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灯三昧经卷第六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尔时,世尊复告月光童子言:「菩萨摩诃萨应当成就善巧方便。童子!云何菩萨摩诃萨成就善巧方便?童子!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众生所而起亲想,是诸众生所有善聚而生随喜,昼夜六时于彼福德而生随喜;缘一切智,以缘一切智心于一切众生所而生福德,是菩萨以此善根速得此三昧,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即于是时而说偈言:
「于诸众生为己亲,所有一切福德聚,
昼夜六时于此善,常能起彼随喜欲。
我随喜彼净持戒,乃至尽命不为恶,
菩萨具足清净信,所有福德悉随喜。
随喜信乐诸佛者,于其法、僧信亦然;
随喜能奉敬如来,为求无上菩提故;
随喜无彼我见者,无众生等及寿命;
随喜能无诸恶见,闻胜空法深爱乐。
于佛法中起随喜,得出家已受具戒,
少欲知足住林间,怀慈愍心犹如剑;
随喜独一无侣者,处林犹如刀入匣,
净命常能少欲求,无有谄伪託亲友;
随喜乐静离愦閙,于家亲属无爱恋,
于三界中常怖畏,游行世间无染着;
随喜离彼戏论者,厌恶一切受生死,
无有违诤行寂静,得此三昧则不难;
随喜能识善恶者,常离一切诤论事,
趣诣空闲林树下,求圣解脱真佛子;
随喜常在空闲者,不自称誉轻毁他;
随喜爱乐功德者,住于佛法不放逸。
所有助道诸功德,是不放逸为根本,
若有菩萨离放逸,得此三昧则不难。
得值佛法为一藏、又得出家第二藏、
净信不浊第三藏、得此三昧第四藏。
闻于大空佛境界,闻而不谤为胜藏;
若得辩才为得藏,得此三昧亦胜藏。
我已说彼诸善法,谓戒、闻舍及忍辱,
是不放逸为根本,佛说名为最胜藏。
若有菩萨不放逸,即便具足诸辩才,
于佛智慧无疑惑,得此三昧则不难。
「童子!以是义故,汝应住于不放逸行,是诸菩萨所应修学。何以故?不放逸者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此三昧也?童子!云何菩萨住不放逸?童子!是菩萨成就善净戒聚。童子!云何成就善净戒聚?童子!是菩萨不舍一切智心学六波罗蜜。
「童子!若菩萨不舍一切智心行六波罗蜜,所有利益,汝当谛听,当为汝说。童子!菩萨信乐檀波罗蜜者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者、降伏悭悋烦恼;二者、修习舍心相续;三者、共诸众生同其资产,摄受坚固而至灭度;四者、生豪富家;五者、在所生处施心现前;六者、常为四众之所爱乐;七者、处于四众不怯、不畏;八者、胜名流布遍于诸方;九者、手足柔软,足掌安平;十者、乃至道树不离善知识,谓佛、菩萨、声闻弟子。童子!是为菩萨信乐布施十种利益。」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降伏于悭悋、增长布施心、
摄受施坚固,生在豪富家,
于其所生处,而能起舍心,
为在家出家,诸众生爱乐,
若入大众中,无畏不怯弱,
胜名声远布,遍城邑聚落,
手足恒柔软,成就具足相,
值遇善知识,声闻佛、菩萨。
常怀惠施心,未曾有悋惜,
为亿众生爱,是为舍悭利;
生在豪富族,心常乐布施,
摄受舍坚固,是为乐施利;
处在大众数,胜名遍诸方,
手足柔软好,是乐施之利;
遭遇善知识,谓佛、菩萨等,
见已竞来供,是乐施之利。
