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物

佛物、法物、僧物。佛像殿堂香花幡盖等,即佛物;经典纸张笔墨等,即法物;僧房田园衣钵等,即僧物。

三宝藏

1、指佛法僧,因佛法僧含藏一切的功德。2、指经律论三藏。

三法

教法、行法、证法。教法是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十二分教;行法是依佛的教示而修行四谛十二因缘与六度等;证法是依修行的功夫而证得菩提涅槃之果。..

三法印

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槃寂静印。诸行无常是说世间一切事物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化,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诸法无我是说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无有我的实体;涅..

三法身

1、鸠摩罗什所立的三法身是:法化生身、五分法身、实相法身。法化生身是由法性化现的化身佛;五分法身是戒定慧等的五分功德;实相法身即空性的诸法实相。2、天台宗所立的三法身是:但空法身、即..

三法无差

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三祇

三大阿僧祇劫的简称,是菩萨修行成佛的年数,阿僧祇是极大的数目字,所以又译为无央数。

三祇百劫

谓菩萨于三大阿僧祇劫间修六度万行,又于百劫间修召感三十二相之福业,最后才能成佛。

三空

1、指空、无相、无愿之三解脱,因此三者都是阐明空的道理,故名三空。2、指布施时,应观受者、施者和所施物之相皆空。3、指我空、法空、俱空(我法俱空)。..

三空不空

谓小乘的法门只知三解脱门的空理,而不知第一义空的道理,谓之三空不空。

三经一论

净土门所依的经论,即: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净土论。

三贤

1、小乘修道的过程有七方便,即三贤四善根。三贤者,即修五停心观、别相念处、总相念处之位。所谓五停心观,即以五种观法,停止心中的五种过失;所谓别相念处,即修四念处观时,将其各别分开作..

三轮

1、指佛的身口意三业,因佛的身口意三业能摧破一切众生的惑业。2、神通轮、记心轮、教诫轮。神通轮又名神变轮,即佛以身业现出种种的神变,以引导众生起信正教;记心轮是佛以意业去识别他人的心..

三轮相

以布施来说,施者受者和所施物,谓之三轮,在行施时,如果心中存有三轮相,便是有相三轮,不能算是真正的布施波罗蜜行,若无此三轮相,所谓施恩不望报,那才是清净的布施波罗蜜。..

三轮世界

建立在三轮之上的世界。佛经说在我们这世界的最下层有一风轮,风轮之上有水轮,水轮之上有金轮,金轮之上安置著九山八海而成为一世界,故此世界称为三轮世界。详见五轮条。..

三轮体空

就布施言,施者、受者和所施之物,谓之三轮,行施后,此三轮相,不存于心,名三轮体空。

三辈

无量寿经说,往生弥陀净土的人,其道业之深浅有上中下三辈:一、上辈,即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的入;二、中辈,既不能出家修大功德,但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三辈九品

无量寿经说往生西方净土的人有上中下三辈,观无量寿经说每一辈又分为上中下三品,合之便是九品,所以说三辈九品。

三昧

1、华译为定,是定心一处的意思。修行的人六根接触外面的六尘境界时,若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叫做定,也就是进入三昧的境界。2、又译作正受,是正常的享受的意思。世人的心..

三昧耶

1、平等的意思。2、内德外相平等的意思。3、本誓的意思。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