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逆

七种大逆不道的行为,即出佛身血、杀父、杀母、杀和尚、杀阿阇梨、破羯摩僧及转法轮僧、杀圣人(小乘是阿罗汉,大乘是地上菩萨)。..

七趣

地狱趣、饿鬼趣、畜生趣、人趣、神仙趣、天趣、阿修罗趣。趣是趣向的意思。

七聚

戒律学的七项罪名,即一、波罗夷,是弃(于佛法之外)罪,是断头罪,是不可救药罪;二、僧残,是僧团净法中的残伤者,惟其虽残而尚有忏除救药的余地;三、偷兰遮,译作大障善道、大罪、粗恶、粗..

七支

十恶中的前七恶叫做七支,即身三(杀生、偷盗、邪淫)与口四(妄语、绮语、两舌、恶口)的恶业。

七支戒

戒止身三口四的七支作业。

七佛

指过去的七佛,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七佛八菩萨

七佛八菩萨神咒经所说,七佛是维卫佛、式佛、随弃佛、拘留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八菩萨是文殊师利菩萨、虚空藏菩萨、观世音菩萨、救脱菩萨、跋陀和菩萨、大势至菩萨、后大势..

七宝

诸经所说的略有不同,般若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渠、玛瑙。法华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砗渠、玛瑙、真珠、玫瑰。阿弥陀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玻璃、砗渠、赤..

七宝狱

一个怀著疑惑的心去念佛,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边地懈慢界的人,将于五百岁间不得见佛闻法,这种情形正好像一个人被关在由七宝所成的牢狱里一样,所以称为七宝狱。..

七贤

1、指小乘的七贤,又名七方便位,或七加行位,都是声闻乘人在见道以前的修行位,其位是五停心观、别相念住、总相念住、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前三是三贤位,后四是四善根。2、指大乘的七..

七贤七圣

小乘俱舍宗所立的贤位和圣位。七贤七圣又名七士夫,或七大夫,或七圣人,俱舍论说:学无学位有七圣者,一切圣者皆此中摄。一随信行,二随法行,三信解,四见至,五身证,六慧解脱,七俱解脱。..

七证师

受具足戒时的七位证明师。

七叶岩

地名,在王舍城侧的灵鹫山上,因有七叶树生于岩窟之上,故名七叶岩,这是第一次五百大阿罗汉结集经典的地方。

七圣财

七种能使人转凡成圣的功德法财。宝积经说:云何圣财?谓信(信受正法)、戒(严持戒律)、闻(听闻正法)、惭(于己有惭)、愧(于人有愧)、舍(舍离一切而无染著)、慧(以智慧照见事理),如..

七转识

八识中的第七末那识和其他六识,都是依第八根本识转变而生起,所以七识称为七转识。

七金山

在须弥山之外有七重金山,即双持山、持轴山、担木山、善见山、马耳山、障碍山、持地山。

七法财

一、信财,信能使人决定受持正法;二、进财,在未见谛之前,要一心努力求取出世之道;三、戒财,戒为解脱之本,能防止身口意的过失;四、惭愧财,惭者惭于天,愧者愧于人,既能惭愧,必然不造作..

七法不可避

一、生不可避,指依前世善恶之业因,苦乐之生不可避;二、老不可避;指生者不可避老;三、病不可避,指生者不可避疾病;四、死不可避,指生者不可避死;五、罪不可避,指造作恶业,则恶道之苦果..

七方便

指小乘修道的过程,其修行的方便有七,叫做七方便。七方便者,即是三贤四善根。合五停心观、别相念处、总相念处三者,名三贤。合暖、顶、忍、世第一法四者,名四善根。..

七觉分

又名七菩提分、七觉支、七等觉支,为五根五力所显发的七种觉悟。一、择法菩提分,即以智慧简择法的真伪;二、精进菩提分,即以勇猛心,力行正法;三、喜菩提分,即心得善法,而生欢喜;四、轻安..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