「童子!菩萨净戒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者、满足一切智,二者、如佛所学而学,三者、智者不毁,四者、不退誓愿,五者、安住于行,六者、弃舍生死,七者、慕乐涅槃,八者、得无缠心,九者、得胜三昧,十者、不乏信财。童子!是为十种净戒利益。」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满足一切智,如佛而修学,
智慧者不毁,常无有怖畏,
誓愿不退转,能安住胜行,
逃避生死处,欣慕趣涅槃,
安住无缠障,速得胜三昧,
住于净戒聚,远离诸贫穷。
其智恒清净,修习佛所学,
不为圣者毁,以戒清净故。
智者誓不退,勇健善住行,
见世种种过,避之趣灭道。
彼心无障碍,以住净戒力,
速得离恼定,是为净戒利。
「童子!菩萨摩诃萨住于慈忍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者、火不能烧,二者、刀不能割,三者、毒不能中,四者、水不能漂,五者、为非人护,六者、得身相庄严,七者、闭诸恶道,八者、随其所乐生于梵天,九者、昼夜常安,十者、其身不离喜乐。童子!是为菩萨成就十种慈忍利益。」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是人火不烧,刀杖莫能伤,
毒药所不中,暴水无能漂,
常为非人护,具三十二相,
关闭诸恶道,皆是慈忍利;
帝释及梵天,欲得则不难,
恒住安乐处,喜悦不思议。
刀杖、火不害,水、毒亦不伤,
天、龙、夜叉护,住忍获此益;
身相三十二,不畏堕恶道,
死则生梵天,是住慈忍利;
昼夜常安隐,喜悦充遍身,
于众清净身,无有诸过障。
「童子!菩萨精进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者、他不折伏,二者、得佛所摄,三者、为非人所护,四者、闻法不忘,五者、未闻能闻,六者、增长辩才,七者、得三昧性,八者、少病、少恼,九者、随所得食,食已能消,十者、如优钵罗花不同于杵。童子!是为十种精进利益。」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成就难折伏,其心无悔热,
为非人所护,常覩见诸佛,
增长胜辩才,到于无尽智,
获得三昧性,无复诸病恼,
所食诸饮食,入腹能消化,
如优钵在水,渐渐而增长。
如是所闻法,闻已能增长,
昼夜恒思念,终无有空过。
如来勇勐勤,积劫被进铠,
降魔及军众,证道除忧怖。
菩萨救诸趣,不顾恋身命,
精进起法藏,我已显彼德。
精进难可伏,诸佛所摄受,
若能获是利,不久速证道。
所闻不忘失、未闻者得闻,
增长辩才力,是名精进利。
速逮此三昧,无有诸病恼,
随其所噉食,消化得安乐。
昼夜增白法,常勤不懈退,
不久得菩提,坚心精进故。
「童子!菩萨摩诃萨与禅相应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者、安住仪式,二者、行慈境界,三者、无诸恼热,四者、守护诸根,五者、得无食喜乐,六者、远离爱欲,七者、修禅不空,八者、解脱魔羂,九者、安住佛境,十者、解脱成熟。童子!是为菩萨禅定相应十种利益。」
尔时,世尊念说偈言:
「彼不住非法,安住于仪式,
游行方便境,远离非境界,
其心无恼热,善调伏诸根,
受胜禅定乐,宴坐离诸缘,
远离渴爱欲,飡食禅定味,
解脱魔境界,安止佛行处,
乐独林树间,是为胜方便,
修真实解脱,灭除诸苦恼。
安心清净法,远离非仪式,
住境远非境,合禅获是利;
心不生热恼,证无食圣乐,
身心恒清凉,是禅相应利。
处空根寂静,其心离杂乱,
获得过人喜,方便离欲故。
