们娑婆世界最有缘的佛、菩萨有那些?依佛教的宇宙观而言,十方三世有无量诸佛,其中最为人所知晓,为人所称念的有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及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三尊佛又称为「三宝佛」。在诸菩萨中,则有浙江普陀山的大悲观世音、山西五台山的大智文殊师..
文史

文史

第三课 文史一、何谓「本生故事」?本生,又作本缘、本生谭、本生谈等。主要记述佛陀于过去世受生为各种不同身形及身分而行菩萨道的故事。汉译经典中,属于本生类有:《六度集经》、《譬喻经》、《贤愚经》、《杂宝藏经》、《菩萨本缘经》等。根据巴利文经藏《小部尼柯耶》记载,本生故事中汇辑了佛陀..
仪礼

仪礼

第八课 仪礼一、佛教对于民间节庆的看法如何?中国民间节庆有新年春节、元宵、清明扫墓、端午、中元、中秋;美国有万圣节、感恩节;泰国有泼水节,乃至全世界各国民族都有各种不同的节日。节庆的形成或是由于人民终年累月工作,需要有共同节日,作为休息、鼓舞士气以及互相联谊之用;或是为了效法先贤..
宇宙

宇宙

第十一课 宇宙一、宇宙是怎么形成的?佛教从各种角度来探讨宇宙的相状,计有世间论、万法论、本体论、缘起论、因果论等,然而根本思想仍然不离佛陀所证得缘起性空的道理。佛陀说一切法皆因「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由因缘和合而成立,同时也因各种条件的互相依存而有变化,故没有实在独立的自性,..
宗派

宗派

第四课 宗派一、何谓大乘佛教?何谓小乘佛教?「乘」,即车乘,是运载之意。指佛法可以运载众生从生死此岸到达涅槃彼岸的意思,所以将佛法譬喻为乘。小乘即狭小之车,指能运载二乘根机以达小果的教法,其教义主要以自求解脱为目标,故为自调自度(即灭除烦恼,证果开悟)的声闻、缘觉之道,又作「声闻乘..
修 行

修 行

第十课 修行一、佛教徒有何必修的功课?现代人生活忙碌,佛教徒在生活中必修的功课,主要不离福慧双修的范畴。佛陀被尊为「两足尊」,即为福慧圆满的象征。佛教徒的必修功课内容,依其工作、家庭的需求不同,可有适当调整。如:早上静坐一炷香,用以省思观照,革新自我。晚上五分钟念佛,以佛号洗涤俗..
信仰

信仰

第一课 信仰一、怎样才是正信的宗教?正信的宗教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1.有教主:历史上真有其人,而不是从神话鬼怪中产生。2.有教义:所奉行的经典,流传的法义,皆合乎宇宙自然的法则,如佛教的三法印,即是普遍、必然存在的永恒真理。3.有导师:传播宗教者,必须持守律法,有著清净庄严的品德,并且..
称谓

称谓

第七课 称谓一、佛教常用的称谓有那些?佛教的称谓是一种礼仪,常代表著当事者的身分或职务,也是一种修持程度的表征。称谓的先后大小具有维系佛门纲常的功用,如法合宜的称谓,是学佛行仪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课。就出家众而言,信徒普遍通称所有出家众为「师父」或「法师」,「师父」在丛林中是职务的..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