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没识

【无没识】第八识十八名之一。《成唯识了义灯》卷四曰:‘无没识者。无相论云:一切诸种子无所隐没,故无没也。’

无明

【无明】谓闇钝之心,无照了诸法事理之明,即痴之异名。《俱舍论》十曰:‘明所治无明……其相云何?谓不了知谛实业果。’《成唯识论》六曰:‘云何为痴?于诸事理迷闇为性,能障无痴一切杂染所..

无明支

【无明支】十二因缘的第一支。无明是迷昧、是不觉、是无所其明的意思。换句话说,明是智慧,无明就是没有智慧、是愚痴,也就是由烦恼而起的惑。《分别缘起经》曰:‘如是无明,隐覆真实,显现虚..

无所有处定

【无所有处定】四无色定之一,又作少处定。此定超越识无边处定,与无所有相应,即思惟无所有之相而安住之。见‘四无色定’条。

无性

【无性】指诸法无存在的实体。性者体之意。一切诸法因缘和合而生,因缘离散则灭,无有实体,故称无性。此复有下列三解:一、与‘无自性’同义。《成唯识论》卷九载:若有三性,如何世尊说一切法..

无表色

【无表色】指受戒时,以强盛之身口表业为缘,满身四大制造之一种色体也。此色体有防非止恶的功能,恒防止身口之过非,故以之为戒体,其物体外相不显,故名无表。又为由身内地水火风之四大而生者..

无表思

【无表思】唯论宗之说。受戒之时,以第六识思心所隆盛之势力,于第八识熏其种子,此思心所之种子有防非止恶的功能,故以之为戒体。此戒体于外相无表示,故名无表思,顺小乘有部之义,名为无表色..

无表业

【无表业】业体有表业无表业二种,旧云作业无作业。小乘有部以二业皆以实之色性为体,故复名之曰表色无表色,成实宗以为以非色非心为体,大乘法相宗以为以心法为体,而假名曰表色无表色。..

无垢识

【无垢识】阿赖耶识异名之一。此识有染净二分,从有漏种而生者,是染第八识;从无漏种而生者,是净第八识,阿赖耶识转染成净,体性无垢,名无垢识。..

无相中作加行障

【无相中作加行障】十地菩萨所断十种障的第八种。这也是俱生所知障中的一部分,使第七地于无相观不能任运生起。前五地的观心尚劣,所以有相观时多,无相观时少。进而到了第六地,有相观时少,无..

无相唯识

【无相唯识】十大论师中的难陀,于‘四分说’中是二分家,他依据《摄大乘论》的‘唯二依他性’之说,立相、见二分,并主张相分是依于识体,为识体所变的现象,本身并无体性,即相分与见分同一种..

无染净真如

【无染净真如】修唯识行,第四修习位的十真如之一。这是第六地断粗相现行障所证,真如之体本无杂染,亦无清净。故名无染净真如。参阅‘十真如’条。..

无记

【无记】一切法的性质可分为善、不善、非善非不善三种。非善非不善法,因其不能记为善,不能记为恶,故称无记。对此,善或不善之法称为‘有记法’。无记分为有覆无记与无覆无记二种。所谓有覆无..

无恚行

【无恚行】菩萨修唯识行,此为十行位的第三位。此位菩萨,修忍辱行,谦卑恭敬,于怨亲都能忍辱,称无恚行。见《成唯识论》卷十。参阅‘十行’位条。..

无常

【无常】无常指世间事物的生灭迁流,变化无常。自有情而言,就是死。《大乘广五蕴论》曰:‘云何无常,谓彼诸行相续,谢灭为性。’又,为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之一.无常指世间事物的生灭迁流,变..

无欲

【无欲】指无贪欲,亦指无多欲而言。

无贪心所

【无贪心所】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善心所之一。对于财色名利无贪著之心曰无贪。《成唯识论》曰:‘云何无贪,于有有具无著为性,对治贪著作善为业。’有是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亦即是欲、色、..

无执受

【无执受】又作非执受。为‘有执受’的对称。执受,感觉之意。无执受,即对外境无有执著觉受者。如眼等五根及、色、香、味、触四境,于现在位堕有情处是有执受;于过去未来为无执受。总之,无感..

无为

【无为】无造作之意。为‘有为’的对称。即非由因缘所造作,离生灭变化而绝对常住之法。又作无为法。无为法原是涅槃的异名,后世更于涅槃以外立种种无为,于是产生三无为、六无为、九无为等诸说..

无为法

【无为法】在五位百法中,第五位法是无为法。《百法明门论》:‘第五无为法,略有六种,一、虚空无为,二、择灭无为,三、非择灭无为,四、不动无为,五、想受灭无为,六、真如无为。’无为法,..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