心不杂欲染,常远魔境界,
安止佛行处,彼解脱成熟。
「童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者、一切悉舍不取施想,二者、持戒不缺而不依戒,三者、住于忍力而不住众生想,四者、行于精进而离身心,五者、修禅而无所住,六者、魔王波旬不能扰乱,七者、于他言论其心不动,八者、能达生死海底,九者、于诸众生起增上悲,十者、不乐声闻、辟支佛道。童子!是为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成就如是十种利益。」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勇健一切舍,而不取施想,
护持戒不缺,亦无有所依,
智慧修忍辱,而不见众生,
勇勐勤精进,远离于身心,
修习胜禅定,不依于三界,
诸魔靡能制,信慧之功能,
于彼诸外道,其心不倾动,
到于生死底,信慧之功能,
于诸众生所,而得大悲心,
声闻、缘觉地,曾不生爱乐。
于舍不存取,持戒亦无依,
忍辱离生想,是信慧功能;
精进而远离,修禅无所依,
不为魔所制,是信慧功能;
他言论不动,达到生死底,
于生起上悲,是信慧功能;
声闻、缘觉道,不起爱乐心,
为学佛功德,是信慧功能。
「童子!菩萨多闻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者、知烦恼资助,二者、知清净助,三者、远离疑惑,四者、作正直见,五者、远离非道,六者、安住正路,七者、开甘露门,八者、近佛菩提,九者、与一切众生而作光明,十者、不畏恶道。童子!是为十种多闻利益。」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童子!是十利,显示于多闻,
是诸佛、世尊,如实而了知。
烦恼及清净,二助皆实知,
能弃舍烦恼,安住清净中,
智慧除疑惑,正直他见心,
常远离恶道,止住正真路,
开阐甘露门,近于佛菩提,
为众作光明,而不畏恶道。
知诸烦恼资,又达清净助,
勇健离烦惑,栖薄清净法。
除众种种疑,能正他人见,
弃舍险恶道,多闻住善径。
能开甘露门,坚固近菩提,
于众如光明,终不畏恶道。
「童子!菩萨摩诃萨行于法施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者、弃舍恶事,二者、能作善事,三者、住善人法,四者、净佛国土,五者、趣诣道场,六者、舍所爱事,七者、降伏烦恼,八者、于诸众生施福德分,九者、于诸众生修习慈心,十者、见法得于喜乐。童子!是为菩萨行于法施十种利益。」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行于最胜施,于法无悋惜,
彼有十种利,导师已显说。
弃舍世恶事,常能行善业,
安住善人法,修行布施心,
能净诸佛土,如佛之所说,
趣诣道场所,是为法施果,
舍离一切事,修学于法王,
降伏诸烦恼,彼得道不难,
慈心施众生、一切福德分,
不起嫉妬结,获胜过人乐。
智者离恶作,勇勐为善事,
住善丈夫法,法施者所得;
彼净佛国土,起助道善法,
趣近于道场,是为法施利;
于事无悭嫉,能了事自相,
解脱诸取着,爱事无障碍。
智者发是心,令众有福分,
得慈无嫉妬,善法中得乐。
「童子!菩萨摩诃萨安住于空得十种利。何等为十?一者、住佛所住,二者、修禅无依,三者、不乐一切受生,四者、于戒不取,五者、不谤贤圣,六者、于一切众生住不违诤,七者、不得众生事,八者、住于远离一切恶事,九者、不谤诸佛,十者、摄取一切白净之法。童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安住于空十种利益。」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天人尊所住,谓世亲导师,
