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药师佛

第四课、药师佛

第四课 药师佛我们的世界之外,四方上下虚空中,皆有无数佛国,每一佛国,皆有一佛,住持其间,为诸众生,演说佛法,令其依法修行,直至于成佛。离我们东方,十恒河沙 (1) 佛土 (2),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彼佛国土,一向清净,无女人,亦恶趣 (3) 及苦事。琉璃为地,金绳界道..
第四、五、六课综合指要

第四、五、六课综合指要

第四、五、六课 综合指要1.佛自度已毕,法身永住常寂光境,原自无为,但是,为了大悲心切,劫须摄土度生,以圆满大愿。所谓摄土度生者,有两种型式:一者,如第二三两课的释迦世尊,降迹秽土,显示成佛,说十二部经,广度群品,这是属于往教类,三劫三千佛,皆是此类所摄。二者,如第四课的药师如来,..
第六课、佛法

第六课、佛法

第六课 佛法三乘行人(1),自修行以至于成佛,皆依据佛法为轨则,佛法以外的法,悉不足凭。在成佛前后,还须以此法救度众生,三世 (2) 诸佛,莫不如足。就因为自度度他,都离不了它,所以佛法才列为三宝为一。佛福慧具足,大觉已圆,其所示现的应化身 (3),吐词为经,举足为法,作天下后世,修出世道者..
第七课、菩萨

第七课、菩萨

第七课 菩萨梵语 (1) 摩诃菩提质帝萨 (2),译为大道心众生 (3)。后来简称为菩提萨陀,菩提为觉,萨陀为有情 (4),谓虽能自觉,而尚属于有情;或既能自觉,而又能觉悟一切有情也。由此四字再简之,则成菩萨;义译则为开士、始士、高士、大士等。菩萨之义极广,简括言之,可判为二类:一者,佛门行者,凡..
第八课、弥勒菩萨

第八课、弥勒菩萨

第八课 弥勒菩萨菩萨姓弥勒,译义为慈氏,名阿逸多,译义为无能胜。生于南天竺 (1) 婆罗门家 (2),先释迦佛入灭,上生兜率天内院 (3),为一生补处菩萨。将来当于住劫中的第十小劫,人寿减至八万岁时 (4),下生此界,继释迦牟尼佛之后,为贤劫第五尊佛。若人闻弥勒菩萨名,欢喜恭敬礼拜,命终即得往生兜..
第九课、中国四大名山 (一)

第九课、中国四大名山 (一)

第九课 中国四大名山 (一)菩萨摩诃萨,常化身无量,到处救度众生。间亦摄土,显垂灵迹,俾作为外缘,以启导一切有情的梵行,使之种出世因,归于佛化。如是人间净土,在中国境内,所在多有,四大名山,即其中的一类。普陀山,系浙江定县东的一小岛,为大悲观世音菩萨 (1) 道场。按此山原在印度的南海,..
第七、八、九课综合指要

第七、八、九课综合指要

第七、八、九课 综合指要1.修道的人,凡能发自度度他之心,作自度度他之行者,皆可名为菩萨,所以菩萨的范围至广。在大乘佛法中,自信位至等觉,皆名菩萨,所以菩萨之间的果位、神通、智慧、差度甚大。有的菩萨,将近成佛,有的菩萨,见惑尚未断,简直是凡夫。若单就地位言之,菩萨当然高于二乘,但若..
第十课、中国四大名山 (二)

第十课、中国四大名山 (二)

第十课 中国四大名山 (二)五台山,在山西五台县东北,五峰耸立,高出云表,顶无林木,如垒土之台,故五台,为大智文殊菩萨 (1) 道场。山中夏日飞雪,并无暑气,故又名清凉山。山周围五百里,状如莲花,四方四台,皆自中台发脉,山左邻北岳恒山,山右则滹沱河绕之而东,群峰联属,势若游龙,丛林大寺,..
第十一课、六波罗蜜 (一)

第十一课、六波罗蜜 (一)

第十一课 六波罗蜜 (一)二乘行人,起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即入大乘菩萨位。既发心矣,就必须配以行动,才能完成自度度他的事业,而证佛果,其中修六波罗蜜,是菩萨应有的行动之一。梵语波罗蜜,或波罗蜜多,华言彼岸到。行者乘大行之船,能由生死苦恼的此岸,度到涅槃安乐的彼岸,故曰到彼岸,因..
第十二课、六波罗蜜 (二)

第十二课、六波罗蜜 (二)

第十二课 六波罗蜜 (二)第四、毗离耶波罗蜜,华言精进度,所以度懈怠。纯一无杂名为精,鼓勇直前名为进。修法所以无成者,其原因多系:始勤终懈,或中间断断续续,一暴十寒,以致无成绩可言,对治之法,必须精进不退,方能成功。精进有二种:无论作世出世间,任何事业,都当存恒心,具毅力,不成不已,..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