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识

1、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庵摩罗识。2、指庵摩罗识,华译为无垢识,或清净识、亦即真如、真心。..

九恼

又名九难,或九横,即佛在此世间成道及在成道之后所遭遇的九种灾难。一、梵志女孙陀利谤,五百阿罗汉亦被谤。二、旃遮婆罗门女系木盂作腹谤佛。三、提婆达多推山压佛,伤足大指。四、逆木剌脚。..

九经

即九部经。由三藏十二部经中除去方广、授记、无问自说,就是小乘的九部;若除去因缘、譬喻、论议,就是大乘的九部。

九界

十法界中除去佛界,即是九界,此九界都是迷的境界。

八解脱

又名八背舍,即八种训练去除贪著的禅定。一、内有色相观外色解脱,谓心中若有色(物质)的想念,就会引起贪心来,应该观想外面种种的不清净,以使贪心无从生起,故叫解脱。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

九结

九种的烦恼。结就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使众生结缚于生死。九结者:爱结(贪爱)、恚结(嗔恚)、慢结(憍慢)、痴结(愚痴)、疑结(疑正法)、见结(身见边见邪见等)、取结(见取见及戒禁取..

九病

寒病、热病、饿病、渴病、大便病、小便病、欲病、饕餮病、老病。

九莲

九品莲台,也就是阿弥陀佛的净土。

九想

又名九相,即对人的尸体作九种的观想,以便去除人们对幻躯的留恋,以及觉知人身的不净,为观禅中之不净观。一、新死想,即观初死的人,身硬肉冷,面目可怖,形状堪哀;二、青瘀想,即观数日未敛..

九僧

在大法会中领导众僧做佛事的九位比丘,即导师、咒愿师、呗师、散花师、梵音师、锡杖师、引头、堂达、衲众。

九漏

九个漏泄人体中不净物的地方,即人的两眼、两耳、两鼻、口、大便处、小便处。

九横

1、人横死的九种原因,即不应饭而饭、不量食、不习食、不出食、止熟、不持戒、近恶知识、入里不时、可避不避。2、人有九种的横死,即得病无医、王法诛戮、非人夺精气、火焚、水溺、恶兽啖、堕崖..

九辩

九种菩萨所特有的辩才,即无差辩、无尽辩、相续辩、不断辩、不怯弱辩、不惊怖辩、不共余辩、无边际辩、一切天人所爱重辩。

九有情居

简称九门、九居、九有。三界中有情乐住的地方共有九所,叫做九有情居,或九众生居,简称九有,或九居,即欲界之人与六天、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中之无想天、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

九世间

在十法界中除去佛界,就是九世间,因为这九界都是迷的境界,所以叫做世间。

九地

又名九有。三界共有九地,其中欲界占一地,其他色界和无色界各占四地,即五趣杂居地、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

九地九品之惑

三界共有九地,九地各有九品之惑,所以一共是八十一品之惑。

九品

九种的品类,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九品净土

又名九品净刹、九品安养、九品莲台等,即有九品分别的净土,因为发愿往生极乐净土的人有九品的分别,所以所往生的净土也就有九品的不同。..

九品觉王

指阿弥佛陀,因阿弥陀佛是九品净土的教主。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