勇勐能安住,谓无寿命等,
得彼禅定乐,世间无所依,
心不悕受生,以知法性故,
于戒若不取,成就无漏戒,
不生恶道中、常安住圣种,
住于无斗诤,世间最柔软,
了知一切事,称如实体性,
乃至舍身命,不诽谤如来,
于空法决定,身证无所畏。
一切世间亲,佛道不思议,
能持于佛道,空法无有疑。
人尊之所住,非诸外道地,
不依禅定乐,无众生、寿命。
彼曾无所止,不依于禅乐,
知无寿命法,恒有无愿心。
善知法自性,不依诸烦恼,
信乐佛胜人,曾无取着心。
彼常无斗诤,观事修离行,
安住正觉道,能持如来法。
「童子!菩萨摩诃萨住于宴坐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者、其心不浊,二者、住不放逸,三者、诸佛爱念,四者、信正觉行,五者、于佛智不疑,六者、知恩,七者、不谤正法,八者、善能防禁,九者、到调伏地,十者、证四无碍。童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住于宴坐十种利益。」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其心无浊乱,远离诸放逸,
住不放逸行,宴坐之境界,
为世灯明念,增长彼信乐,
佛智不思议,方便无疑惑,
能知诸佛恩,不诽谤正法,
安住善律仪,到于调伏地,
得无碍辩才,乐独处林中,
舍恭敬利养,宴坐之境界。
彼心不浊乱,曾无有放逸,
智者常谨慎,是为寂静利;
无畏常爱念,信于佛所行,
于佛智不疑,是为寂静利;
恒念如来恩,不诽谤正法,
住律仪方便,是为寂静利;
彼到调伏地,速证无碍辩,
演说百千经,恒常不滞住。
速摄佛菩提,护持诸佛法,
降伏诸异论,广作佛菩提。
菩萨于此终,往生安乐国,
弥陀为说法,逮得无生忍。
「童子!菩萨摩诃萨爱乐空闲有十种利。何等为十?一者、省世事务,二者、远离众閙,三者、无有违诤,四者、住无恼处,五者、不增有漏,六者、不起斗讼,七者、安住静默,八者、随顺相续解脱,九者、速证解脱,十者、施功而得三昧。童子!是为菩萨爱乐空闲十种利益。」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成就少事务,远离众愦閙,
彼成无违诤,独静空闲利;
其心无瞋恼,不增长有漏,
常和无诤讼,是住空闲利;
安心住寂灭,常乐远离行,
随顺无累智,速证解脱道,
处林习禅定,弃舍众閙过,
不复起违诤,乐闲获是利。
常厌离有为,世间无欣慕,
诸漏不增长,住林有是利;
不起斗诤过,心常乐寂静,
善禁身、口、意,住空有是利;
随顺于解脱,速到无障累,
常住乐恬静,是住空闲利。
「童子!菩萨摩诃萨乐于头陀、常行乞食有十种利。何等为十?一者、摧我慢幢;二者、不求亲爱;三者、不为名闻;四者、住在圣种;五者、不谄、不诳、不现异相、又不激切;六者、不自高举;七者、不毁他人;八者、断除爱恚;九者、若入人家,不为饮食而行法施;十者、住头陀行,有所说法为人信受。童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乐于头陀、行于乞食十种利益。」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彼人无我慢,不求託亲友,
利衰心平等,以住头陀故;
不坏于圣种,无谄亦无诳,
自身不高举,亦不轻毁他,
弃舍爱恚心,说法无所悕,
若说人信受,是为乞食利。
不求亲名利,安住圣种中,
柔直不谄慢,是乐头陀利;
不自誉毁他,得誉不欣喜,
闻毁无恚恼,是乐头陀利;
法施不为食,不求恭敬故,
所言人信受,是乐头陀利。
「童子!菩萨摩诃萨住如是等功德利益,在于空闲得见佛藏、得于法藏、得彼智藏,得过去、未来、现在智慧之藏。
「童子!云何得于佛藏?童子!菩萨摩诃萨乐远离行、住于空闲,获五神通。何等为五?一者、天眼,二者、天耳,三者、能知他心,四者、善知宿命,五者、神通境界。是菩萨以天眼界清净过人,见于东方无量无数诸佛、世尊;如是,南、西、北方亦复如是;四维、上、下亦见无量无数诸佛,常得覩瞩未曾舍离。童子!是为菩萨得见佛藏。
「童子!云何菩萨摩诃萨得于法藏?童子!是佛、如来有所说法,彼菩萨以天耳界清净过人悉皆得闻,是菩萨常得闻法而不远离。童子!是为菩萨得于法藏。
「童子!云何菩萨得于智藏?童子!以是智慧能持诸法,于一切众生大悲为首,以不痴心而为说法、知彼法义。童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得于智藏。
「童子!云何菩萨摩诃萨得过去、未来、现在智藏?童子!是菩萨如实知一切众生心行惟自心行次第所起,观自心法以无乱想,修习方便如自心行;类他亦尔,随所见色、闻声,有爱、无爱心皆如实知。童子!是名菩萨得过去、未来、现在智藏。
「童子!我今略说住如是德菩萨摩诃萨得一切佛法,非诸声闻、辟支佛地,何况一切外道异论?」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我念过去无量劫,有佛、如来大名称,
号曰威德众王佛,为诸人天所供养。
比丘十亿具神通,达到辩才自在岸,
住头陀行心调伏,彼佛具足尔所众。
有城七亿六千万,其城广长二千里,
彼时世界阎浮提,最胜七宝之所成。
其城殊妙甚奇丽,百园胜家而庄严,
其园苑林如密云,常有种种诸花果,
所生异种诸林树,菴罗、阎浮芭蕉等。
迦尼、瞻波、毕落叉、尼拘毕钵众鸟集,
频伽、拘翅、孔雀等,鵞王舍利甚欢乐。
种种异类众鸟音,臻凑游戏百园里,
如提头赖胜鹉王、那罗、拘蜂、鹤鸟声,
其身种种毛羽色,处在莲花出妙音。
所有卵生诸异类,出和雅音生人乐,
游行园苑自娱乐,欢乐递相命呼声。
目多婆师、输迦花、波利耶多、拘罗婆,
娑呵迦树如云布,钵头、芬陀、拘牟头,
水中种种众异花,庄严其池甚端妙。
诸杂香花共严饰,时彼园林殊可乐。
时阎浮提有一王,号坚固德为人主,
彼王具足五百子,调柔端正学伎能。
其国丰熟甚安隐,无有诸过常胜乐,
地皆布散诸香花,与彼天宫无差别。
牟尼法王于彼时,宣畅如是寂灭定,
说:『诸有道犹如梦,无有初生及终没,
众生、寿人不可得,一切诸法悉虚妄。
譬如虚空电幻化,又如野马、水中月,
无有此世生灭法,亦无趣向他世者。
曾所作业不失坏,三者黑白报不亡,
无有断常诸行等,不集于业不住有,
非自作业还自受,亦非自作他人受。
无有去者亦无来,众生非有亦非无,
无见取等恶见聚,亦无众生及净行。
无生寂灭无相句,如来功德佛境界,
是陀罗尼十力才,是佛、如来胜行处。
纯白净法功德聚,智德总持力最胜,
神足变现势无边,六通辩才由斯起。
于其自性曾无减,无行之行非法行;
是法界中无所去,是行非行真法行。
非音声性入自性,于趣自性无所住,
无住无依自性行,远尘寂灭佛境界。
定行胜定最胜定,非行自性有所住,
于有自性常随顺,微细难见不动句。
彼常安住而不动,住无所住住法性,
不可得说住自性,是行不动住于法。
以音声说非声道,音声体道是法道,
无别声聚有所在,如是性行是法行。
所说行音非生行,其法体性真义行,
以音声说众生行,音声众生行俱无。
于中文字无所入,智慧广大义亦然,
是道佛赞而修行,光明法理微细行。
广离尘垢智慧藏,若有能住无等等,
常霔胜妙法施雨,谓第一空真义道。
远尘清净第一句,寂灭胜寂离垢染,
无分别取及戏论,是佛所说寂灭句。
非初、非中、非后住,非有、非无、非方所,
已知如是自性行,是无等法佛所说。』
坚固德王尔时闻,两足世尊说是定,
与八十亿那由众,欢喜信敬诣佛所。
时王顶礼人中雄,以大信心恭敬佛,
受教退住在一面,瞻仰敬心合指掌。
佛知彼王淳净行,根识自在到彼岸,
世尊应其心乐欲,为说如是胜三昧。
是王闻说第一义,广发欢善圣信乐,
弃舍一切四天下,离五欲乐而出家。
彼王因是出家已,于佛决定深爱乐,
时阎浮提一切人,咸皆舍欲而出家。
比丘及尼乐习定,如来徒众广无量,
粳粮自然从地出,诸天悉来而给侍,
袈裟法服从树生,无垢清净甚可爱,
割截缝治依量法,彼佛功德威力故。
童子!汝当观彼王,舍家出家弃天下,
观彼三界如机关,为求广大菩提乐。
当于来世法末时,不能舍彼贫贱家,
杻械、枷锁困苦者,于此胜法不生信。
虽被枷系杖策罚,骂詈、毁辱百千种,
王力多迫悉能忍,困苦贫极不舍家。
资财乏少寿短促,徒劳辛苦无福报,
愚痴不学诸伎能,是人常居凡俗地;
迫愶无义顽暴恶,贪惜自富夺人财,
调戏笑弄毁善人,自称已发菩提心;
爱他人妻夺资产,悭嫉狡猾多纵逸,
离悲愍心趣恶道,亦自称言:『我作佛。』
见他苦恼生欣悦,破戒暴虐怀恶心,
不念恩报破坏他:『大德!为我说法行。』
闻他说彼菩提行,反于其人生瞋恚,
若见法师少过失,增长加说百千种。
童子!汝今闻我说:于此人辈勿亲近,
若欲求证菩提道,乃至梦中莫往返。
头陀行中无量德,于无边劫而演说,
于如是德不安住,终不能得胜菩提。
其心清净恒善语,戒净心柔言美妙,
诸尊长所常净心,不久便得是三昧;
不从我慢生秽恶,其心清净恒成就,
弃舍憍恣及瞋怒,能得如是胜三昧;
常念诸佛功德聚,皮肤金色无量德,
佛身诸相自庄严,如秋夜静众星列,
胜盖、幢幡及帐幕、涂香、末香并花鬘,
众胜供养无等像,不久能得此三昧;
栴檀沉水及末香,胜苏油灯无量种,
持供恒沙佛塔庙,不久便得是三昧;
琵琶、箜篌、鼓妙音,箫、笛、铙吹及鑽叹,
种种美音百千万,供养离恶最胜尊,
造作无量佛形像,众宝善巧而彫饰,
姝妙端正最胜上,不久便得是三昧;
常处林薮乐寂静,弃舍聚落离着心,
乐独无二犹如剑,不久便得是三昧。
我作法王汝为子,随顺学我三昧行,
我昔得彼大名称,其名号曰坚固王。
我本供养无量佛,恒愿护持清净戒,
于十力所起恭敬,为求如是胜定故;
我于本昔弃妻子,舍头、手、足、及眼、耳,
未曾起彼下劣心,为求胜寂三昧故;
象、马、车步无量种,珍宝、宅舍一切施,
其心初无有悔恨,为求如是胜定故;
奴婢、财穀过百数,种种衣服及饮食,
充满一切来求者,为求如是胜定故;
摩尼真珠、胜金、银、琉璃、金刚、钱贝、玉,
所有一切悉能舍,为求如是胜定故;
我舍珍宝严身具,璎珞臂印、师子絛、
天冠、宝网过百种,为求如是胜定故;
微妙上胜多百亿,我时欢喜而施与,
劫贝、钵咄、独拘罗,为求如是胜三昧;
昔见贫穷及系闭,名役力求不获苦,
我于彼所能广施,为求如是胜三昧;
象、马、牛、羊、白屋宇、园苑、车乘、宝庄严,
我施百千贫乞者,为求如是胜三昧;
亿那由他林园苑,众宝庄严而施与,
施时欢喜起悲心,为求如是胜定故;
王都、城邑及聚落,种种土地悉皆舍,
施已能生增上喜,为求如是胜藏故;
一一宝聚如须弥,严身上服亦如是,
我悉施与贫乞者,为求如是胜定故;
富足无量诸贫穷,归趣我者为救护,
苦恼众生令得乐,为求如是胜定故。
昔于大地我最富,见诸世间极苦恼,
弃舍王位诸所有,悲心尽愿与彼乐。
童子!我昔为希事,无量劫中所为难,
言说所陈无能尽,亿劫我说尚难穷。
我若所说众迷惑,于佛所行无能信,
备经无量诸苦事,为求如是三昧故。
我今劝进汝童子,汝于我言生重信,
善逝终无不实说,大悲实语佛最胜,
其余苦事百千种,我昔具受乾竭身。
云何能得是三昧?若得脱人百千苦,
于刹那中证此定,便获真实智慧道。
我时见佛那由他,过于十方恒沙数,
获致如意胜神足,能往百千诸佛刹。
诣彼请问最胜尊,论难庄严百千种,
时佛为我所宣说,酬答如向所问难。
我悉能具领纳受,乃至不忘一字句;
既得闻是真实法,广设无量百种难,
敷演远尘寂静句,安无量众智慧道。
我住如是胜三昧,于无量劫学此法,
昔日无量诸众生,亦置无上最胜道。
若人本来不见佛,于此胜法未曾闻,
彼终不能生信乐,第一义空真实定;
其有智人能解了,得于甚深真实德,
闻第一义不惊怖,闻已生上欢喜心。
彼彼能持我菩提,即是如来真佛子,
希有犹如优昙花,我为多劫修苦行。
彼人不畏堕恶道,常得远离于八难,
当见无量那由佛,亦能信是胜三昧。
如彼弥勒独无侣,于众生所得净智,
是三昧经在彼手,我为授记如弥勒。
是人成就念智慧,闻持究竟道增上,
辩才乐寂无忧恼,是定在彼人手故;
是人常得天供养,又为众人所礼敬,
恒为鬼神所护卫,以持如是三昧故;
不为火、毒之所伤,一切刀杖莫能害,
入大水中不漂溺,斯由持是三昧故;
是人恒住山林中,为诸天等所给侍,
夜叉无量来供养,受持如是三昧故;
智慧广大如巨海,说佛功德无障碍,
演畅诸佛真实德,以持如是胜定故;
是人所闻无穷尽,犹如虚空无有边,
执智慧炬除闇冥,是人持是三昧故;
柔软美妙应义语,处众演说智者爱,
说如泉河澍无竭,以持如是三昧故;
犹如医王施良药,又与众生作归舍,
能为世间作光明,以持如是三昧故;
是人不为爱欲心,乐于寂灭得禅乐,
说于寂静美妙言,以持如是三昧故;
是人离相意不染,于一切相悉简择,
心常寂静而经行,以持如是三昧故;
彼得无垢离垢眼,能见无量诸如来,
得丈夫眼广无边,由持如是三昧故;
孔雀美音应寂静,迦陵频伽悦意声,
合和诸乐出妙响,由持如是三昧故;
成就雷霆声远震,众鹅锺鼓美妙音,
美合百种胜伎乐,以持如是三昧故;
无量无数僧祇劫,成就如是和雅音,
所说语言如甘露,斯由持是胜三昧;
餚馔饮食不贪嗜,于衣钵中不生着,
少欲知足善调柔,由持如是三昧故;
能于自身不高举,于他人所不轻毁,
心常柔软乐禅定,由持如是三昧故;
常自观察己所行,不见他人所阙失,
与众和颜无违诤,由持如是三昧故;
悲心恩润清净慧,离邪正直无谄曲,
意恒柔软乐解脱,由持如是三昧故;
心常乐行布施行,悭悋之结不能染,
不为境界所摄录,以持如是三昧故;
端正殊特人喜乐,其身皮肤真金色,
三十二相以庄严,以持如是三昧故;
色相功德悉端妙,多人爱敬恒守护,
男、女、大、小观无厌,以持如是三昧故;
诸天、龙、神、夜叉众,于是人所悉欢喜,
往诣家家皆赞叹,以持如是三昧故;
梵王、帝释、自在天,并余一切来供养,
其心都无起我慢,以持如是三昧故;
彼离一切诸嶮径,无有障难恶道畏,
解脱一切恐怖事,由持如是三昧故;
能闻佛说微妙法,无复一切诸疑惑,
随顺趣入甚深法,以持如是三昧故;
若闻贤圣微细法,悉能解了得究竟,
由于过去因缘力,以持如是三昧故;
如来说于如是言,善得利养心不举,
以是因缘得总持,斯由得是三昧故;
是人临欲命终时,悲慧雄勐弥陀佛,
是佛为现住其前,以持如是三昧故;
得见十力称所求,及诸声闻住其前,
决定生彼安乐国,以持如是三昧故。
假令一切众生类,一时成佛尽有边,
其中一人咸供养,复过恒河沙数劫,
若于后世末代时,得闻是定无谄人,
能于是定起随喜,过前功德非分数。
童子!当知寂灭道,是第一义空三昧,
若书、读诵、受持者,是人名为持法藏。
「童子!以是义故,菩萨摩诃萨若欲知一切众生言音,及知一切众生诸根差别、前后不同而应说法,童子!彼人于此三昧应当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又,为摄一切众生故,应当修习方便相应。」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人曾见无量佛,亦曾谘问是三昧,
是胜智人持此定,住第一善而不动;
得于人天上妙乐,常得他人胜供养,
又得禅定涅槃乐,是不放逸持定故;
闻他赞已不生欣,若被骂辱亦无恚,
八法不动犹如山,乐求解脱持定故;
口初不说无义语,离瞋、傲慢及诤论,
忍辱调伏心欢喜,由不放逸持定故;
其言柔软谛审实,舒颜和悦先慰问,
见诸众生常含笑,以持胜净三昧故;
心常调伏不恼他,善摄五根持戒净,
住实少言利可爱,以持净胜三昧故;
常舍广施无悋心,饥渴众生令饱满,
自食不欣施他喜,善业人持直定故;
为多百千诸天爱,夜叉、修罗、龙恭敬,
独处林中恒守护,勇勐持是胜定故;
乐在寂静离音声,龙、阿修罗恒亲觐,
一切无能怖畏者,以不放逸持定故;
其声犹如梵天音,又如众鹅可乐声,
亦如五百美妙音,名闻遍彰诸世间。
大地所有诸微尘,功德过于彼尘数,
利益众生功德藏,以修如是寂定故。
「童子!菩萨摩诃萨心生乐欲:『我于一切法自性云何得知?』童子!菩萨摩诃萨于此三昧应当受持、读诵、为他广说、修习方便相应,为摄一切众生故。」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智者无恚爱,又不起愚痴,
烦恼悉微薄,知胜寂法故。
佛戒不缺犯,女色无纵逸,
坚心求是定,知法离尘垢。
智慧及神足,觐佛诣多刹,
总持到彼岸,以知寂定故。
速成两足尊,为寂治烦恼,
善拔恶毒箭,说无垢寂句。
若人为良医,善知病起由,
学此智决定,解脱众生害。
学理得自在,无着堪供养,
安众无悕望,解知净法故。
人师子忍辱,打骂无瞋恚,
屠割亦不恼,能知阴空故。
忍力如须弥,都无计忍想,
乃至佛不存,知有常空故。
三界无量想,三世悉了知,
能显理无量,无畏学法故。
于事不取想,爱、憎悉不取,
知法常空寂,得胜寂灭故。
若说此胜定,不久见菩提,
圣境善了达,施是获多报。
说亿修多罗,所演无滞碍,
辩才不断绝,知法广大故。
若人不思劫,定慧犹如云,
说法无穷尽,知此寂定故。
辩才不思议,求道必能得,
说无边亿经,知法相名遍。
佛说无上法,闻持令充满,
于中无疑惑,知法悉非有。
爱语常行施,善舍拯贫乐,
资生恣充足,悲愍世间故。
当作阎浮王,愍众无瞋怒,
众人起慈敬,以知空法故;
端正妻、男、女,王位、身皆舍,
决定无悋悔,以知空寂故;
若人割支节,梦寤都无瞋,
曾供无量佛,以持空法故;
供养牟尼日,三世无疲倦,
大信心不动,是知空法故;
善持佛法藏,住胜陀罗尼,
不久得成佛,以持胜经故。
世世不聋、盲,旷劫具诸根,
八难常远离,係心说此经。
为福离恶道,端正相庄严,
心净住神通,以斯佛现前。
种种应化身,诸刹度众生,
若得见彼者,菩提意决定。
智念无忧者,精进势力起,
胜法中究竟,末世持经故。
身出千亿光,其光蔽日月,
若修习空定,不久人中胜。
我求寂境界,千亿僧祇劫,
不舍勤精进,为然灯授记。
智应行是经,说胜诸佛法,
外道愚痴失,命终地狱煮。
受苦最尤剧,那由劫乃尽,
多劫毕罪已,得为甘露因。
末代可怖时,近于无上道,
护持我法藏,记彼持是经。
月灯三昧经卷第六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